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07|回复: 12

[原创] 山花烂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2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时候记忆的闸门是那样地不经触碰,一旦开了,往事会如洪般倾泻,一发而不可收的,今天中午便是如此。当电视里一个导演介绍他拍那部电影的冲动,源于贫乏岁月里的歌声曾带给他的感动时,我不禁也顺着思绪滑了进去,而且滑得很远很远……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小学时光。

         一个冬晨,很突然地,班主任从班里挑出了十多个女孩子,带到了教室外边,早有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等候了。班主任介绍,说是专门从山外学校找来教我们演节目的老师。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每个人在模仿老师的几个动作后,我被选定为节目队的一员了。同时,各年级也如样组建队员,开始排练节目,过大年要上街表演。

        这可是个大事呢!在我们这里刚通电不久,一年里不见两回电影,除此之外什么新鲜玩意也没有。学校里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惊动了家长,也自然惊动了全村的百姓。娘也很高兴,说为了节目演出,到年根时给我扯最好看的花布做身衣裳。

        从那天开始,每个夜晚,成了我们最奢侈的时光。下午便盼着天快点黑下来;放学后急急地回家吃饭,然后一溜小跑到学校,也就是村里的庙堂。

        我们村里学校很有特色,占据了村东和村西两个大庙宇上课,低年级的教室在东庙,排练节目的地点也在这里。庙堂围了很大的四合院,正殿是青砖碧瓦悬山顶式建筑,廊檐红柱,东西面各建有两个大厢房,在乡村里那是最好看的房子了。院子木门厚重宽大,院外筑着高高的月台,有长条石铺就的十层台阶,台阶两旁还有长长的滑阶。与沉寂的山村生活相应的是附着在此大院的鬼神志怪各路传说,让夜幕里的大庙于雄伟肃穆中笼上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

        如今,庙堂不再寂寞与神秘了。在白天听够了我们的朗朗书声后,夜晚里的欢歌笑语,抬着它摇摇晃晃,如痴如醉。清冷的月光透过了东南角老榆树疏朗的枝桠后,洒在整个院子里,非常美的影子,现在想起来颇有瓷器里一种叫“碎裂纹”的风格。我们在那月光与树影调和后的极致里,开始了艺术的启蒙之旅。

        那时侯没有录音机来播放乐曲,老师一边教歌曲,一边教动作。我们虽是稚嫩的声音,笨拙的动作,却是用了心在学的。大约一周后,我们把歌曲和动作都套下来了,几个老师拿来锣鼓家伙儿助阵,立刻院内的欢乐气氛达到了沸点。这样一遍遍地敲打着,我们一遍遍地练习着,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象着自己春节里美艳无边的表演,仿佛真的站在群星璀璨的舞台上,除了幸福外,已经没有了别的感觉。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文艺队到学校里集合,老师给我们化装。隐约还记得腮红、口红是大红纸上的颜色擦来的,浓眉大眼的效果是碳笔修来的,加之我们都穿着花布新衣服,小辫上扎了五颜六色的头绳,每个人都觉得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美若天仙了。

          我们表演的舞台就是大街各处。文艺队打头的是一面大鼓,两个男生抬着,一位老师擂着,惊天动地的。后边是乐队,级别很高,都是教我们的老师,有的使锣,有的打镲,有的吹着横笛和口琴,让我们颇为骄傲。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这些主演阵容了,是最鲜艳的一族。每到街角的开阔处,总有村民热情地将队伍拦下,要在自家门口看演出。到我们上场时,真是心慌的要命,因为不知在围观人群里的哪个角落,会挤着我们的亲人。后来才听妈妈说,我始终在表演中咬着上嘴唇!到现在才明白,那样的小小个头,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甭说如天仙了,顶多算个笨笨的企鹅罢了!

        记得那年,我们班表演的曲目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小号手》。

        第二年,我们晋阶,换了曲目是《学习大寨赶大寨》、《公社是个向阳花》。第三年是《阿佤人民唱新歌》,自然,动作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之后,随着那个热火朝天年代的结束,这些画面,在记忆里被封存为一枚刻骨铭心的化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朴而传神的描写,把我也带回了那个年代。
一事不明:为什么叫“山花烂漫”,取鲁迅“朝花夕拾”之意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多说了,文字转承很轻熟,叙事功夫很老道!

好文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3: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童年,虽然生活条件差一点,却也有许多很有趣味的事。
能被选上演这样的街头戏,是一件很光荣的事。那一张张小脸,开得当然像山花一样灿烂了。
作者提到的曲目,那些旋律仿佛仍在耳边回响。
这篇文章怀出了“旧”味,学校、曲目、花妆的用品、服饰等等,当然还有心情,读来就像是回到了那个年代,一切都感到非常熟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3: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月黄昏于2009-04-03 20:26发表的  :
质朴而传神的描写,把我也带回了那个年代。
那个时候,你还没印子呢,能有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5 11: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佤人民唱新歌,俺也跳过,去找找那张穿上演出服的照片看看,指不定就觉得俺还是小姑娘一般的。呵~。

嗯,很多东西以为是忘记了,其实只是记得更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09: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飞雪的名字,眼前一亮,故人相见分外亲切,抱一下:)
读过,我也在想飞雪为什么会取山花烂漫为题,也许是,记忆的山花绽放在醉人的岁月之园吧?
时代气息很浓的文章,文笔精炼流畅,丰富而快乐的经历惹人羡慕。
那份朝气蓬勃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0: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月黄昏于2009-04-03 20:26发表的  :
质朴而传神的描写,把我也带回了那个年代。
一事不明:为什么叫“山花烂漫”,取鲁迅“朝花夕拾”之意么?

嘿,因为我那时就是一山妞啊! 贫穷的岁月里,这件事让我们开心得如山菊花般遍野烂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小…会飞) 的帖子

谢谢小飞的赞赏!您这一夸不要紧,本来要住笔的念头也活起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南方) 的帖子

谢谢南方来读!你的体验已经丰富了文字的涵义了,看来你也是一“旧”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0 03:17 , Processed in 0.0948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