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1|回复: 6

[原创] 说“为富不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23: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为富不仁”

文:白马非马

曾经,在许多网站都可以看到一条引起很大反响的“新闻”:富爸爸哄幼子开心,不惜砸毁一辆价值180万的豪华轿车??宝马760。开始是朋友告诉我说有这样一条消息,说真的,我并不相信,因为我知道社会丑恶、骇人听闻的不少,但砸宝马哄孩子还是近乎天方夜谭。然而,能够在网络上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使很多朋友将信将疑,即便是一种“新闻创作”,也应该说明些问题了。所谓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约也就是这样含义:虽然虚拟的,但看起来真实,或者说,在现实中还没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我想,这条“新闻”之所以产生轰动效应,还是来源于我们身边可以见到的所谓“斗富”事件,只是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合理夸张而已,没有本质区别。

古今中外,财富积累的最初阶段,大多并不是通过辛勤劳动发达起来的,比如当年美国西部金矿的疯狂占有与开采,比如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或者来自投机,或者来自弱肉强食,或者则来自与统治阶级的特殊关系。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号召下,当即有一部分人得风气之先,通过各种手段先行发迹起来了,当然,辛辛苦苦勤劳致富者有之,但完全奉公守法者决不会占到多数,而通过官倒、垄断、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投机倒把起家的却不在少数。这个资本积累的过程,有的十分短暂,甚至一夜暴富。因而,挥霍起来,也就更加慷慨大方,180 万的宝马虽然过于夸张了,但花费百万??我等穷酸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挣不上来的一大笔钱包养明星却确实发生过的,而饭店酒楼一掷千金更是寻常可见,绝对应了那句古话,来的快,去的也快,眼睛都可以不屑一眨。

这样的“新闻”真也好,假也罢,都在反映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一些富人们的生活是奢侈糜烂的,甚至是为富不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条“新闻”本身的真实程度其实不必费力考证了,因为它已经起到了甚至真实新闻也起不到的作用,也给我这样的穷酸的饭桌增加了一点作料,只是这作料味道比较怪异,要仔细咀嚼,好好品味,如果囫囵吞枣就太糟践东西了。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是0.4,而我国官方统计数字在2003年已达到 0.39。虽然有官方人士出面澄清说,这一贫富差距统计方式并不完全适合我们这样体制的国家,也就是又祭起了国情这一万能法宝,论据是,我们属于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所以,要有自己的测算方式。到底要采用什么样的测算方式,没领教过,不敢乱说。但我觉得这种说法的真正依据应该是农民的朴实与善良,通常只要还有口饭吃,就不会给牧民者添多大麻烦,甚至,完全没有饭吃,吃野菜草根树皮者也不乏人(据说有的人说当年吃野菜也算享受了绿色食物呢,站着说话确实不腰疼),更有甚者,不是已经到了吃沙的地步了吗?有时候,我真的佩服师圣杜甫的伟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短短十个字,竟然颠扑不破,到今天仍然可以让人触目惊心,确实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中国古话说“为富不仁”,阿拉伯民间的说法是让富人行善,不如让骆驼穿针孔更容易。或许中外情况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人性,黄种也好,白种也好,黑种也好,都没有三字经里说的那样生来善良。所以,税收就成了调整贫富差距的极好的杠杆。众所周知,全球福利搞得最好的,当属北欧,而税收制度最健全的也是那几个国家。在他们的税收制度中,体现了一种“均贫富”的思想,也被称为“杀富济贫”。那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收入会有很大的差别,往往从10% 到50%不等,失业人员则可以享受相当高的福利待遇,温饱绝对不成问题,生活质量并不很低。但是,那里的富人虽然要向政府缴纳高额的所得税,却也能做到心平气和,因为他们清楚,收入来源于社会,收入高也应该更高地回报社会,只有全社会都衣食无忧了,才能保证和谐稳定,自己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而且,据说那几个国家很少出现偷税漏税现象,那里的人民视诚信如生命,也不能容忍他人的任何欺诈,所以,为了不被社会唾弃,就必须讲究道德。那里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所以谈不上觉悟有多高,讲究的是人人为我,前提是不伤害他人利益。

