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1|回复: 5

《关于落叶秋风“满江红?孝陵”的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8 0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  孝陵 》
?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落漫添??感,雁?不?登?意。?圜丘、?吊??碑,?堪此。    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任?蟠虎踞,浪淘沙洗。?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但望中、何??中原,浮?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1: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外话]结识落叶秋风纯粹属于偶然。今年10月底在北京开会期间,缘上草兄约请北京诸诗友小聚,我有幸第一次与贺兰、文森、狂生、秋风、骆寒、闻筝、糊涂仙等诸诗友认识。秋风兄给我的第一映象是位十足的书生,个性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与人话语不多,不善酒饮。自秋风兄应邀挂版漫天雪古风以后,雪才真正接触兄台的大量词作。老兄是一位十分勤奋高产的作者,仅十一月份就有36首词作应屏,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如此勤奋、执着的作者,在千堆雪认识的诗友中还是第一人。因此,一份景仰与钦佩之情,始终翻腾于内。雪一直想透过作品,更深入地感受与体验秋风兄内心对于诗词的别样情怀,并试着解读老兄词作的精髓与精神境界。

恰巧,老兄贴来了《十一月词集》36首,雪无暇一一赏析,遂不揣浅陋,选一首《?江??孝陵 》试读,并希望借此一叶知秋。

附玉:《?江?  孝陵 》
?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落漫添??感,雁?不?登?意。?圜丘、?吊??碑,?堪此。    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任?蟠虎踞,浪淘沙洗。?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但望中、何??中原,浮?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堆雪赏析: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为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以上特点在秋风的这首作品中都有着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1: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江红》词式是一个集宋词艺术特征为一身的经典词牌,首先,《满江红》的主旋律特征句是“平平仄”,除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外,其它韵脚处都是以“平平仄”收尾的!而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处的“平仄仄”所表现的声律效果实际上是要提升气势,即这个韵脚也是为主旋律“平平仄”服务的!然后是《满江红》的格律要求充分显示了句子格式的声律内涵与句子的文字形式和语调之间的紧密关系。比如说,《满江红》的格律直接给出的“添字格”就有四个之多。正因为有这么多强调句型,像《满江红》这样的词式就适合做豪迈词,能够充分表现凛然大气!

对于《满江红》格式中的四个 “添字格”句式,不按强调句型填词,质量是会大打折扣的,何况《满江红》词有柳永、岳飞和许多词人所作的优秀的经典作品,人们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与他们熟知的作品做比较的。这四个添字格式中都有一个不定式,“不定”是来源于“添字”,因为“添字”才使得这些句子声律变化丰富,即:其中哪个句子不是强调句型,那个句子便不是添字格了,就不能使用那个不定式了,就不能按添字格计数来宽限,否则,这个声律模式就变味了,就只能算是破了格!

《满江红》格式中还有两个长长的不定式,这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三三短句,因为并列句型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字数太少而又对声调要求太严的话就会缺少能动性,才使得这两个三三句型成了不定式。而另两组长句就没有不定式,因为长句中的文字是容易调整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长长的不定式中,只有前三个三三短句的前两个字可变平仄,后三字是要体现主旋律的,不能变!用一个括号只是显得简洁一些而已,不至于眼花缭乱,更重要的却是要明白其中的原因,知所以然,知之所以然!

可得小心注意了,《满江红》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句型:强调句型和并列句型,且各自都占了四句之多。而并列句型通常可以写成对仗句式,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并列句全为对仗式。把握住了这些基本要领,才可能写得出好词来。当然,现代人写《满江红》的人多如牛毛,那些忽悠人的东西真没必要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作赏析:

