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1|回复: 7

本周推荐: 醉吟子谈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2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三推荐语: 醉吟子老师和苏三是同行, 也是好朋友, 我一向佩服他的人品,学养,才情, 他的学联心得通俗透彻, 每每给人启发, 前些日子我推荐过一些片断, 现将他的"醉话" 整理归类, 希望能自成系统, 于大家有点帮助.

醉话之一:对仗刍议

    初级班学习对联的基础知识,这是学联的基础,既要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更要学会变通、灵活运用。比如,对仗问题,大可不必抠得太死,否则就会为自己奋飞的翅膀套上枷锁。我的观点是:理论要严格掌握,无论分析得多细致都能说出道理来;在实际运用上可适当放宽。以前写过的一篇短文,转过来供参考。

先看两个清联的例子。李鸿章联:
论诗说剑皆第一
饮酒食肉自得仙
“第一”为表示顺序的名词,“得仙”为动词,当判失对。我们试着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理解:“第一”理解成“得到第一”,既可与“得仙”对仗。或者这样理解:第一也好,得仙也好,都是形容前半句所述事件的心理感受很悠然自得、很自豪,都以形容词来对待,对仗就成立了。

黄遵宪联:
尚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万里是数量词,明月是名词,失对。然而,万里浪、明月珠各看成一个词组,都是名词性词组,对仗便工整了。

清赵翼赠友人联:
江上飞云来北固
潮连沧海欲东游
初看此联有两处失对,上??连,北固??东游。上是方位词,借为动词与连相对;固是名词,借为动词与游相对。

再看两个当代网联的例子。澄蓝题《甘蔗》联:
回味但凭人咀嚼
立身略有竹风姿
咀嚼是动词,风姿是名词,失对。但是,咀嚼本身是并列结构,风姿本身也是并列结构,分别看成自对,还是很工整的。

寒天老师给本人的嵌名联:
子在川上吟流水
谁在花间醉一壶
同样有人说:流水、一壶,失对,然而它们都是名词,分别看成吟、醉的对象,还是对得上的。

    总之,分析对仗,如果遇到初看不工整的情况,往往用如下几种手段,就可以解释的通:本身结构不同,但仍是同一词性的词组;前后联系一下,构成更大的词性相同的词组;自对的理论;词性活用;借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话之二:浅谈对联的多角度切入

    对句也好,成联也好,一个基本问题是选择好切入的角度,表达手法、文字技巧还在其次。初学对联,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思路打不开,具体地说就是上下联从同一个角度切入,严重一点就是合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1、成联:观雪有感(某学员的中班入学试题)

梨花乱舞
梦蝶虚飞

梨花、梦蝶均是雪花的喻格,乱舞、虚飞都是写雪花在空中飞舞,可以说下联是上联的翻版。

2、应对(某学员的中班入学试题)

山风始带春颜色
麦浪终留夏意图

你看:始=终,春=夏,颜色=意图,而麦浪是为应对山风所取得夏季的物象。这联的问题是,应对时墨守成规套“公式”。什么是套公式?“天对地,热对凉,亲爹对后娘”之类也,机械的套用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联:“白日依山尽,黑云入水无”。

3、成联:咏暮秋(初级班某次学学练练)

山上红枫方着火
阶前黄菊已流金

这一联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上下联都从颜色这一个角度着手了,岂不显得秋天单调了些吗?还有,上下联都从声音、同一类动作等入手,也是这一类问题。

每一事物都有多个角度,绝不可能只有一两个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才会使联作生动鲜活。从平行的角度入手,通常就是正对,从相反的角度入手,通常就是反对。下面举几个当今网联大家的例子,请大家自己思考切入的角度,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游山
啼鸟无非呼酒婢;
落花都是买山钱。作者:谢青堂

甘蔗
回味但凭人咀嚼;
立身略有竹风姿。作者:澄蓝


身恨不高天万仞;
心清尝胜水十分。作者:怀抱昆仑

自勉
莫轻抛大好年华,人随逝水,如此青春难再得;
常自省平生事业,志在险峰,任其风雨亦无妨。作者:飘萍浪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话之三:把对联的本质还原

   诚如试剑老师所说,读联是学联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的人读同一幅联,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对联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有时是此时此刻的感情,有时是长期的感情积累,无非这两种情况之一罢了)。因此我的体会是:读联的过程就是把作者赋予对联的思想感情提炼出来,把对联的本质还原,这就是读联的一个小窍门。下面我们试着分析几幅对联,所持观点仅供参考:

1.
逆天行事,
与鬼为邻。作者:怀抱昆仑

    这是当今网联大家怀抱昆仑的一幅签名联。我喜欢这幅联是因为它极具个性,那种桀骜不驯、孤傲不群的形象,深深印入脑海、历久难忘。作者为人也罢、撰联也罢,都有独到的见解、风格独树一帜,读罢此联,作者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个性跃然纸上。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多带着面具生活,喜欢逢场作戏、隐藏自己,面对这种真诚坦率、至性至情的襟怀,怎能不翘大拇指呢?

