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86|回复: 15

[原创] 李成梁祖茔访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1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铁岭访古系列之----
             李成梁祖茔访思

早知道铁岭城附近有一群明代的石象生,也知道它们与那位关乎大明王朝存亡的叱咤风云的名将李成梁有着特殊的关联。一直以来我就有一个想法,在夕阳西下时分,于衰草丛生的旷野,拍摄那些石象生。那些留存了四百年的形象,在特殊光影里,该会敦促自己思考些什么,关于脚下这片土地,还有历史。

                一 老坟
春分时节的一个午后,特地驱车去探寻那组石象生。铁岭东南,过催阵堡东行,北侧有一山岭如龙自西向东蜿蜒伸展。这条山岭被叫做庙岭。早春里这无树的山体呈灰褐色,像极了大象的皮肤,让人心生敬畏与亲近之感。
就在这条巨龙就快潜入地下之际,一道小山梁如蛇由南向北匍匐爬来,也许是出于对巨龙的敬畏和尊崇吧?隔了一个叫做樊(音)河的小河边向着东方回过头来,就在这蛇头颈弯曲回护所形成的小山窝里,李成梁家族墓地的石象生就摆布在那里。
这组石象生共四对,石虎、石羊、石马和石人(石人也叫翁仲,文左武右),分列在神道左右。所谓神道早已没有了应有的威仪,不过是留有农用大车辙印的泥土路。而那八尊石象生早已屡遭残损,在84年才由政府出资从土里挖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复原摆布在这里的。
在神道尽头,有两碑两墓。子在前,父在后,分别是李如松和李成梁。碑是石质,透龙碑顶和莲花碑座尚有些古意,而碑体近年刻就的痕迹鲜明。石碑正面黑漆白字,用汉、鲜两种文字大书“故远祖李成梁之墓”“故远祖李如松之墓”, 碑文同时署明了二人官爵和立碑日期。李成梁是“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太子太保兼太傅宁远伯”。李如松是“钦差提督陕西讨逆总兵官奉旨东征提督少保宁远伯”。立碑日期是2000年8月。
墓碑的方向我目测而得是向东北,对着面山梁(巨龙)隐没处。这于地当的民俗有些不同,一般的墓的朝向多是向南的,也有向东和向北的。在石象生丛中向东望去,地势平阔,几处小村落赫然在目。此村名为小屯,居民多为李姓,自认为是李成梁的后裔。其中有一个叫李泽绵的人,就生长在这个村子里,他对李成梁的事迹颇有钻研,并以后裔的身份在此地修了李成梁和李如松的墓并立了碑。
这处墓地原来叫“老坟头”,也叫“龙王嘴子”,其实,这里的李成梁和李如松的墓,并没有埋葬这两位总兵的遗骨,甚至连衣冠冢也算不上,里面也许只有他们的灵位。这里原来是李氏家族的始祖所选定的墓地:明初李膺尼(二世)随铁岭卫从朝鲜迁移来铁岭后,因为羡慕这里的“风土淳厚”,安家古城后,便“卜茔域于铁岭东南崔阵堡之东”的一块向阳之地。在今小屯村西南的山坳处。此茔域,“族人称为老坟”。
据说,这里只葬着李姓远祖李哲根穗(一世祖)和李膺尼(二世祖),墓前的石象生是李成梁父子显赫时,朝廷施恩特许修建的。如今,在这老坟左右和后面,坟头簇立,皆葬着李姓族人,他们是在护卫着远祖的英灵,也在此借了一点祖宗的荣耀----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经驻足于此,感慨之余,把一份崇敬静静地留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新坟
在庙岭这条巨龙隐没于大地之处,叫做迎水岭,前面有村名抚安堡。转过这里向北再折回向西,是又一条通往铁岭的路,这条路南有庙岭,北有一条更高一些的名叫后大山的山岭,亦是气势如龙。此岭林木繁密,与庙岭的草皮覆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勃发的生机。
在几乎是与小屯一岭相隔南北相对的地方有一小村叫做新坟。村东一里许之北的后大山的一处山窝叫做老坟沟。这里是李成梁家族的另一处祖先墓地。
这老坟沟的地形地貌很是奇异,总体看来酷似一两臂欲环抱的盘膝而坐的巨佛:头高,两肩稍低,两臂自然向前曲伸做环抱状,双腿盘成趺坐状,庄严、凝重、慈祥、安然。在一列山梁之中,隐藏着这么一尊坐北朝南的坐佛,让人不由不惊异于它的神异,选此风水宝地为祖先阴宅是符合李成梁当时心理需求和功高位显的实际的。
