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0|回复: 10

请删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16: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00: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富贵惹春妒,百草无奈流作幕。
几缕嗔笑跃红墙,骚客笺里数寂寞。

牡丹,一季节的春光因你而精彩,背后那无端禁锢中的你,只能在院子中向山野的自由空叹,这样的你,快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7: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雨辰) 的帖子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牡丹学会张开灵慧无私的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1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红尘才能体会三千烟雨
默然在温室中绽放,即使可以艳绝群芳,也只能独自对镜观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 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诗人.骚客.专家.学者.用诗.歌.赋.笔记.小说.图象.花谱.从多方面记述了牡丹花绚丽多彩.国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诗词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牡丹喜肥.适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严寒酷暑.耐旱怕积水.[筑台植牡丹"也就是说: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则积水.积水烂根.

[align=justify]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雨辰) 的帖子

很感谢雨辰版主还有情感空间里的各位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0 2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牡丹) 的帖子

呵呵~~~
现在我已经看到一朵新的牡丹在和大家一起欢腾跳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3: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雨辰)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和芍药的差别

                                                   

                                                         
    1、最根本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米矮小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
  3、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
  4、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5、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
  6、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
  7、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3: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品种的鉴别方法

 
 
    从花上鉴别
  花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牡丹与其它花卉一样,其主要特征集中于花冠上,欲分辩品种先要看花冠。

  从花型上分
  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从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

    从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黄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从叶上鉴别
  牡丹叶为3出2回复叶。因品种的不同,叶子所呈出现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如“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如“状元红”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型,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如“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

    从枝干上辨别
  这一方法是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来区别品种。牡丹为丛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种,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条开张角度小,直立向上,节间长,长势强,株丛高大,如“洛阳红”、““桃李增艳”等。
  开展型:枝条开张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赵粉”等。
    半开展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如“脂红”、“蓝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单枝型:当年生枝间较长,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发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黄”、“粉二乔”等。
  丛枝型:当年生枝间较短,新生芽多且发枝力强。当年即可形成丛生状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宝珠”等。

    从芽上识别
  牡丹不同的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也不尽相同。“洛阳春”的芽尖而圆;“朱砂垒”的芽呈狭尖型;“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至于芽色就更为丰富:“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芽色与花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浅者,花色也浅。

    从果实上识别
  一般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金莲”、“凤丹”等。结实率低,果实成簇生状,多为重瓣起楼品种,如“二乔”、“朱砂垒”等。从根上分辩

  牡丹的根部也作为区别其品种的辅助手段。一些品种根系中毛细根少,根的粗细较均匀,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种有较多毛细根,呈蓬状,如“瑛王名宝珠”大多数品种根为白、黄白、红白色等,而“首案红”根呈紫红色,为识别此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21:19 , Processed in 0.0950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