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8|回复: 0

[原创] [罗熳与人物]蔡京故里名人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1 19: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仙游人文风物大观·利卷》有感
陈德铸,这个名字曾经在我的眼前多次现出,对我来说终归没有多少深刻的印象。今天,他却是我此文的主人公。他是写我题目中所读之书的作者。
他告诉我蔡京的故里名人多。蔡京的故里是哪?是中国福建,从县来讲,位置是仙游。蔡京又是什么人呢?他,宋朝时期的人物,中国宰相史上,唯一一位“五度拜相”的人物。
他发动继范仲淹和王安石之后,更具魄力的兴学运动。陈先生在此书中说:“第三次兴学运动,被史家称为‘崇宁兴学’。他在此次兴学中,极大扩充了全国各州县学校,福建路之州县学校扩充尤著,客观上对地方官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当时的人材培育具有无可比拟的空前优势。废科举虽不合时宜而短命,但此次兴学仍不失为具改革之胆识与创新之壮举。”
“虽然被打入‘元祐党籍’中有与蔡京相左的几名仙游人,然而在那‘朝中无人不作官’的时代,能于‘五府六部’之中皆不乏仙游仕子之掌权者,也不能不说是有宋一代历史上之特殊政治文化现象,而这种现象历来都是值得人们玩味的。”
蔡京还是“一位经济能臣,兴修水利发展农贸之干练之材。”“他对家乡的文化艺术有较大贡献,最让人乐道的莫过于‘兴化戏’的发展。并且他整个家庭在文化艺术上都有相当造诣和天赋的。连宋徽宗这样艺术型的皇帝都曾买过他的字画。”
至于,蔡京被历史定论在奸臣上,作者在《仙子逸闻》一辑中,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我们虽非执意重新与史学家论证谁的政治功过,替他翻案什么的,但是绝不能再固守过去的‘忠奸论’,而不分清红皂白,一概否定而自栩为‘旗帜鲜明’者。”
我的这位家乡人蔡京,他作出的“奸举”,跟所处的环境与关。没有一个赖于生长“完忠”的土壤,如何成就一个完忠的人物?
有些人,听到蔡京老祖宗的名字,便耷拉着头,为之含羞,其实大可不必,试想想你自己,为不为自己含羞?在人类历史长河里,蔡祖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你呢?为别人拾过一根毛没?
关于蔡京,是我极为推崇的一个人物,大概与我们同生长在慈孝里那片热土上有关。有关他的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去读陈先生的书。

陈先生是仙游人中很早就着手于探究蔡京这个历史文化名人的有心人。他还告诉我实际上认真探究一番,他觉得蔡京还真是不够格来当这个“大奸臣”的。因为,历史上的大奸臣如王莽、安禄山、朱温等觊觎皇位,企图谋反,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的。另一类,即使是企图谋反时机不成熟,也是要拼命地贪腐,并且拼命地将其诸如岳飞那样的国家栋梁之才的大忠臣往死里整,并且还要里通外国,阴谋卖国求荣如秦桧、贾似道、严嵩之流臭名昭著的大奸臣。而蔡京却明显没有发现过有何里通外国,觊觎皇位与企图谋反的罪恶行径。同样也没有直接杀害过岳飞那样的大忠臣,即使是说他大贪腐,也从来没有人像拿出和珅与贾似道那样具体数目事物的证据来。所以,这个要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对于蔡京这个北宋封建王朝死心塌地的“卫道士”,封建时代因其一部《水浒传》所产生的文学艺术影响力,将其老奸巨猾的艺术化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其近千年来,无异于给蔡京按上一顶硕大无朋的“大奸臣”头衔”。如此这般,若是处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举国上下都在批判“封资修”,打到封建王朝的残渣余孽“保皇派”的那阵子,那这顶“大奸臣”头衔的高帽,反而无异于造反派所推崇的“反潮流”英雄,如此高帽岂不成为“保护伞”?当然,事实远非如此,到如今,不加分析,还是按照封建时代的旧观念,随意给蔡京赠送“大奸臣”头衔,应该说不但有点失之公允甚至于也是不加思考不负责任,而且也是不辩证的。
若说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自有宰相始,能把官作到极致,把权掌到极天,且拜相至五次,而又多才多艺,复能在中国书画文化艺术史上堪称巨擘者,恐怕也只有蔡京一人已!既然如此,自然也是并非一个简单的“大忠臣”、“大奸臣”头衔所能概括的。
现在把话掉回到我的题目上,蔡京故里名人多。

陈先生在《仙游精神》里边提到,仙游 “九仙文化” 是“自强超越、敢闯善钻;敬业崇德,济世利人”。 “然而,不管是做人还是修炼成仙,首先,都必须要讲诚信!有道是‘人无诚不立,官无诚不威,仙无诚不灵’。 ”里边详细地介绍了仙游人物的诚信为人及各种良好品质。“自然也曾有“厦门猫”丧心病狂的巧取豪夺、坑蒙拐骗,乃至明火执仗敲诈勒索、虎食鲸吞等种种恶行,使仙游人的形象与名声大受其损。”
之所以有题目所道的字眼,不仅是上边这些事迹,更是我面前这位写书的人,活生生的形象,让我惊叹不已!