就在巨佛盘坐的双膝之上,百姓称之为“兜里”的地方,又一组石象生在正中显现。这组石象生仅余两对,前面是一对石马对头立卧,后面是一对石人(翁仲)头向西方一仰一俯躺在树草杂生的地上。附近及更远处有一些石件如供桌、断碣、马桩等散落半掩没在黑土里。有一块残碑尚可见依稀的文字,无法读出关于墓主的较完整的信息。
石象生后,丛生的灌木和杂草间,几株老槐耸然而立。草木之间,有一片坟冢,中心位置的几个丘坟呈火山口状,不知是盗墓者所为还是老坟自然塌陷使然;边上显然是后来入葬的另一些坟丘还依然留存有北方堆土成丘的坟墓模样,衰草杂乱覆盖其上,上坟的人培护的痕迹鲜明。
据考证,小屯的老坟虽老,但李成梁的祖先一直并没有葬在那里,而“其祖四代曾葬于旧谯楼下”,考其位置在今铁岭市内鼓楼附近。等李成梁亲自选定了大后山下的这处新坟地址后,大兴土木,特调巧工能匠刻就了石人、石马、石牌坊和精湛的九眼透珑碑,同时还新修了墓寝和新刻了墓前石碣。大约在万历十年前后,便将祖辈遗骨全部迁入新坟。   
这次被移葬的先祖是李成梁的曾祖父昭勇将军李英(三世祖)、曾祖母李氏;曾祖父同知李文彬(四世祖)、曾祖母晏氏;祖父荣禄大夫都督同知李春美(五世祖)、祖母一品夫人汤氏;父亲荣禄大夫李泾(六世祖)、母亲一品夫人楚氏。共四辈八人。从碑头刻有“皇明诰赠”的字祥和其礼祭的规模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
早春寒气砭人,立于此处破败不堪的墓前,想像四百年来这里的盛衰荣忍辱的变幻,慨叹“事在人为”四字之精妙。要是没有南面的庙岭的阻隔,我也许就可以看到对面小屯村边的老坟了,此时耸立在那里的李成梁和李如松的青石墓碑和水泥坟墓,正沐浴在夕阳的柔光里,对面村庄里飘来的炊烟与饭香,是否也正飨奉着两位曾经显赫的将军的英灵呢?他们若九泉有知,怎么能容忍他们的一山之隔的近祖们宅居损毁遗骨散落呢?那些以他们为荣耀的活着的后人们,如何能对此安之若素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名将李成梁
“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明史》)有考证说李成梁祖籍为陇西,是唐后为避乱迁入朝鲜的。不过至今的李氏家族大都已入籍朝鲜,并视李成梁为朝鲜人。有日本学者以李成梁的一世祖李哲根穗兄弟几人等的名字与满语音近,而认为他系出女真(满族)。
李成梁1526年生于铁岭城内,元朝的铁岭是冶炼白银的地方所以也称银州,李成梁因此取小名叫“银城”。尽管他“英毅骁健,有大将才”,但真正得到世袭军官的职位并被重用却是在他四十岁以后的事。《明史》里说他:“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当是时,俺答虽款塞,而插汉部长土蛮----势方强。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长昂佐之。东则王杲、王兀堂、清佳?、杨吉?之属,亦时窥塞下。”正是大明北方疆域中的变乱给了他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穆宗期间,李成梁主要和蒙古部落作战,因为战功赫赫,最终成为辽东总兵。“隆庆元年,士蛮大入永平。成梁赴援有功,进副总兵……三年四月,张摆失等屯塞下,成梁迎击斩之……录功,进秩一等。四年九月,辛爱大入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擢成梁署都督佥事代之”。
到万历年,李成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辽东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或联合出兵,或单独挑衅均被挫败,更拓疆七百里,建宽甸六堡,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与当地部落建立友好关系。
明时的北方变患多来自蒙古部落,当时土蛮部是最有威胁的游牧势力,经常纠集其他部落侵边,且动辄数万骑出动,万历九年更曾以十万骑围攻广宁。万历十年三月,李成梁设伏斩杀了土蛮首领速把亥,“速把亥为辽左患二十年,至是死”,这一强敌终被制服。另一强势部落海西女真叶赫部,经分化瓦解之后,则在万历十七年被征服,首领那林孛罗请降。
满清的前身是建州女真部。自清河以南抵达鸭绿江口地区,大明设建州卫由居住在此的女真人执掌。建州势力逐渐壮大后,亦成为明的另一主要威胁。万历二年,李成梁率兵讨伐建州,捣毁女真首领王杲寨,将其擒拿处决。万历八年,李成梁又将建州另一女真部落首领兀堂重挫并逐出塞北,其部从此衰落。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死于此次战乱,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
