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9|回复: 0

“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的对句思路    慌慌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0 1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一个出句,拿来就对,字字工对,似乎这就能对出好联来了,这是很多联友的误区!希望这个帖子,能打破一些的联友的创作习惯,而不要把眼光孤立地盯在字面上,孤立地醉心于意境的营造之中。下面就这个出句的对句思路,来跟联友互相交流。

一、解读联意

这是十分重要的步骤,但很多人都看轻了,或者看简单了。“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不就是写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吗?那我对个:“独游四海,秋月途经碧水宫”,这样的句子就有可能引来一片叫好声了。难道不好吗?时序相承,意境相谐,字字工仗,你再挑剔,那确是评委没水平了,没眼光了。若这样的联由我来评,我还是会给出上下联关联不紧,或主题扭得不紧的评价。我认为,这是对联意的解读还过于肤浅。

理解联意,不仅要看句子写了什么,更要解读出这个句子想写什么。从出句来看,确实是写夕阳西下的景色,但这个景色,经过艺术的联想,已拟成人物。这个人物的举动,就带有目的性。它为什么宿个客栈,一掷千金?出手阔绰呗。它出手这么阔绰,想干什么?(叶落无痕语:买春呗!慌慌捣晕倒~??开个玩笑)句子没有更多的信息了,这就看对句的作者如何去引申解读,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对句方向。这就是说,这已经不单是写夕阳西下的联了,而是拿夕阳西下这个景来斗技斗趣,主题变了。

说到主题,有不少人心存抵触,一谈主题,似乎就是指主题思想,是政治或道德层面的。这是一个误解。开会也是有主题的,这个会是选举还是研究工作,这都是主题,如果再说得浅显一些,我们谈话也得有个话题吧?这也是主题。比如有个笑话,两个耳背的聊天,一个说,F4你知道吧?另一个说,大佛寺我知道啊,于是把大佛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先前那个也以为是说F4的事情,结果越听越糊涂,这就是话题不同,说不到一块,离题万里。对句也是这样,如果对出句的主题把握偏离,则步步偏离,所用功皆成无用功。所以解读联意,把握主题,是对联过程的第一步。

现在再回到对出句的解读上,对一些枝叶较多的句子,可以先予剪枝,露出茎干。出句其实就是:一掷千金,夕阳宿栈。你看,还纯粹是写夕阳西下的联不?

二、主题对仗与整体主题

上面说的是解读出句的主题,对句也有自己的主题,在对联中,一般要求主题对仗(流水对出外),且构成整体主题。如苏东坡取乐自家妹妹前额突出,对诗云(并非对联):未出门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苏小妹当即以其脸长回敬: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各有各的主题,一嘲其额突不美,一嘲其脸长难看,形成主题对仗,其整体主题为互揭短处。如果苏小妹不是去揭其兄短处,反而赞其兄才华横溢,则构不成主题的对仗,整体主题也无从谈起,这就是我常说的没有关联或关联不紧密。而构成主题对仗的手段,我归纳为“交锋”,如刀对剑,如腿对拳,你来我往,死打烂缠。如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仍可以看其为“交锋”,你抓住了弥勒佛大肚的特征,那我就抓住他笑口常开的特征;你将其大肚引申出“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大度,我将其笑口引申出“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禅意。一句话,不能输。而整体主题,都集中表现在对弥勒佛的刻画上。对于写景的联也是如此,你写了静态的美,我写动态的,你写了视觉的美,我写听觉的,其交锋在哪里?在意境美的明争暗斗,从而把美景描述得淋漓尽致。这就构成整体主题。

现在来看上面的举例:独游四海,秋月途经碧水宫。剪掉枝蔓,为:独游四海,秋月路过。摆到一起来看:

一掷千金,夕阳宿栈
独游四海,秋月路过??在此不考虑律和字的对仗,只考虑联意的对仗。

这样能很明显地看到主题的不对仗,缺少交锋,即关联弱。

再看一句:只凭片玉,明月长租碧水宫。出句一掷千金宿栈,对句只凭片玉长租。你钱多,我面子大,构成交锋,主题形成对仗。

再如:腰缠万贯,榆树隐居野岭村。出句一掷千金宿栈,张扬;对句腰缠万贯隐居,低调。主题亦构成对仗。

以上两例,皆是上下联构成关联的例子。我们在评论别人的对联的时候,也往往太过于盯着对句意境是否优美,想象是否新奇,而忽略了跟出句是否匹配,主题是否对仗的问题。再好的句子,如果和出句缺少关联,都不可能是一副合格的对联。“独游四海,明月途经碧水宫”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三、情趣对仗

很多作品,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了修饰手段,修饰手段的使用,除了使句子生动之外,也往往赋予了作品以情趣。如本擂出句,通过拟人,其实就规定了上下联在进行一场比拟比赛,看谁比拟得更传神。对句若不采用比拟,而老老实实地对成这样:

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
独生百媚,梅岭红催腊月香

且不论主题是否关联,仅就趣味而言,就不相称。??虽然这个独立的句子看起来,还不错。

再如上面所举苏氏兄妹的对诗,苏东坡通过夸张手法,取笑苏小妹,已是有趣之极;若是直言之额突难看,则不免索然,毫无趣味。若苏小妹也不是以牙还牙,便在手段上已先输一着了。相信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对情趣对仗能有所认识。