平日里,大量的接触有关作者的信息,可是终究没有俯下身子,细细品尝其中的奥妙。常常与之失交臂。
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缘于2013年仙游论坛协同仙游作家协会,前往仙游凤山做义举,捐书捐物捐资给凤山学校。
与同往的朋友站在仙游宾馆门口的大树下等前来的车辆,也等来了一位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前辈,我轻轻地问朋友他是谁,得知是先后供职于武装、文化、政协岗位,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协会员、仙游县书协主席的陈德铸同志。
他也打听着我是哪位。得知我笔名之后,他赞扬我是一位:“讲仁义,有义气的人。”原因是他读了我在论坛上发表的文章,留给他深刻的印象。
匆匆一面,印象深刻的是他知识广博,善讲,是位仙游境内顶级“导游”。
第二次见面是在游心华记者的组织下,我们一同前往中国好人游文晃家里。通过游心华记者的关系,我们各得到了一幅陈先生的一幅字。
那之后我得到了这本珍贵的《仙游人文风物大观·利卷》一书。出版过22本书的陈先生,文字功底及文化深度自然不是我等小辈能企及的。

2007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正军职)少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高级研究员余起芬将军,曾经评价过陈先生的作品:“《仙游风骚丛谈》二册已细细拜读,受益良多,当致深切谢意。您为弘扬仙游这一‘文献名邦’的传统文化,褒扬历代精英名人的杰出业绩,以激励后来者,孜孜以求,笔耕不倦,撰写出传世佳作,功德无量。大作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字精练,颇多新意和独到见解,足见先生的史学、文学和思想理论功底之深厚,值得称道。但从精益求精计,尚有少许瑕疪(见另纸)请斟酌,以示治学之严谨。草草不尽,即颂撰安!”
    二OO六年九月五日,九鲤湖人张斌于福州回复陈先生:“今春得兄《仙游风骚丛谈》之系列三本新版书,拜读之后,十分振奋。此书已可成为仙游形象大观之文化长廊。可向华侨外商介绍,比导游说半天更详尽、更引人入胜!为了落实你给吴建华的书,我几月来七次去农业厅,七次打长途,今终有了着落,原因是建华一直开会出差,书在干部中传阅,未到他案头,致使你我挂心,足见书的可读性之强了。
当今书店中出版物泛滥成灾,作者出版者应拿出精品,以飨读者。粗制滥造,等于破坏森林(纸是竹木所造),你我均笔耕之人,望彼此共勉之!”
从我的眼光看陈先生的书,他描写景色拟人化似的,让人倍受鼓舞。例如描写九鲤瀑布漈,他说:“最使人刻骨铭心的是:其性至柔的水,不但能在顺境中悠然自适,更能于逆境中奋然自强,一旦乘机蓄势,愈显其英雄本色。”
再比如写天马山的时候,他说:“天马山无疑是仙游‘四大景’ 最乐意立足人间,最敢于显山露水而又风骨铮铮,丰姿卓越之‘美少年’。”
若说他的书是一本导游书,仙游的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更为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人生哲理都包含在了景色的评议里去了。同样是在看麦斜岩的自然风光,对寺庙前面的大象石和崖上的鲤鱼石,他就能够从其传说故事里面体悟出为人处世的哲理:“那只‘大象’毅然选择了‘放弃奉养’,钟情于‘回归自然’。从此,它退隐于青山绿水间,餐霞饮泉,并且能够于晨钟暮鼓中,闻经深省,参禅悟道,居然也修成了正果,被封为护法石仙,永守寺前隘口。瞧他那得意的眼神,不难揣测其躇蹰满志的心态,也算自得其所,不枉此生了!
