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90|回复: 5

袖口朋友请进:作为本体存在的小说   作者:梧桐秋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23: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车,你说的这篇文章我从黑蓝文学找来了,希望能与你在版面作更多的交流,也期待更多的朋友能参与交流~

1、人所认识到的全部存在,只能在意识中作为对象呈现;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因此,小说的现实性实际上只针对现实在意识中的投影。

2、现实本来流动不居,但它在现实主义的假想中被固定,变得像镜子中的反射那么简单。而现实投影更多地把有色眼镜当作自身的隐喻,目光的角度和主观性决定了现实投影的形式化。

3、小说必须把研究形式作为意识对象化关联外部世界的首要手段。以何种方式即以何种形式与世界发生联系,应该是不同作家风格区别的根本所在。

4、真实,其实只是形式与现实投影的和谐统一。传统现实主义作为形式之一曾经是真实的,但在今天则是虚伪的。因为随着现实的变化,对现实的认识也必然发生改变,这要求小说家必须不断寻求新的形式来适应这一变化。真实只面对发现敞开。

5、所以,必须反对建立在常识经验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今天,尤其应该反对以反映个人经验为目的的私人写作。无所不在的“我”在“她/他们”的小说中只保证了个人经验的真实,在发现的意义上无疑是任性而狭隘的。

6、同时,从意识的主观性上讲,小说只与绝对的“我”有关,这一绝对表现为:意识并不反映现实,意识只创造现实。在此意义上,超越现实经验的虚构和想象成为必要。真实不仅体现为和谐的形式,还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

7、而这一主观性为小说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提供了保证。这里所说的形式主义,仅仅意味着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处理,使形式与材料达成和谐,而不是那种普遍认为的、把形式从材料上剥离开来。形式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小说的惟一本体。

8、强调本体,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就像绘画就是色彩和线条一样,小说首先应该关心叙述和语言。

9、小说反对题材和主题意义上的时代性。小说反对文革小说、知青小说、改革小说等等落于“小说的历史”之外的历史小说。小说反对以“提供生活方式”为目的的私人小说,“酷”、“愤青”、“肉体”、“反社会”等等以刺激读者为目的的小说只在树立作者个人形象上具有意义。

10、小说反对道德,小说反对反道德的道德。

11、小说只在构成的意义上考虑题材和主题。只有当小说仅仅把它们当作材料来运用时,小说才拥有赤裸的身体。

12、一个好看的故事仅仅是小说的一件华丽的外衣。

13、对“小说应该好看、舒服”的叙述要求难道不应该质疑吗?小说不是为了讨好读者而存在,这种习焉不察的强制态度下隐藏着深刻的危险。“好读”的、“可解释性”的小说是面对文化和小说惯例妥协的文本,往往借助提炼语义、复述的手段让意义始终保持充盈、在场,它以丧失小说本体为代价而获得语义和快感。

14、所以,小说不追求快乐,小说只追求极端的快乐。给读者制造重重阻碍的小说,以破坏文化霸权、写作惯性、读者的趣味为己任,最终让读者抵达本体层面上的纯粹爱欲。

15、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必须具备严肃而深刻的批评意识,这要求小说家必须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去同语词搏斗,大量的阅读、有怀疑精神的思考、必要的知识储备是他写作的前提。这本应该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却因为当下一种流行的观念而有重提的必要,这种观念就是:在反抗文化霸权的路途中,只通过本能、身体、天才、“生而知之”就可辨清全部方向。

16、当小说抛弃了上述这些身外之物,还可以继续推进到取消意义,甚至小说的认识功能,这是“本体”的题中之意。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小说仅仅被它自身的光芒照亮,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这是一种正在实践中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袖口回贴:
如果我再不回帖,就显得不识抬举了。

先行问好。梧桐很有心,却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因为经验主义者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些事物拥有评头论足的权力,必须先拥有超越此物的能力。遗憾的是我没有,所以以下所谈仅代为一家之言,不代表官方和主流媒体思想。



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篇极具指导性的宣言,作者以自身的写作经验对小说本身进行了探索与定义。她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太多传统意义上的写作理念,使得年轻写手们不得不躇笔思考:我们的小说应该如何定位?出于笔下的文字或多或少会伴随着写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一旦以小说本体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这些写作者难以割舍的情感无疑将成为小说本身的累赘。



长期以来,写作者对于小说的探究方式各异,但都无一例外地认定了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必要性。这也是本体小说所提倡的小说家必须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去同语词搏斗,大量的阅读、有怀疑精神的思考、必要的知识储备是他写作的前提。写作者拥有了这些基本的素质后才足以在写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脱变:由文字功底到叙述语言,由叙述语言到思维方式,最终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在思想境界反作用于小说创作后,写作者便经历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此,对于小说本体这一说法便不得不把握好一些关于“度”的问题:



一、  文人向来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写作是最大的权力。如何才能把握自身写作权力和本体小说之间的平衡?



