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9|回复: 15

[原创] 临屏诗歌三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 23: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纸诗书吟寂寞,半窗明月费思量。
平生枉却春风趣,醉里江头看绿杨


屏前萧瑟无端起,笔下情愁独苦吟。
若是平生无顾忌,自当恣肆海天寻。




诗中嚼碎忧愁字,不叫虚空梦里生。
万里霜旌堪傲雪,狂风料峭九州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07: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醉里江头看绿杨”的态度不错。其他的思绪稍微跳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08: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柳生于2011-07-03 23:02发表的 临屏诗歌三首 :

满纸诗书吟寂寞,半窗明月费思量。
平生枉却春风趣,醉里江头看绿杨


.......
“满纸诗书”硬些。其三结句来得突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泪莫轻弹) 的帖子

三首诗歌,虽然都是临屏,却是相隔了很久才写完的。跨越了几个季节,也算是一种情绪发展的几个驿站。写到最后一首,已经是下雪了。第一首,其实是对环境的无奈,但又不甘独自哀怨,便把情绪转到对春天美景的憧憬中了。后两首算是不甘被现实压垮而发出的抗争的吼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苍梧听风) 的帖子

“满纸诗书”硬些。其三结句来得突兀。
要是第一句当时用满室凄寒来叙述可能会和最后的结尾形成一个对比性的效果。满纸句可能是硬 了一点,而且范围狭小。这里我很赞同听风的意见。

第三句的转句,其实已经从书桌上对诗句的推敲而进入景色描写了,不过景色中也是暗示情绪的变化的。当时正白雪飞扬,登楼远望,只见皑皑白雪落满青松的枝头,用旌旗来入笔,就是为结句铺垫,
结合现实的情况,就用狂风白雪来衬托松的挺拔,来表示即将开始的不平静的行程了。
感谢听风赐教,不胜荣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5: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2楼(苍梧听风) 的帖子

引用第4楼柳生于2011-07-04 11:37发表的 回 2楼(苍梧听风) 的帖子 :
“满纸诗书”硬些。其三结句来得突兀。
要是第一句当时用满室凄寒来叙述可能会和最后的结尾形成一个对比性的效果。满纸句可能是硬 了一点,而且范围狭小。这里我很赞同听风的意见。

第三句的转句,其实已经从书桌上对诗句的推敲而进入景色描写了,不过景色中也是暗示情绪的变化的。当时正白雪飞扬,登楼远望,只见皑皑白雪落满青松的枝头,用旌旗来入笔,就是为结句铺垫,
结合现实的情况,就用狂风白雪来衬托松的挺拔,来表示即将开始的不平静的行程了。
.......
客气了——
这样的交流很好。
作者的立意与读者的评述在某些方面有时是难以吻合的,一个属于创作学的范畴,一个属于阅读学的范畴,然作者与读者的真诚交流往往可以让这两条曲线达到最大程度的接近。我们反对只发帖不愿与人交流的做法,柳生朋友是个能与大家交流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7: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屏能写成这样子,俺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9: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月下笛于2011-07-04 17:20发表的  :
临屏能写成这样子,俺佩服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风论断有理,写者和读者,其实立场和角度都是不同的,而且诗歌里有很多相对特定的词,对写者来说会是有特别含义的。但是读者要是不了解一些情况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交流是必须的,良好的交流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论坛都是最重要的进步方式。
刚从西藏回来的时候,给一朋友带了一段时间古代汉语,有有几位学生还是酷爱诗词,总是写来给我看。这种情况,我会要求他们写一个详细的序来交代写作的背景和一些相关的经历,否则,我也是不能理解那些诗词的含义的,毕竟不同于其他文体,可以用相关篇幅来说明,诗词的序和注释其实也很重要。
一点小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5: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柳生于2011-07-06 21:10发表的  :
听风论断有理,写者和读者,其实立场和角度都是不同的,而且诗歌里有很多相对特定的词,对写者来说会是有特别含义的。但是读者要是不了解一些情况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交流是必须的,良好的交流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论坛都是最重要的进步方式。
刚从西藏回来的时候,给一朋友带了一段时间古代汉语,有有几位学生还是酷爱诗词,总是写来给我看。这种情况,我会要求他们写一个详细的序来交代写作的背景和一些相关的经历,否则,我也是不能理解那些诗词的含义的,毕竟不同于其他文体,可以用相关篇幅来说明,诗词的序和注释其实也很重要。
一点小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
是啊。诗,总有些“无以解”又“不需解”的东西。譬如,作者的隐匿之笔、物象符号的模糊性。所谓读,读其通达之处,评亦如此。而诗词的魅力之一,又恰恰在附着于思想内容上的神秘。一个头脑无论如何都难以重叠另一个头脑,“达诂”几乎不可能。知人论世,无非多一个渠道。序、注亦如此。柳君以为何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16 22:48 , Processed in 0.0932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