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5|回复: 6

情暖病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0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妻患上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医生说必须住院治疗,否则会有危险。前几天还好端端的人,突然间竟患上了威胁生命的重病,这让我们一家惊骇不已。慌忙办理了入院手续,住进了心内科病房,她开始了患者生活,我开始了陪护使命。
      病床上是患者,床下是护理患者的人们。大家虽互不相识,但同病相怜的病人和使命相同的护理者,这种特定的关系、不仅让大家很快就没了生疏感,而且还很容易交流。只一天时间,相互间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我爱人的病情,他们都说没事,劝我们不必负担过重。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久病成医”吧,南面病床上的老者,似乎还说出些“没事”的道理来。尽管我听得出有些话是善意的安慰,但总是让我们的忧虑和紧张缓释了许多。于是,只把希望寄托给医生,寄托在每日里皮下注的、静脉点的、口里服的那一瓶瓶、一粒粒“圣物”里。
     病房,是任谁都想远离的场所,但该来时,又不得不无奈地来。来得虽然无奈,日子更觉枯燥难挨,但在这里耳闻目睹的故事,却让我感动不已。其实,病房并不完全承载着病痛,也并不完全是悲观沮丧和苦恼的聚合。这里有温馨的情,这里有浓郁的爱。这里是演绎亲情、诠释爱情、见证真情的所在。
     我们的临床是位来自移民村八十三岁的山东老人。从她住院的那天起每隔两天,就见有一新人换上来护理。虽是新面孔,可无论男女,面相又都大体相似。后来才知,老人膝下六子三女,孙辈成群,来的都是她的子女。老人虽然病着,但神志清醒谈吐清晰。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她这是老病,每年冬季都要来调理些日子。子女们排班侍候,是她定的规矩,每年都是这样。她说:“平时他们都忙,我一住院,他们排着班的来,我就能把他们看个遍。”这句话,老人说得似怨非怨,但看那皱纹密布的脸上挂着的,却分明是欣慰和愉悦。我于是明白,她是借机调孩子们来见面团聚,以了却她的思念之情,并非是强行摊派。她的儿女们确也各个孝顺,六十来岁的儿子一口一个娘,叫的是那样亲切。他们像侍候孩子一样,躺得久了,就会扶老人坐起来,坐得久了,又轻轻地放倒在床上。每餐吃什么,总是一遍遍征求她的意见。而她总是那句“啥都行,你看着买吧”,绝无一点要求。孙儿们走了这个来了那个,几天过来,孩子们塞给她的钱已是厚厚的一沓。看老人在一张张地数钱,我问道:“这钱够您老花一年了吧?”“这钱我花不了多少,过年的时候,他们来给我磕头,我还得给他们送红包哩”。老人随口答道,像是不假思索。显然,给晚辈们送红包,这也是她立给自己的规矩。
      望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我心生出无限的感慨:钱,对这位老人来说,已不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或财富。今天从儿孙那里接过来,明天再给孩子们发回去。无论接过来或是发回去,都只是传递亲情的载体与寄托。它承载的情感价值,又怎可用金钱去估量!至于美食,对于她来说,似乎更没有体味的兴致。吃饭,已简单到了只是为满足身体本能的需要而已。她唯一的索求,最大的幸福,只是一种精神享受,享受儿孙们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一次次轻柔的挽扶,一天天不离不弃的守候。这些,既是她精神的支撑,也是她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了这些,尽管病痛在身,但她心里一定暖流涌荡。
      另外相邻两张病床上的一男一女,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的女婿是我多年熟悉的同志。据他说,本来只是他的岳父来住院的,但他的岳母放心不下,执意要来陪护。儿女们拗不过,只好顺从。但孝敬的儿女们顺水推舟,给老太太也办理了住院手续。这不仅为方便他们休息,更重要的是借机给她也检查一下。开始,老人家不同意,经他们一再劝说,才勉强答应配合检查。结果,还真的查出些病来,于是也成了患者。尽管是这样,但她也并没把自己当成病人。“我这点小病,不算事,你们不用担心我”。这是她对老伴及孩子们常说的话。她始终把自己当成护理者,细心地照料着老伴。晚上,孩子们要来陪护,她一遍遍地劝他们回去:“你们不能熬夜,快回去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这儿有我就行了。”这样的话,我不知听她说了多少遍。
       本来自己也病着,但她丝毫不以为然。在她心里,照顾病中的老伴是那么重要,孩子们的工作和事业是那么重要,他们的身体也是那么重要,唯独她自己的病不重要!这是多么深厚的夫妻之爱,多么真挚的怜子之情;多么贤惠的妻子,多么伟大的母亲!
      几位老人的病情日渐好转,相继出院了。医好他们肉体上的疾病,医生功不可没,药物的作用更不可或缺。但亲情、爱情对他们心灵的抚慰,其作用占得几何,恐怕谁也说不清。但是,我坚信:她的作用,即使是神医也不可替代,即使是灵丹妙药同样也不可替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云天老师!
医院,多是疾病与痛苦的集散地,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别样的幸福,是作者,也该是更多人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9: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竟生出感叹,生命当与医院相连时多少是惶恐的,病房的一幕幕感动人也让人有了诸般的心思,许自己也说不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08: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真情,看过云天老师的温情之作,心中有一丝感慨。在笔下的情节,尤以八十多的老人所举感动,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很好的看看儿女子孙。其他细节描写也是入微。
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病的心理,阳光积极的心态是治病良方。在此,书童祝愿老师家属早日康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清茶于2016-01-26 10:58发表的  :
问好云天老师!
医院,多是疾病与痛苦的集散地,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别样的幸福,是作者,也该是更多人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理解!
亲人之间,在彼此都处在健康、顺利的生活常态时,往往并感觉不到亲情的可贵。而当其中的一人有了危难,成为弱者的时候,另一方投递来的哪怕是很平常的关爱之举,都足以让对方感动,因为这时的人,特别需要关爱,又因为需要,而变得特别敏感。所以,病房里的亲情,显得特别可贵。
问好清茶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雨荷@于2016-01-26 19:45发表的  :
看了竟生出感叹,生命当与医院相连时多少是惶恐的,病房的一幕幕感动人也让人有了诸般的心思,许自己也说不清的~~


惶恐?可这是一种必然,谁都要面对,只是时间的问题。谁能想象人会长生不老,又永远远离疾病?懂了这个最简单不过的辩证法,或许就不会惶恐了。
问好雨荷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龙江书童于2016-01-27 08:38发表的  :
处处真情,看过云天老师的温情之作,心中有一丝感慨。在笔下的情节,尤以八十多的老人所举感动,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很好的看看儿女子孙。其他细节描写也是入微。
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病的心理,阳光积极的心态是治病良方。在此,书童祝愿老师家属早日康复!

谢谢书童版主的祝福。“患难见真情”,此说不仅对一般意义上的朋友之间来判断感情真伪深浅,亲人之间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
问好书童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2 18:24 , Processed in 0.1101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