四、技巧对仗

对联因技巧,而使对联变成一件有趣的娱乐方式,这使得古代的文人们乐此不疲,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在对对子的过程中,技巧成为为对手设置难度的一种手段,而要求对手的对子也要满足这种技巧。这就是技巧对仗。

对联的技巧有很多,具体到“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有数字对仗,成语对仗,拟人手法等。但也并不是所有技巧都要求对仗,对联比对对子要求更多的是其文学的价值,而非技巧的价值。但关键语句的技巧还是要求对仗的。如本句,夕阳拟人的技巧是必须要求对仗的,而在“一掷千金”位,技巧不对仗,对句子的影响不是很大。若能在其文学性和技巧性方面能巧妙兼顾,那自然是最好的。

如上面举例,只凭片玉,明月长租碧水宫;腰缠万贯,榆树隐居野岭村。一个使用了成语,一个没有使用,一个使用了自对,一个没有,对句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独生百媚,梅岭红催腊月香”,就对整副作品的协调,有明显的不适感。



五、情景对仗

情景对仗,大多数人都能做得很好了,大多数人都比较专注这个,而忽略了主题的对仗。

情景的对仗,有个选择情景的问题,情景选择的着眼点还是主题。如:

出句:飞燕草中寻故事 [兆霁]
对句:红梅雪里浴芳魂

出句描述的是飞燕掠过草尖(寻食)的情景,写这样一个画面,其目的是描写春天充满韵致和灵动的景色,使人陶然其中。对句写了红梅在雪中傲放的情景,句子不能说不好,但由于跟出句的主题很难融和,终是难以匹配。根据主题来选择情景,是情景选择的首要任务。

在服从主题的前提下,情景选择还要满足于情景对仗,对仗说白了,就是个对称的概念。

情景对仗具有以下几个对仗特征:

1、质量对仗

情景是大写意,还是小工笔,质量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质量,是物理学概念,不是对物质品质的评价。有人说,上联气势豪放,下联婉约纤弱,托不住上联,大约都是这么个意思。一般来说,选择质量相当的画面形成情景对仗,比较常见。如:

飞燕草中寻故事 [兆霁]
啼莺柳上试新歌

在本擂中,面对一副夕阳落山时的画面,很多联友选择“月”景来进入对仗,也多是出于对满足对称的考虑。但是,质量感多是视觉上的感觉,夕阳出现在画面上,也就那么大,所以用榆树来对,也并不会感到质量上的悬殊,但如果用榆叶来对,如果不以数量堆积来抗衡的话,就可能在质量上失去对仗。

2、信息量对仗

句子有直白,也有含蓄,含蓄的句子,往往浓缩了一些信息,供读者联想,信息量也要求对仗。如:

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
只凭片玉,明月长租碧水宫
??一掷千金,浓缩了夕阳投射在青峰上的情景描写;只凭片玉,则这种形象感不是很突出,这在信息含量上还有所欠缺。

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
腰缠万贯,榆树隐居野岭村
??腰缠万贯,很形象地描写了榆树枝叶茂盛的情景,但野岭村的视觉感显然不如“青峰栈”,这也是描写上的信息欠缺。所以这两句都难敌出句。

这里再顺带说一下准确表述和意境营造的取舍关系。如:

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
腰缠万贯,榆树隐居野岭村

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
腰缠万贯,榆树隐居浅水湾

这两副对联,你认为哪副好?我能猜想到你可能会喜欢后面那件作品一些。榆树隐居浅水湾,意境好多了,但是这个表述不够准确,一般隐居多在穷乡僻壤,当然隐居在浅水湾也无不可,这里有个通感的问题,不以个别而颠覆。不是说“意境为上”吗?“意境为上”是针对律啊工对啊等条条框框而提出来,“意境为上”必须建立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在需要取舍的时候,必须以准确表达为先。若对句改成“腰缠万贯,榆树豪居浅水湾”,则表达到位,但跟出句主题重合,形成合掌,犯联之大忌。

六、类对仗
类对仗更多的表现在句子语素单位上,如小类对仗,邻类对仗。但也还有一种,叫大类对仗。

若出句为问句,对句必为答句,或以问代答句。这属于问答类对仗。再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副词,如何能够对“疑”?这是转折类对仗。“又”其实是省略了动词的副词,做宽对也许仍有争议。试将“又”换一个动词看,句子必然达不到表达的目的。因为此处必须要用转折语气。又如一掷千金,类对仗特征相当明显,想忽视都不行。这个问题,叶落无痕联友阐述的很透彻了,这里不再赘述。类对仗还包括因果类对仗、成语类对仗、典故类对仗、集句类对仗,等等。

七、句子结构对仗、词性对仗、音律对仗等
这些基础的东西,相信大家都很明白了。也不再赘述。其实对联就只一个要素,就是对仗。所谓对联“六要素”,无非是把对联对仗的要素肢解了分别叫卖,虽也不错,但也无甚特别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0 21:51 , Processed in 0.1326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