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推荐语: 醉吟子老师和苏三是同行, 也是好朋友, 我一向佩服他的人品,学养,才情, 他的学联心得通俗透彻, 每每给人启发, 前些日子我推荐过一些片断, 现将他的"醉话" 整理归类, 希望能自成系统, 于大家有点帮助.
醉话之一:对仗刍议
初级班学习对联的基础知识,这是学联的基础,既要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更要学会变通、灵活运用。比如,对仗问题,大可不必抠得太死,否则就会为自己奋飞的翅膀套上枷锁。我的观点是:理论要严格掌握,无论分析得多细致都能说出道理来;在实际运用上可适当放宽。以前写过的一篇短文,转过来供参考。
先看两个清联的例子。李鸿章联:
论诗说剑皆第一
饮酒食肉自得仙
“第一”为表示顺序的名词,“得仙”为动词,当判失对。我们试着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理解:“第一”理解成“得到第一”,既可与“得仙”对仗。或者这样理解:第一也好,得仙也好,都是形容前半句所述事件的心理感受很悠然自得、很自豪,都以形容词来对待,对仗就成立了。
黄遵宪联:
尚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万里是数量词,明月是名词,失对。然而,万里浪、明月珠各看成一个词组,都是名词性词组,对仗便工整了。
清赵翼赠友人联:
江上飞云来北固
潮连沧海欲东游
初看此联有两处失对,上??连,北固??东游。上是方位词,借为动词与连相对;固是名词,借为动词与游相对。
再看两个当代网联的例子。澄蓝题《甘蔗》联:
回味但凭人咀嚼
立身略有竹风姿
咀嚼是动词,风姿是名词,失对。但是,咀嚼本身是并列结构,风姿本身也是并列结构,分别看成自对,还是很工整的。
寒天老师给本人的嵌名联:
子在川上吟流水
谁在花间醉一壶
同样有人说:流水、一壶,失对,然而它们都是名词,分别看成吟、醉的对象,还是对得上的。
总之,分析对仗,如果遇到初看不工整的情况,往往用如下几种手段,就可以解释的通:本身结构不同,但仍是同一词性的词组;前后联系一下,构成更大的词性相同的词组;自对的理论;词性活用;借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