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73|回复: 18

凭谁青眼看黄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2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黄山,向往已久.向往之情大抵来源于徐霞客的那句名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因而,一直企盼能走近黄山,看看黄山的真面目,来体验一下旅行家徐霞客为什么会留下这句名言.
  
  五岳之中,已游历过四岳,只有南岳衡山没有机会行游.不过,以此四岳来与黄山做个观感比较,也应该不会有失偏颇吧.
  
  记得西岳华山,是五岳中我登临的第一座山峰.华山的奇险令我终身难忘.以至于后来再攀登任何山峰我都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困难.华山之行回来后,依次登临的山峰是: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泰山留给我的印象是人文景观太多;嵩山留给我的印象是苍翠清秀;恒山留给我的印象是不似华山之险不似泰山之名不似嵩山之秀,总之恒山就是曾经被有幸列为五岳之一的一座山而已.
  
  那么,这次黄山之行,留给我的印象会是什么呢?  
  
  四月二十五日清晨,天气晴好.导游说,我们的运气真好.如果赶上雨天,登黄山,那就只能是:抬头看雾,低头看路,两边看树了.其实,没有雨没有雾的黄山未必就好,也许会少了许多梦幻般的仙境之感.后来的感觉,果然如此.
  
  七点,我们出发,七点半来到黄山脚下.在黄山景区必须换乘景区的旅游车驶向索道站.一进换乘车站大厅,首先迎接我的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虽然我已预料到人会很多,还是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人.大厅里人声鼎沸,嘈嘈杂杂.噪音分贝显然已经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极限.我们国人,向来如此.凡是有人的地方,各位同胞只管尽情地大声说笑,全然不顾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的公德.我早就习以为常了,权且当作熟视无睹好了.
  
  黄山景区的旅游车,给了我一个"上车威".让我着实体验了一把历险的惊悚.山路曲曲折折,感觉中十八弯都不止.司机师傅天天行驶在这种山路弯弯,显然已经轻车熟路了,既使弯道也不肯减速.车速快的好像离弦的箭,飞一般的感觉.
  
  旅游车仿佛喝醉了酒.东摇摇,西晃晃;左颠颠,右簸簸.我则在车里,摇头晃脑,点头哈腰,前仰后合,被折腾得千姿百态万种风情.还好,路途不算远,十几分钟后,车子终于酒醒了.战战兢兢的我也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索道站.
  
  黄山人民的想象力真的是太丰富了.索道站前铁栏杆被设计成了铁道连环阵.不通过这个九曲十八弯的连环阵,你想坐上通往黄山的索道,登临黄山,简直是痴心加妄想.黄山人民的创造力先是让我大开眼界继之以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直接从山脚下登临黄山,就会省却这许多的麻烦.可是,旅行行程的安排规定不允许.导游说,旅行团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等待团员亲自登攀黄山,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为了能亲自感受黄山而不是借助于现代化工具,我是不怕浪费时间的.但是,我不怕浪费时间的自由还是被剥夺了.万事不由人.我又一次证明了人是没有绝对自由的这一条千古真理.
  
  下了索道,我大声对自己说:我自由了.我终于可以自己行走在黄山的山路上了.亲自用自己的脚走路,感觉真好.
  
  黄山的山道,一边是上山的人,一边是下山的人.一条道上,上上下下排满了人.远远看去,是一条一眼看不到头的一字长蛇阵.
  
  在山路上行进,脚步是不能停下来的.稍作停顿,就会阻碍后面的行人.说是看黄山,倒不如说是看脚下的路和看眼前的人.那黄山的美景啊,哪里有可能尽情地欣赏啊.只能匆匆一瞥,偷偷地多看几眼,好像做贼一般.轻描淡写间少了许多意趣.  
  
  及至登上黄山,独立光明顶上,胸襟为之一阔.顿感,山登绝顶我为峰.
  
  放眼大观:莲花峰天都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苍松瘦石,耸青叠翠,峻峭奇美.那种雄伟奇特波澜壮阔的气势顿时让人叹为观止.黄山,果然是天山第一奇山.
  
  一路只顾匆匆行走,无暇欣赏黄山之美.这时,终于可以静下来,细细地品味黄山,忘情的亲近黄山了.那一刻,那一份闲适之情油然升起......真个是:静听松声真自在,饱看山色好清凉.
  
  檀风先生曾经为泰山写过一副联:五岳把君当作首,群峰只我是为尊.
  
  这联写绝了泰山.也只有像先生这样的大家子大手笔才能写出这样的联.先生对泰山的赞美当然是来自于泰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名气.
  