李成梁镇边的辉煌战绩令“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进封宁远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锦衣指挥使等荣誉职务,真正所谓位列三公,贵极人臣。李成梁共有九子,“子如松、如柏、如桢、如樟、如梅皆为总兵官;如梓、如梓、如桂、如楠,亦官至参将。”李成梁一时功盖当世,权顷辽东,不仅掌控着辽东军事,也控制着东北经济。成了地道的东北大帅,俨然就是关东王了。
李成梁不同于戚继光靠制度带兵,他治军依仗个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靠允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故而到了后来,“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早年的进取之心丧失,功业逐渐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战之事,而后又传出掩败为功,杀良冒功的行为,这些虽都是部下所为,但李成梁难辞其咎。万历十九年三月,“成梁……使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师还遇敌,死者数千人。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一些对其不满的京官因此纷纷谴责弹劾,李成梁见形势不利,上书请辞。在镇辽二十二年之后,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线。
李成梁去职后,辽东再无可胜任之人,“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李成梁长子李如松也是一代名将,万历中期援朝鲜,平?拜的两次大仗均为主将,且均以完胜告捷。万历二十五年,尽管非议很多,最终还是让李如松出任了辽东总兵。可惜他一年之后便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面对辽东不容乐观的局势,明廷不得不请李成梁再度出山重掌总兵之印,这时他已经是八十岁老人了。
此时的辽东,已是今非昔比了。建州女真部在努尔哈赤率领下日益强大,已令四方各部畏服,难以撼动。李成梁复职后只得改变策略,转攻为守,以抚为治。放弃宽甸一带,将当地居民迁入内地,目的一为坚壁清野,二是辟出一片利于攻防的缓冲区,遏制女真的入侵。同时倡导对北方各部设市通商,鼓励官方民间贸易往来,“诸部耽市赏利,争就款。”此后的将近九年的时间里,李成梁治下的辽东安定无战事。
万历三十四年六月(1615年),一代名将李成梁告老还京在家过了几年颐养天年的舒心日子后,寿终正寝。他死后,“上命以公祭丧”。而厚葬了他的这个王朝,在半个世纪之后为内乱所摧毁,被埋葬在来自这片李成梁故乡土地上的新兴民族的铁骑之下。
自古风云人物,没有人能逃过历史的毁誉。有人说李成梁对付女真族的策略是:一方面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征服海西女真);一方面给敌人留下后路,以便自己随时有仗可打,有功可立(对待建州女真)。正是如此,致使关外烽火不断,他的战功也一再累积,爵位竟升至最高,成了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甚至有人直接怀疑李成梁根本就是在暗中默许和纵容建州女真的崛起,协助努尔哈赤最终葬送了明王朝。
自古毁誉由人,难缄其口。李成梁所处的万历朝是明由治及乱的开端,后人论及明亡,曾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不过万历朝的边事却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辅政打下的经济基础,更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的治军之术和平倭修长城的功绩虽更为后人称道,但在当时,李成梁的威名远远胜之。在明将吏贪懦,边备废驰的时代,李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载,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各方北方游牧部落,屡建奇功,拓疆近千里。清人作《明史》,对李成梁虽颇多贬低之词,但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北宁石坊与铁岭看花楼