上片起句,作者一改应景句式,直切正题:“?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风雨”句主席曾用过,其实此处的“风雨”并非自然天气,而是一种多事、沧桑的指代,意在“钟山”见证了此地的历史沧桑与王者争霸的历史沉浮;“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这句是添字格,添“看”字是为了提示读者、加重应景份量;“?落漫添??感,雁?不?登?意”这句对仗中有无限感慨:“叶落”“雁来”喻示着春去秋来,自然界按自己的自然法则轮回,然而帝业的兴废、历史的沧桑,却给登临者留下了无限感慨;什么感慨呢?“?圜丘、?吊??碑,?堪此”,此结处直指《孝陵》主题,“园丘”、“残碑”都是孝陵留给凭吊者的遗迹,而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一句“谁堪此”留给读者去思索和感悟,有匠心。  下片作者加速了语感过渡:“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这两个并列的三三短句紧扣主题,因孝陵对面就是梅花山,旁边紧贴着长江,这依山傍水的环境,并没有给明帝国带来繁华的延续,相反作者却从应景中感受到了“清冷”与“寂寞”,如此笔触更加重了历史的沧桑感,也是本词的出彩之笔;紧接着作者再递进“任?蟠虎踞,浪淘沙洗”这句既是作者的感悟,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如同主席当年的感慨一样“虎踞龙蟠今胜昔”嘛,而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这句是作者对《孝陵》凭吊后的感受,也是对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赞誉,尽管英雄不在,但霸业与功绩永存。结句“但望中、何??中原,浮?蔽”寓意深刻:当年逐鹿中原的英雄与豪迈,都随这一园荒丘而成为过眼云烟,英雄缔造的那段辉煌,也伴随着这满园秋色关上了历史的大幕,但这段历史却永远留在了后世凭吊者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外话]:结识落叶秋风纯粹属于偶然。今年10月底在北京开会期间,缘上草兄约请北京诸诗友小聚,我有幸第一次与贺兰、文森、狂生、秋风、骆寒、闻筝、糊涂仙等诸诗友认识。秋风兄给我的第一映象是位十足的书生,个性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与人话语不多,不善酒饮。自秋风兄应邀挂版漫天雪古风以后,雪才真正接触兄台的大量词作。老兄是一位十分勤奋高产的作者,仅十一月份就有36首词作应屏,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如此勤奋、执着的作者,在千堆雪认识的诗友中还是第一人。因此,一份景仰与钦佩之情,始终翻腾于内。雪一直想透过作品,更深入地感受与体验秋风兄内心对于诗词的别样情怀,并试着解读老兄词作的精髓与精神境界。恰巧,老兄贴来了《十一月词集》36首,雪无暇一一赏析,遂不揣浅陋,选一首《?江??孝陵 》试读,并希望借此一叶知秋。
附玉:《?江??孝陵 》
?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落漫添??感,雁?不?登?意。?圜丘、?吊??碑,?堪此。    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任?蟠虎踞,浪淘沙洗。?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但望中、何??中原,浮?蔽。
[背景资料]: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为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以上特点在秋风的词作品中都有着墨。
[词牌解析]:
《满江红》词式是一个集宋词艺术特征为一身的经典词牌,首先,《满江红》的主旋律特征句是“平平仄”,除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外,其它韵脚处都是以“平平仄”收尾的!而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处的“平仄仄”所表现的声律效果实际上是要提升气势,即这个韵脚也是为主旋律“平平仄”服务的!然后是《满江红》的格律要求充分显示了句子格式的声律内涵与句子的文字形式和语调之间的紧密关系。比如说,《满江红》的格律直接给出的“添字格”就有四个之多。正因为有这么多强调句型,像《满江红》这样的词式就适合做豪迈词,能够充分表现凛然大气!
对于《满江红》格式中的四个 “添字格”句式,不按强调句型填词,质量是会大打折扣的,何况《满江红》词有柳永、岳飞和许多词人所作的优秀的经典作品,人们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与他们熟知的作品做比较的。这四个添字格式中都有一个不定式,“不定”是来源于“添字”,因为“添字”才使得这些句子声律变化丰富,即:其中哪个句子不是强调句型,那个句子便不是添字格了,就不能使用那个不定式了,就不能按添字格计数来宽限,否则,这个声律模式就变味了,就只能算是破了格!
《满江红》格式中还有两个长长的不定式,这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三三短句,因为并列句型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字数太少而又对声调要求太严的话就会缺少能动性,才使得这两个三三句型成了不定式。而另两组长句就没有不定式,因为长句中的文字是容易调整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长长的不定式中,只有前三个三三短句的前两个字可变平仄,后三字是要体现主旋律的,不能变!
可得小心注意了,《满江红》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句型:强调句型和并列句型,且各自都占了四句之多。而并列句型通常可以写成对仗句式,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并列句全为对仗式。把握住了这些基本要领,才可能写得出好词来。当然,现代人写《满江红》的人多如牛毛,那些忽悠人的东西真没必要看。
[正文赏析]:
上片起句,作者一改应景句式,直切正题:“?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风雨”句主席曾用过,其实此处的“风雨”并非自然天气,而是一种多事、沧桑的指代,意在“钟山”见证了此地的历史沧桑与王者争霸的历史沉浮;“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这句是添字格,添“看”字是为了提示读者、加重应景份量;“?落漫添??感,雁?不?登?意”这句对仗中有无限感慨:“叶落”“雁来”喻示着春去秋来,自然界按自己的自然法则轮回,然而帝业的兴废、历史的沧桑,却给登临者留下了无限感慨;什么感慨呢?“?圜丘、?吊??碑,?堪此”,此结处直指《孝陵》主题,“园丘”、“残碑”都是孝陵留给凭吊者的遗迹,而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一句“谁堪此”留给读者去思索和感悟,有匠心。  下片作者加速了语感过渡:“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这两个并列的三三短句紧扣主题,因孝陵对面就是梅花山,旁边紧贴着长江,这依山傍水的环境,并没有给明帝国带来繁华的延续,相反作者却从应景中感受到了“清冷”与“寂寞”,如此笔触更加重了历史的沧桑感,也是本词的出彩之笔;紧接着作者再递进“任?蟠虎踞,浪淘沙洗”这句既是作者的感悟,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如同主席当年的感慨一样“虎踞龙蟠今胜昔”嘛,而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这句是作者对《孝陵》凭吊后的感受,也是对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赞誉,尽管英雄不在,但霸业与功绩永存。结句“但望中、何??中原,浮?蔽”寓意深刻:当年逐鹿中原的英雄与豪迈,都随这一园荒丘而成为过眼云烟,英雄缔造的那段辉煌,也伴随着这满园秋色关上了历史的大幕,但这段历史却永远留在了后世凭吊者的心中。
历史题材的作品比写风花雪月的东西难,难在应景中要有感悟与评价。秋风兄这首《满江红?孝陵》之所以被偶推崇,就是作者不仅紧扣主题,而且抓住了《孝陵》的关键特征,并从大背景、大视野中着笔,有应景、有感悟、有思索、有提炼。如果要说不足,雪以为下片结句的力道还稍显不逮,且结字有应韵的痕迹。如上所析,乃雪一家之言,恐多不确,期方家示玉,亦盼秋风兄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7 13:27 , Processed in 0.0905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