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10|回复: 5

[分享] 六尺巷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5 1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清康乾时期的安徽桐城县(今桐城市)。当事人双方,一个是权势显赫的张家,一个是家产万贯、富甲一方的吴家。
    张家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为相。张英——康熙进士,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张英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张家人心想,凭张家朝中有人,还怕打不赢官司?吴家人心想,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吴家有的是钱,还怕打不赢官司?县衙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只好拖着。
    在这期间,张家人给在朝当大官的张英写了一封信,要求张英出面干预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联想到宋朝尚书杨翥让墙诗: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无妨。于是提笔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这首诗应该说不是什么名作,也不是张英所作,原版应该是明朝成化二年进士林瀚明所作的《诫子弟》,原诗如下:
    何事纷争一角墙,
    让他几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减当年秦始皇。
    张英借用了这首诗。张英拿秦始皇修建长城做这个比喻也未必恰当,但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张英这种谦让的美德。虽然吴家也是有人在朝廷做官,但官位比张英小的多,张英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利让县衙做出对张家有利的判决应该不是难事,而且朝廷官宦人家的府邸大小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重视的,张英能够恭谦礼让、不仗势欺人,真是难能可贵。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现在要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或面子的时候。
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尤其是先让步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大家尊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时期,安徽桐城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桐城派”,代表人物有》姚鼐、刘大魁等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20: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人们都能到桐城看看六尺巷,听听六尺巷的故事,这样人间就会少许多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3 2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确实是为人之美德。
世间许多纷争皆因小事而起,此事很有警世之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8 1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4 21: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没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7 12:20 , Processed in 0.1011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