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5|回复: 0

落差(作者:寒雨清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2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您也许非常熟悉水的“落差”,电的“落差”,热的“落差”。但是您是否还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让人惊叹的“落差”?

      笔者在早几年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电视小品,摄像机的镜头把我带到了东部某城市的一户普通的人家。六七岁的小男孩留着典型的娃娃头,一双水汪汪的打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窗外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花花世界,然后转过身来,缠着妈妈带他到游乐场去玩上一玩,到动物园去看看可爱的小猴子,要去吃肯德鸡……当镜头一转,转到西北老区时,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在一条陡峭的山坡上,用一双乞求的眼睛盯着正在种玉米的父亲,好象在说:爸爸,我饿!

       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然而由东向西形成了现代的“落差”是一种意识上的巧合吗?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吗?如果说电视小品也许在艺术上带有某些雕琢和导演的主观意念,那么,耳闻目睹的现实就令人深思了。

       去年的盛夏,笔者因工作的原因走进了辽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我所见到的事情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家徒四壁,没有一样现代的家用电器,唯有一台老掉了牙的在城里扔到垃圾箱里都没有人捡的17寸黑白电视机。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家年仅40刚出头的夫妇,两口子才仅有一条稍微想点样子的裤子,共同拥有一块城里需要20元就可以买到的电子手表。膝下三个只穿着黑黢黢裤头的小男孩。朋友,您别见笑,这是真的。因为他们家里只有一条象点样的裤子,两口子谁要是出去“见世面”,比方说赶集、参加谁家的婚丧嫁娶之类的活动,谁就有优先使用的权力,在家里干活的,就值得暂时委屈以下了。那块破旧的电子手表白天戴在男人的腕自上,晚上女主人才有机会过过瘾。这似乎也是高度是“文明”,也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可您羡慕吗?也许您会说寒雨是夸大其辞,时代都进入了21世纪,当今的那些高官显贵族的一台轿车就是几百万,喝一杯咖啡就要上百元,一顿随便我宴请就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的了,怎么还会有如此穷困的地方?

      寒雨出于一种责任,以一个普通记者的身份在此做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在这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小学的普及,初中生不多,高中生那是凤毛麟角,至于大学生,那是这个小山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位在读的16岁的男孩子告诉我,他初中已经毕业,已经接到了高中的入学通知书,但是由于要到县里上学,家里缺少劳动里,缺少钱只好作罢。退一步讲,即便是能够得到希望工程的赞助或者校方免去学费,就是每天住宿吃饭的钱家里也是拿不出的。看着他说话的神情,我想到的是他的心里一定哭泣过,也羡慕过甚至嫉妒过……也许,已经无所谓了,仿佛自己的“八字”注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在这里,红白喜事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习俗,人死了一律土葬。如果谁说出火葬俩字,更不用说真的实行,谁就是大逆不道、不仁不义了。如果说进化,也只“进化”到迷信。哪家的老人谢世,他(她)们的儿女要请来道士或者和尚来作“道场”,所有的后辈都要披麻戴孝,围着灵柩,手拿着香柱爬上许多圈。据说,只有这样,死者能在另一个世界里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这里,人们对生儿育女有着特别的“癖好”,我见到了一位还没有我大的妇女,怀中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身后跟着3个一挨水的小丫头,我好奇地问:这些都是你的孩子吗?她回答说,都是,可都是些丫头片子,现在又怀孕了。相信这回一定能生个男孩子。……我的心在默默地想,优生,质量在这里的不存在的。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不寻常的。伟大的文明来源于伟大的觉醒,而伟大的觉醒则来源于非凡的痛苦,非凡的贡献。

      我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源而上,去“参观”他们祖先的历史,我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历史竟然是这样的辉煌和壮丽。就在他们村前的山岗上安然地矗立着一块英雄纪念碑,尽管有些苍凉,荒草早已经长满了茔头,可那清晰的碑文却历历在目。在这里,几乎每三家就有一个烈士,他们几乎都是当年抗日联军的烈士的后代呀!他们的前辈几乎都有过支援前线的光辉事迹。战争年代里,他们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甚至最后一个小儿子都无私地送给了革命。难道他们的鲜血、生命只指望他们的后代仅有一条裤子,一块破手表吗?如果他们真的是在天有灵,看到他们的后代竟是如此“幸福”“享受”,他们能够瞑目九泉吗?如果他们没有牺牲,又将如何呢?是不是也在享受现代最高雅最文明的生活?

     而面对这样悬殊的现代文明的“落差”,朋友,也许你会怀着恻隐之心,向他们伸出怜悯之手,给他们几个你认为微不足道的钢蹦儿,几件衣服,几床被褥。但是。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和施舍;相反,他们完全值得我们尊敬,我们俯首。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没有过分的奢望,只是在无私地给予,从未向社会索取。他们就象村前的小草,紧紧地拥抱着整个大地,星移斗转,日落月升,无声无息地为大地增辉。也许我们的政府在不远的将来会给他们更多的物资救济,可那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绝不是长远之计和积极的措施。看看他们的脸色吧,看看他们的后代吧,他们是贫血!精神和物质上的贫血!他们需要的是知识,是人才,是开发,是觉醒,他们迫切需要的不是血浆而是造血的机能!

     奉献给他们吧,亲爱的朋友,把你我的一切!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知识去缩小、去改造这文明的“落差”!
     今天,我睁开眼睛,惊喜地看到:共和国的天空升起了彩球,赫然写着两个震撼人心的大字??“扶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7 18:19 , Processed in 0.0953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