北宁城内钟楼前,巍然矗立着一座石坊,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功绩,特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修建的。石坊高九米,宽十三米,四柱五楼,全部用淡紫色石料制成。此座石坊的翘梁、通枋及拦板斗拱等制作精美,间饰人物、四季花卉,鲤鱼跳龙门、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龙、五鹿、海马朝云、犀牛望月、喜禄长寿封侯等浮雕。坊额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下刻“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中柱柱脚前后各有夹柱石狮两对,外侧各有石兽一只,整座石坊精秀俊美,可谓东北石坊的佼佼者。

《铁岭县志》记载:“看花楼在东门外  ……其地系明宁远伯李成梁故宅”。李成梁的故居在铁岭古城东门外,在今铁岭市柴河街久远胡同以西,名为“看花楼”(又称望花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遗迹尚存,其楼东西长12米,南北9.5米,高6米,壁厚4尺,二楼四周有箭窗,是一座防御性很强的阁楼式军事堡垒。该楼建筑的位置非常讲究,离城很近,又距龙首山不远,在它的前面又有两个小“湖”。该楼在明末被战火所毁,其内部建筑结构样式,可惜无从知晓了。
“故园上宇中横板荡然矣。 四壁矗立,犹自坚好,基石数层。细砻方裁一石,额门上壁间,横尺许,纵可倍,质紫而文绚,梅干俨然,亦一奇也!”??“看花楼”正是由此石上的天然梅花图案而得名。这块奇石,据民间传说它是李成梁从南方运来的,经石匠巧妙精心雕磨而显现出来梅花图案的。楼舍逐年损坏,但这块奇石还在生辉。清中叶还有这样的记载:“其楼高数丈与龙首相对。今园址已废,楼壁徒存,仅余石额横尺许,梅干俨然”。现在楼壁也不存在了,只是在它的附近民宅尚可发现它的壁痕。据说这块“梅花石画”现在仍被人珍藏着。
李成梁陈列馆已由铁岭市政府筹资兴建,建在风景秀丽的铁岭经济开发区蟠龙山风景区内。内有李成梁军事生涯展厅、看花楼展厅、看花楼基址,同时展出80余幅历史资料图片及一些历史遗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魂归何处
铁岭李氏一族中,声名显赫的当数李成梁及其长子李如松,高位显爵,风云一时,在中国李姓族谱里留下了耀人的一笔。漫过历史风烟,他们埋骨何方,魂归何处呢?
李成梁老死于北京,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钦赐祭葬……谕祭二坛,葬京北仰山”。
李如松阵亡于与蒙古的征战中,万历皇帝“痛悼”之,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大哥《李成梁祖茔访思》,感受历史的沧桑,许多英雄都湮没在岁月的烟尘下,叹~

问好大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雪格格的读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5: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凝望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5: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岁月的深处,凝望历史的风烟.........
玄石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7: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人功过后人评说,感谢大哥为我们送来的精彩!

问好大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8 20:37 , Processed in 0.1215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