相形之下,另有寺前崖上一鲤鱼石据说就是因为失之于选择不当,而至于命运迥然不同。它原本好端端在九鲤湖与九仙作查修炼有年,结果,九仙升天时湖中的其它九鲤被九仙相中为坐骑派上用场,每人骑一鲤鱼腾云而去,随其飘然升入仙界了。这落选的鲤鱼后来不知从哪里得知麦斜岩自永祖师也可修成正果预备升天了,便匆匆赶来毛遂自荐,结果晚了一步,耽误前程,不过它并不气馁还在作永久的期待。可是,从此后不知是何原因,这里再无高僧升天了,所以,它也便遭受千年干涸之苦,搁在半山悬崖之上面,处在不是该呆的地方,自然是不得好受的。由此看来,这鲤鱼执着追求飞升的精神固然可嘉,而相比之下却没有大象选择得当,因而既未能适得其所,复未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自然也就无所作为了。如此看来,有时坚持一味勇猛精进,反倒不如学会毅然选择放弃,也不失为一种理性回归。”
陈先生不仅写传说故事,而且这传说故事一点生硬之感也没有,顺理成章,逻辑还很强,比如:“从此施侍郎发誓,今后这‘石蟾蜍’若想能够修持成正果而步入仙界,就得非把菜溪岩的龌龊蚊虫清除灭尽不可!所以后来这‘石蟾蜍’镇此就再也不敢怠慢了,从此山中蚊虫销声匿迹,清凉世界就不必有蚊虫之虞了。”
陈先生不仅写风景,还教人如何做人。妈祖的师傅施侍郎冲仙游第一景菜溪岩隐居修道而来,一天观景,得到化作一缕清香的“红衣女子”遗下一条的手帕,上边有书曰‘此处非太虚,红尘拂如故;欲得慈帆渡,先救众生苦。’“当施侍郎沉吟复颂,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忽然,闻到有人家的哭丧声,马上寻声而去。当他得知此地产有‘死芭豆草’,有剧毒,人畜误食皆亡。常常有人受不了生活煎熬,便服‘死芭豆草’以寻自尽,害得全家悲痛欲绝。……于是,他想起来用过去家传‘秘方’来救死扶伤,何尝不是一种‘先救众生苦’的‘处世’立功与‘学佛’修炼的好办法?”
陈先生的书真是精彩至极,里边引用的对联也让人好是喜欢。钦差大臣路上见田间豆苗破土而出,自题一联“黄豆出土,双掌拜天承雨露”,久思不出下联。兴化才子郑五哥在旁,望着蘑菇石,朗声答曰:“红菇戴笠,单脚着地受风霜。”
啊,痛快的书,痛快的为人为书之哲理原来就在此!欢迎朋友们,走进我的家乡,那个地方在其千年沧桑中,还曾孕育过古今巾帼,贵为嫔妃,贤而贞烈能而主政,足以树一方旗帜,传千古美谈的人物。而且仙游人的母亲湖九鲤湖,仙游第四大景,她不但给唐伯虎以万锭彩墨,更赋予冯梦龙以如椽神笔。对着这灵湖便有历代三百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写下六百首诗词和无数块匾额,礼赞她“仙水灵惠”、“第一蓬莱”;“波心低映金银阙,地底高悬日月壶”、“一镜澄清涵宇宙,四周空翠映楼台。”
再总括两三段,我收到此书的时候,最先读的是蔡襄这位“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的家乡人物,特喜欢其中的民谣:“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后来,脑子简单的我,有点初读《三国演义》之开头那样,对《啊!母亲湖》难于入境,只知道前边介绍陈先生自己与书的情况。比如,他是位“有幸游历大江南北与长城内外之诸多名山大川胜地厅观”的人,他的身体强壮,曾破天荒创下与友人扛自行车竞攀4045级何岭上山朝圣壮举。我想正是这两者,才让此书的文化底蕴更深厚!
渐渐地倒是越读越起劲。后来,回头重读,发现精彩亦然。自然说到此,还点得非常不够,因为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无法一一涉及,担心太满,许怀中教授说:“陈德铸先生长期以来对九鲤湖梦文化情有独钟,他潜心研究,著作甚丰,可谓仙游故乡研究梦文化的专家学者、作家。”
请你走进陈先生的著作,走近他的人,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也将悄悄改变,使得无所作为的人生变得有所作为,或者出类拔萃。
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17:38 , Processed in 0.2257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