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6|回复: 6

邹春兰创业三年改变命运 邹春兰现象成过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6 09: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长春8月24日电(记者王昊飞)“冠军搓澡工”邹春兰,曾是中国退役运动员无生活保障的典型,并由此折射出全国范围的“邹春兰现象”。今年8月,邹春兰告别搓澡生涯走上创业道路已满三周年,如今的她已是“后奥运时代”中国退役运动员乃至中国妇女的创业典型,对她而言,“邹春兰现象”已成过去式。

  长春市富奥花园D区正门西侧,一块绿色的牌匾上醒目地印着“伊好洗衣行长春邹春兰店”字样??这是邹春兰经营了三年的洗衣店。如今这家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店内的洗衣生意在邹春兰夫妇的经营下愈发有板有眼,还延伸出了修鞋生意。两口子的生活已不再为无保障而犯愁,用邹春兰本人的话形容:“现在手头没啥大钱,但至少我们俩不缺钱。”

  仅仅三年,邹春兰的命运发生了剧变。2006年3月,邹春兰的生活境况被媒体争相披露:从全国举重冠军沦为浴池搓澡女工、无住房仅能委屈在浴池30平方米的隔断中、月收入300元、经常以咸菜为正餐且连吃肉都成了奢侈……一时间,与邹春兰境遇类似的其他省份退役运动员也相继通过报道浮出水面,汇聚成“邹春兰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虽然吉林省体育局重竞技管理中心与邹春兰已经脱离了关系,但该中心仍联合全国妇联,于当年4月启动了对邹春兰的创业帮扶计划:不仅为她提供总价值20万元的洗衣设备和一间面积为115平方米的门市房,还定期免费送邹春兰去北京接受洗衣技术培训。此外,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2006年8月11日,邹春兰的洗衣店开始试营业。


  近日,记者再度来到邹春兰的洗衣店,看到她和周绍成分工明确地分别打理着衣物和鞋摊,店内三名员工也分别在干洗机、熨烫台附近各司其职,但店内来往的客人并不多。邹春兰解释道:“最近这几个月是洗衣行业的淡季,每个月得赔上4000块钱,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进入9月,就慢慢进入旺季,赔的还能赚回来。”


  邹春兰一边在收银台接待着顾客,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可不像刚开店的那一年了,动不动生意不好,光赔钱,可真心疼啊!现在心态也成熟了,洗衣店干一年能赚10万块,刨出去各种开销能到手2万块,知足了。”

像大多数创业人士一样,邹春兰这三年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洗衣店开业之初屡屡碰壁,曾多次洗坏顾客的衣服,经营也一度陷入混乱;由于欠缺系统的规划,她在2006年底计划增设在长春市各网点的收衣门店未能实现;由于欠缺渠道,她想免费带领更多退役运动员创业的计划也几度搁浅;2008年,她为了转到北京进行洗衣店经营而将洗衣店提前“过户”出去,最终未能成功,导致与自己的洗衣店“软阔别”了大半年时间……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踌躇、痛苦、辛酸之后,她还是挺过来了。乐观的她更为津津乐道的是最近三年自己帮别人办的“小事”:2007年进京资助艾冬梅并劝其放弃拍卖金牌;当年儿童节为吉林省孤儿学校的孩子捐助;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踊跃为灾区捐款;今年6月培训两名残疾大学生学习洗衣技术……


  “我今天的生活是大家给的,我自己好了,我也希望去帮助别人,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跟我一样好,甚至比我好。”在她热情而坚韧的性格影响下,洗衣店的生意一路前行,身边的人也越过越好。2007年春节,远在梅河口老家的母亲收到女儿十年来首次递上的“红包”之后,这样的“年货”就再未停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避免“邹春兰现象”再度发生,吉林省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率先探索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解决模式,于去年10月开设全国首个“退役运动员创业培训班”,成为在全国传递的经验。邹春兰本人也在2008年被全国妇联评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去年在秦皇岛观看了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之后,邹春兰的“奥运梦”也实现了。


  “后奥运时代”第一年,也是邹春兰创业满三年的时候。她微笑着表示:“现在讲究全民和谐,我希望‘邹春兰现象’永远成为历史,希望国家能够继续给予退役运动员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我也鼓励广大退役运动员,不要‘吃老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不懂的领域,珍惜每一次机会,勇敢去创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09: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邹春兰是一线运动员,退下来生活还这个样.那么二线运动员退下来会怎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家对很多为祖国争光的运动员关心的太少了,退役后依旧活跃的运动员毕竟是凤毛麟角,而其他的运动员呢?以前看过报道,马家军的一些弟子,回家务农了,依旧生活贫困.为什么国家不能对这些做出过贡献的运动员进行一些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我在电视实话实说节目里听郎平说,美国的运动员,是自己爱好这项运动,才来参加训练.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的.有了知识.悟性也很高,又是自愿来的.那么他们的训练是很刻苦的.学得也很快,只要教练把训练计划布置下去,不需要教练看着的.他们会自觉的加倍的完成.由于运动员本身有知识文化.退役后,就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而且他们大部份运动员都是业余的.所以就更不愁退役找工作问题了.
我国就不同了,是为奖牌而奋斗的.为了奖牌不惜牺牲一切.这样就造成很多二线.三线运动员的悲惨命运了.这就是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9: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梅,这就是诸多问题的弊端所在,人家是业余,没了运动依旧有自己的生活,我们的是专业,没有运动就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5 13:54 , Processed in 0.6392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