  此时,面对黄山,我想斗胆化用先生的联赞美一下黄山:五岳比君当有愧,群峰见我也称奇.呵呵,不如此,不足以表达我对黄山的敬仰之情.
  
  黄山之行,感慨颇多.总想尽可能地记录下来此行的所见所闻.但是,无奈于游人太多,所拍画面除了人还是人.不得不连连感叹我泱泱中华地虽大物虽博怎比人口众多.好在还算眼疾手快,抢拍到了一些黄山之景.不过,一部小小的数码相机无论怎么拍也是无法拍到全景的,而专业相机我是难以承重背着上山的.也只好望山兴叹,遗憾多多了.呵呵......


http://yh.a-365.com/user/lanyueliang/2006112541750192.mp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3: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3: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6 1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照片排的不错,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2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二泉印月的美妙声中,我跟随作者一起登阅黄山,之所以称“阅”,是因为我没去过黄山,我是在“阅”的过程中体会黄山的。
    “到黄山脚下,在黄山景区必须换乘景区的旅游车驶向索道站”(成都的青城山也是如此)。
    “人声鼎沸,嘈嘈杂杂”(太像长城了,毛泽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应该改为‘不到长城顶非好汉’,因为到长城顶基本就没有人了,到看到真正的好汉都是老外,而且还有年纪大的)。
    黄山景区的旅游车,给了我一个"上车威"(哈哈,请来云南看哈尼梯田吧!除了弯还是弯,而且从昆明到红河州没有飞机哦)。
我则在车里,摇头晃脑,点头哈腰,前仰后合,被折腾得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太幽默了,只是才十几分钟,如果到云南,要做好体验N多小时的思想准备)。
    如果直接从山脚下登临黄山,就会省却这许多的麻烦。可是,旅行行程的安排规定不允许(就是,导游尽吓人,我第一次到峨嵋山,就是游山、登山、看山,等第二次去的时候,就有了索道,多了忽悠、少了体验)。
    那黄山的美景啊,哪里有可能尽情地欣赏啊。只能匆匆一瞥,偷偷地多看几眼,好像做贼一般(所以有时想,游过的地方,什么时候再可以静静地住上一些日子,大大方方地玩到尽性,那该多好啊!有一年春节,我们到元阳哈尼梯田,在小县城的小饭店,看见一年青人,20多岁,头发乱乱的,一只手臂裹着绷带,随便吃了点东西就走了,我以为是流浪的,后来饭店的小老板告诉我们,他是日本人,为了拍照画画,一个人,在元阳住了大半年,照像时把手摔伤了,身上的钱也用完了,正在等家里寄来,他一直非常简单的吃住,当地善良的民族都很照顾他。我当时非常感叹,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追求、什么是执着?)
    放眼大观:莲花峰天都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苍松瘦石,耸青叠翠,峻峭奇美。那种雄伟奇特波澜壮阔的气势顿时让人叹为观止。(真感觉到了!)
    真个是:静听松声真自在,饱看山色好清凉(真美!)。
檀风先生曾经为泰山写过一副联:五岳把君当作首,群峰只我是为尊(写得真好!檀风先生,但写的是泰山,不是黄山)。
    此时,面对黄山,作者高吟到:五岳比君当有愧,群峰见我也称奇。(写出了黄山的大气,我感觉到了‘凭谁青眼看黄山’的气势。哈哈,阅时一激动,我给作者加了动作)。
    好在还算眼疾手快,抢拍到了一些黄山之景(谢谢,对我已是美妙之至)。
    (照片上我见到黄山的石,黄山的松,黄山的壮,黄山的秀,黄山的气势,太美了。)
    我要去黄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1: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山水之行文友
能把一个贴子写成一篇文章,能把一篇游记读得如此之细 君属第一人
其实 做文章的人 只求读者能读懂他的文字以至于他的心声 更有何求
若有所思 自惭文浅笔拙 亦无文采 得君解读 甚感欣慰
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 借此句与君相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16: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若有所思)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00: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所思谦虚谦虚,有思想、有文采,否则我能“阅”完黄山!要去黄山!
    谢谢当成文友。
    “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一琴一世界,同享!共享!
    春秋战国时,一日,风流才子俞伯牙游山玩水,船经一荒山下,独坐无聊,于船舱中,抚琴一首,曲犹未终,指下“刮剌”一声,断了一弦,伯牙大惊,断弦原因,或是盗音,或是盗物,这荒山之中,何有“听音”者,想必是贼盗伺候。这一遇,“听音”乃一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樵夫道:“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原来琴音也有弹出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2 11:13 , Processed in 0.0893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