2.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清.金圣叹

   这是清人金圣叹的句子。前人对此联的解释多为:雨入花心便具有了花的甘苦,水归于容器就显示了容器的形态,表现了客观世界对人或物的强势影响,具有宿命论观点。对此我却不敢苟同,金圣叹其人,一生与命抗争,不甘于逆来顺受,10岁的儿子就被他按在桌边读《水浒》学习梁山英雄的反叛精神,便可窥其一斑。试问,不信天命的人如何会相信宿命论呢?因此我以为对“雨”、“水”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理解,二者不管处于啥样的环境,都会以积极的姿态去适应,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映射出环境的个性和内在规律。此解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商榷。

3.
不尽飞花酬冷月,
依然拂袖是余香。作者:布衣游侠

   散落的飞花、清冷的月光,勾画出一幅淡淡画面,然而余味绵长,是淡淡的惋惜?是淡淡的留恋?是淡淡的回味?观花人无意间挥动衣袖时,才注意到自己身上已经沾染了淡淡余香。落花所喻何物?为何这般留恋?是人是物还是事?我们不得而知,能揣测到的只有那种美好、那种难忘。隐约美才会永恒。至此,一个清秀、婉丽、多情的才女形象便丰满的浮现于读者眼前。

4.盲人
凭谁可定乾坤黑白?入阁更声,敲成夜色;
唯我不知花草容颜,绕梁燕语,当作春光。作者:清时有味

   盲人是生活中的弱者,当然可以理解成:听到更声才知道黑夜来了,听到久违的燕语才知道春天来了,这种理解只看到了盲人的弱势和无奈。然而用另一种心情去理解也许更合理:尽管盲人是弱者,只要生活在继续,他们在黑暗中也能有办法分辨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正如我们经常鼓励人的一句话:一心想做事的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事情。这也许更能体现作者积极进取的思想寄托。

   事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是用文字表达出来,便有了感情。文字的感情其实是人的感情,你把感情赋予对联,对联就具有了你的感情,就具有了你的生命力。先学会解读作者的感情,再学会赋予对联以感情,这便是我们学联的目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络上学联,概括起来,大致两个方面:一是学,二是练。
    学,是指学习对联基本理论,要勤看讲义、多查找有关资料、多读名家名联。

    练,是指多做练习,在实战中提高水平。我们看电视,但到少林寺的和尚武功非常厉害,可是不论看多少遍,我们还是不会武功,原因就是少林寺的武功是炼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练,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认为应该注意这些:1、找几个合得来的同学加强切磋,相互砥砺、共同进步。2、找个水平高的联友指导自己,否则会走很多弯路。3、多参加临屏、灌水、比赛等活动,在实战中锻炼自己。4、学习点评,提高鉴赏能力和自身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无情对
首先谈无情对的要求,大致有三(例句为学员作业):

1、字对字,而不是词对词,即便是词也要拆成单字来对。如:

重阳攀岘岭
叠雪盖屋檐

岘岭==屋檐大概是词对词了。

2、对仗要求特别严格,不是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而是必须小类相对。例如:

绿豆熬稀饭
红枫醉晚秋

除第一字外对仗均不合要求。

3、上下句联意越远越好。例如:

长虹携日丽
素雪伴梅清

除对仗有问题外,上下联意思关联紧密,绝对不像无情对,而像正对。

    再谈一下我在创作无情对时主要步骤,大致有三:1、查字典弄懂出句中每个字的各种含义。2、选择出句中关键字各种含义中最出奇的角度进行配字。3、成句后反复修改,既要对仗工稳,又要合律,还要出彩。

    最后谈一下创作无情对的主要手法。我经常使用的不外乎三种手法:正、反、借。所谓正,就是选用意义相近或相同的字,所谓反就是选用意义相反的字,所谓借就是借对的手法(借音或借意)。

下面列举几个自己创作的无情对,供参考:

草案
茅台

打假
写真

月票
花钱

超女
整人

赏月
探花

早上
初中

科长
处方

顾客
想家

照相
观音

水果
浪花

雨果
天花

一把手
两撮毛

双关语
单相思

六合彩
五加白

仙人跳
侠客行

不要紧
莫等闲

十分瘦
复合肥

打开电脑
按落云头

才高八斗
又长十斤

东归日寇有新鬼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反对法,也有很多学员理解不到位。例如:

有意白云邀鹤舞     
无情碧水笑花飞

初入学门无止境
一出府第有前途

     我猜测,以上两联的作者认为上下句中分别使用了反义词(有意=无情、入=出),就是反对的手法。其实并不是这样,是否是反对,要从两个单句整体含义的比较上来确定。有个简便的判定方法,把句子中不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去掉,看句子的本质含义便知端的:

白云邀鹤舞     
碧水笑花飞

学门无止境
府第有前途

这样一看就明白了,以上两例不是反对,而是典型的正对

判断反对的根据是:上下句联意一正一反,至于是否用反义词不是本质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诗钟。我对诗钟研究的不是太多,有几点个人体会,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批判:

1.格律是严格的,不仅不能用拗句,也不能借口135不论来敷衍。

2.诗钟都是七言的,最好为三四结构,以便能更容易的符合格律。

3.诗钟最好按古音创作,因为她毕竟是古诗文流传下来的。

4.诗钟的嵌字联,所嵌之字最好不要重字。比如:第二三字重了,那么这是二唱呢,还是三唱呢?再说,字数本来有限,能容纳更多的信息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0 1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打印,做个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9 14:06 , Processed in 0.085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