二、写作,作为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感知的体现,掺杂作者个人经验在所难免,而这不正是本体小说所反对的么?



三、              小说反对题材和主题意义上的时代性。那么对于上世纪所涌现的“伤痕文学”和世纪末意识,以及长期以来小说创作者对于时代的反思应该如何定位?



四、              强调小说的本体??这本就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说法。本体小说认为还可以继续推进到取消意义,甚至小说的认识功能。那么小说本身究竟应该属于哲学的多一些还是属于艺术的多一些?



这篇对小说的论述对我的影响颇为深刻。而这些问题也一度困绕着我,对于小说写作者而言,不能正确地认识小说不仅是一种悲哀,更是一件荒唐的事。为了不让大家笑话,我想以另一个角度去重新认识的小说,这个角度是站在写作者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小说本身的立场。当然,这种看法很主观,我不否认。



前天与梧桐交谈时,曾提及左岸论坛的一个写手,梧桐认为此人的叙述风格应是未来小说的发展方向。此说法自然得见仁见智,而我也时常在想我们对于小说的探索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僻如说一本写作指南之类的教科书。所幸没有,否则小说创作也就只剩下了查字典的工作。福楼拜曾断言,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多少年过去了,文学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对小说革新的探究,涌现出来的众多小说流派和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使这句昔日的断言被搁浅在文学的沙滩上。古龙先生曾以自身的写作经验对此作了批驳。他认为即使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小说的发展会永无止尽。对此,我更乐意去追溯文学的形成,我认为文学有着自己的合法双亲??文字是他娘,生活是他爹。文字千百年来一脉相承,变化相对较小,而生活千姿百态,集苑集枯。有此遗传,文学与小说的发展才会弥显昌盛。

我在这样对小说创作定位的同时,也将“写作者”这一身份置于尴尬的境地。仿佛我们的写作者仅仅是一个媒婆的角色,事实上我更乐意于将写作者看作一个技术工,文字与生活并不存在恋情和婚姻关系,写作者仅是提取生活的基因对文字进行人工授精。而由于不同技术工摄取的基因和自身技术的差异,所造出的“试管婴儿”也自然不同。小说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而向世界展示父母的魅力,同时为了报答写作者的造化之恩不得不卖身于杂志报刊,既而生下两个儿子,老大叫名气,老二叫钞票。但由于写作者能力差异所造成的小说品种良莠不齐,以及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许多小说不得和写作者一并终老一生,孤独至死。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还有文学论坛,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得到了免费收容,虽然不能卖身换来钞票,但若能讨来别人的赞赏??你(造)的孩子很不错啊!有此一句赞誉,也甚感欣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秋雨回复:

再静静的看过这篇贴子的上下文。

先凭心而论,老车的回复比主文好看也好懂多了,这其中当然是夹杂了个人情感色彩的原因。

要先读懂老车的文,先要弄懂啥叫本体小说:8、强调本体,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就像绘画就是色彩和线条一样,小说首先应该关心叙述和语言。


一、  文人向来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写作是最大的权力。如何才能把握自身写作权力和本体小说之间的平衡?

对于所谓作家来说,有两种,一是为艺术而生;二是为环境而生。这也是后文所提的一个为名气,一个为钞票的言论。这要取决于自身的价值取向。

二、写作,作为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感知的体现,掺杂作者个人经验在所难免,而这不正是本体小说所反对的么?

老车是怀疑还是肯定?恕梧桐愚笨,还未看出来。

三、              小说反对题材和主题意义上的时代性。那么对于上世纪所涌现的“伤痕文学”和世纪末意识,以及长期以来小说创作者对于时代的反思应该如何定位?

据我浅薄的经验说一点,抓住时代潮流,反应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反思,这应该也是一个好作家所具有的品质吧。

四、              强调小说的本体??这本就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说法。本体小说认为还可以继续推进到取消意义,甚至小说的认识功能。那么小说本身究竟应该属于哲学的多一些还是属于艺术的多一些?

拿卡夫卡来举例,卡夫卡的作品所包含的人类的思想和哲学大家都众所周知,但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艺术家,而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这也应该是卡夫卡一直在文学史上垂名不朽的原因之一吧!


据我浅薄的经验说一点,抓住时代潮流,反应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反思,这应该也是一个好作家所具有的品质吧。

四、              强调小说的本体??这本就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说法。本体小说认为还可以继续推进到取消意义,甚至小说的认识功能。那么小说本身究竟应该属于哲学的多一些还是属于艺术的多一些?

