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恶人万里云

[原创] 丹青之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3: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滴话不少,可惜插嘴滴不是时候。


画远未结束,还须一个月方能完成,如果一周就能将【万壑松风】临摹完毕,那就不是什么名画了,

这个留白,明眼人都知道,是密密麻麻松针。希望楼上在询问之前,先去查一查【万壑松风】图滴原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3: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0楼恶人万里云于2011-05-02 13:42发表的 :
楼上滴话不少,可惜插嘴滴不是时候。


画远未结束,还须一个月方能完成,如果一周就能将【万壑松风】临摹完毕,那就不是什么名画了,

.......

领教,谢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7: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寨名作第二站--【范宽】之【雪景寒林图】

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绢本,水墨,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

  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7: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去问何来,且供养湖山 得归一统;
浮生无所碍,自飘零天地 以证孤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7: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第一站山寨李唐之【万壑松风】后,我又追本溯源,来到了范宽滴山水面前。因金庸【笑傲江湖】,世人皆知【溪山行旅】之名,然此雪景寒林,则更令我读之观之。

此图先后有两位师兄临摹,都不胜其苦。缘由便是四字【无迹可寻】
如果说临摹李唐之后,我对之崇拜;那看了此图之后,却对范宽而生敬畏。
范宽之山 可谓厚积薄发,须从根基层层堆上,藏墨线于色块之中,钉子皴、豆瓣皴、如雨点般累月方成,其过程苦不堪言。不及李唐之【斧劈皴】痛快淋漓,但画幅功成后,全景雄强壮阔,沉郁不阿,如梦景豁然开朗。当然,范宽之石类是花岗岩,麻点繁杂,显示其顽固不化滴秉性;而李唐之山如刀砍斧劈,整块倔强坚实,莫可与抗。可谓各擅胜场,但范宽之树木,个人以为超李唐远甚,如卫兵傲然矗立,不怒而威。此图又因雪景,晕染之功充分体现计白当黑之妙,特别是山坳背后那道晴雪光芒,使得全景即孤寒 又温馨。爽气之中心胸大畅,今日便局部实验,寻范宽之源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1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慢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2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认真,才有深沉,唯有深沉,才见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1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年少即有书画之天赋,然文革余势不断,以至于祖母去世之时,仅留下数枚康熙通宝,余者皆为四旧除之。家父痛定思痛,不敢以私塾之旧制相教,命我随大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则文不对题,十年寒窗,苦苦挣扎,如今想来,所学尽是屠龙之技,离夫子“学以致用”远矣!至今我天朝教育依然如此,不能因材施教,所累者,又岂止吾一人耳!

四十年来,轮回竟有天数,冥冥之中,翰墨丹青之爱,始终与血脉间萦绕不绝,两年前能与恩师顾马在网络结识,许是机缘巧合、或为水到渠成。初作即以斗胆六尺为图,恩师之激励,为首功也。

今日重新审视处女作,其间用笔犹豫之意历历在目、琐碎之处比比皆是,所幸李唐遗作,全局阵势堂堂,山高水响,云气古松巍巍然仰止而慨,小胖之临摹,大抵能得其笔意三成,家师评介“尚可一观”,古人之余力,可想而知。

历时三月,能完成山水宗师两家之作,学业至此,为第一步。与学联仿佛,小胖从不以作品有缺为憾,今后联不绝、画不尽,至死而能达何境界,由天命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1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2 08:01 , Processed in 0.08511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