反过来再看我们国家的税收情况,统计数字显示,工薪阶层在全部个人所得税中占有的比例为四成(有过更高的说法,不见经传,不采纳)。那么财富分配的情况呢?通常说,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人的手里,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样的比例严重,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至少一半的富人依法纳税观念淡漠(有过一位朋友,房子是小洋楼,车虽不是很讲究,也是进口品牌的,月收入登记的却只有数百元,不用纳税,而穷酸我则每年要纳税过千元,心里当然也不能平衡,但我知道,他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巫)。有的甚至是几次三番地巨额逃税,比如演艺界某大明星之流,还有的干脆就是违法走私,牟取暴利。在目前税收制度下,富人纳税竟然如此不能令人满意,难以想象如果采用发达国家标准(不是到处都强调接轨吗?),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既然富人大多为富不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法制,使用强制手段,让他们仁义一些。如果不能从立法的角度,让富人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那么,我们也就只有降低标准,要求他们仅仅做到不恃“财”傲物、仗势欺人了。

也许,各个层次的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看不见或不愿看见其他层次人们的生活。杜甫也正是经历了颠沛流离才写出那样的诗句,如果换了宴殊,太平宰相,永远也不可能发出那样的感叹。假如说,同学聚会,在超豪华的饭店,开奔驰500的要请客,开宝马760的就可能会说,轮不上你呢,靠边去吧(类似情况我遇到过),这时,如果你对他们说,别争了,省下点捐给希望工程,那你显然就成了另类,道理很简单,夏虫不可以语冰。所以,我们看到的善往往就是像互联网上流传的那张图片,一个同样是乞丐的老妇人,会分给弹奏乐器的盲人乞丐一元钱,而过往人群则可以视若无物;而公共汽车上,则可以发生老人给老人让座(本人亲见多次,媒体也多有披露),青年人却大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话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也是曾经在网络上流传过的另一篇文章,一位母亲,为了8.5元人民币,与歹徒搏斗,付出了被扭断手指的代价。与前面提到的哄少爷砸宝马的“新闻”一样,也无法证实真假(但这次,我相信它的真实),也是为了哄孩子,但那孩子,却早因无钱治病而夭折了。母亲还清了欠债,终于又通过捡破烂挣到了这8.5元钱,她要用这钱实现儿子临终要吃水果的夙愿,所以才和歹徒展开殊死搏斗的。看到那母亲精心挑选每样一个水果,放到儿子的墓前,喃喃地对儿子说:你吃吧,孩子,你尝尝……,穷酸落泪了,区区8.5元,却几乎是一条人命的价格。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谈起我喜欢看这样的人性文章的时候,朋友告诉我,所以,你永远都只能是穷人,因此我相信,我说到的为富不仁的富人,除非到了临终忏悔的时候,他们没有眼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08: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看完这篇文章,我的眼眶中热热的,有泪在涌动!我暂时组织不起来我的思绪了,先说一句话吧??当一个社会沦落到用金钱来考量社会价值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很危险了??因为金钱是最容易失去的东西啊!

……谢谢白马非马,你的文字,你的思想,你的正义,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6: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涉汲到富人的花钱行为不好多说什么,
财富的积累,曾经也人提出“原罪”,
但最终也没有相关措施,说明国家是放过了。
有一个问题是说到点上了:就是税收制度。
我们国家的税收种类不算少,但却不是很完善,
有那么多偷税漏税现象,说明有洞可钻,
在自觉行为还无法做到时,制度上再出现漏洞也就是主政者的渎职了。
经常看到的是,对某税项,主管税官可以有专断权,
这就让权力寻租有了出口,不公平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7: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治体制,漏洞随着人的意识放纵而无限放大!

这就是根本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该说什么?贫富太玄虚,不安定因素就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与富,一个永远存在,且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富人,那么大家都是富人。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那么大家都是穷人。
世界也就平衡了。
有时,我真不得不佩服马克思,不但为共产主义指明了方向,也为资本主义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很佩服马克思的,作为一位社会经济学家去佩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1 02:25 , Processed in 0.0894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