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若问她是谁?哪个名人?才子?或者佳人? 确实呢,如今的人知道杨绛的不多,新闻里基本没有她的身影,但前几日的微博上有人拿她的诞辰写了一些短文,都是赞扬她的。竟有些哗众取宠的感觉,我认为杨绛并不会在意这样的举动,有人记得是否,无关紧要。 但说起她的夫君,几乎无人不晓。钱钟书,若说《围城》是不是更加有人知道了呢?当年钱钟书还未有名气之时,杨绛已是知名作家,但她的低调与隐士,不在媒体跟前出风头的作风,是不是隐讽了世道的炎凉? 好像广告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一样,你知道舒洁,却不知道金佰利;你知道妮飘却不知道王子纸业;你知道唯洁雅却不知道金光集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杨绛。 但她的才,在伯乐,说得通俗一些在有眼光人的眼中那是至宝,无可替代的珍品。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 答:“一星期都白活了。”她就是无书不欢的人。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这样的纯真与美丽,试问在这个世间还留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