拿卡夫卡来举例,卡夫卡的作品所包含的人类的思想和哲学大家都众所周知,但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艺术家,而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这也应该是卡夫卡一直在文学史上垂名不朽的原因之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秋雨回复:
谢谢老车对那次随意的谈话仍能保留记忆!

记得那次有谈到黑蓝文学,我曾经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至今它的网页仍保存在我的收藏夹里。它所表述的应该是一种先锋文学的理念吧,可惜那里的文章大多过于晦涩了。

而先锋文学的真正理念是: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我们再拿余华作家为例,他刚开始也是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但后来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自然也是以有完整的故事,清晰的情节线索,达观的生活态度,而表现他的人性探求与哲学主题的。余华的作品中,我最欣赏的也是这二篇了。

最近读徐则臣的一系列小说,自然也有这种感觉,感觉徐的作品作风平实,叙事理念清晰,人物情节生动如在眼前。甚有沈从文大师的风格。如果作为初学者,拜读他的作品想来必有收益。当然,见仁见智,我们都会有各自的感受和观念,以及目标。

上面红色部分为从百度搜查的概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秋雨:
老车的最后一段话也道出了大多数写作者的心声。作者的创作方向与编辑朋友有密切关系。记得以前在小说苑转过一个《现在的小说为什么越来越像新闻报道了》,大作数作者也正是为了迎合世事和杂志刊物的风向。如此推理,真正为文学而生,并能执着走下去的人,大概会越来越少了,也希望福楼拜的预言永远是预言。而网络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只能是信息流通迅速为基础,真正的文字流传还是应该以刊物为主。要不然,我们如今看的百年名著,又是用什么保存下来的呢?

以上浅见,均可作笑谈。也欢迎朋友们跟贴交流~

袖口:
对于主文我的态度是借鉴与学习。梧桐说我的回帖好懂,其实是因为袖口的观点相对肤浅。而好看也应该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对于小说创作掺杂个人经验的看法,袖口无所谓怀疑也无所谓反对,如前面所提到的,是一个“度”的问题。

而由此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与个人经验相对的还有大众经验,本体小说即反对大众经验,又反对个人经验,即便如此仍无法排斥经验对于写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以及对自身创作的影响。 史铁生就曾问过余华这么一个问题??装在瓶子里的药丸会不会自己跳出来?余华籍此说明了大众经验的可怕:我们无法相信奇迹的发生,所以奇迹永远不会发生.
几乎大部份写作都选择了以个人经验而非大众经验作为创作标尺。而大众经验和个人经验究竟孰是孰非,需要辨证地看待,小说本身并不承担这一义务,这就要求写作者自身拥有清醒的头脑.
最近看到雪坛的帖子评论也经常出现“先锋”,我认为这只是写作者一种创作方式而已。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醉回复:

原主贴一路读来,都觉得挺有意思,很值得借鉴。到第13条,开始有点不喜欢了,可能是因为和自己一贯的想法相左。

13、对“小说应该好看、舒服”的叙述要求难道不应该质疑吗?小说不是为了讨好读者而存在,这种习焉不察的强制态度下隐藏着深刻的危险。“好读”的、“可解释性”的小说是面对文化和小说惯例妥协的文本,往往借助提炼语义、复述的手段让意义始终保持充盈、在场,它以丧失小说本体为代价而获得语义和快感。(个人认为,无论如何,小说先得“好看”,除非它不想让别人阅读。被阅读,可能是一篇作品存在的唯一方式。)


14、所以,小说不追求快乐,小说只追求极端的快乐。给读者制造重重阻碍的小说,以破坏文化霸权、写作惯性、读者的趣味为己任,最终让读者抵达本体层面上的纯粹爱欲。(快乐与极端快乐的说法,在缺乏注脚的情况下,语意好象不是很清晰。happy,happiest??呵呵,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但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这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话也许不用说的。这一条中所说的破坏什么的说法,个人不是很喜欢。我认为再精彩的破坏,其价值也不会大过建树。)


16、当小说抛弃了上述这些身外之物,还可以继续推进到取消意义,甚至小说的认识功能,这是“本体”的题中之意。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小说仅仅被它自身的光芒照亮,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这是一种正在实践中的可能。

(想起一个故事。好象是一位大科学家的学生,自称要发明一种什么都能溶解的药水。科学家问他:那你拿什么瓶子来装这瓶药水?又想起一段电视:一个老家伙练剑,终于练到了“无剑无我”的境界,因此他失手把自己杀了。又想起一段传说:一个人想找到传说中的净土,他真的找到了,可是因为他的到来,净土变得不再是净土了。)

(讨论这种“本体”写作是否是一各正在实践中的可能,个人觉得没什么意思。还是不管这些,先实践起来,拿作品说话好了。)




袖口回复:

醉兄。看了你对主文的回帖,我不赞同。当然,前提是我尊重并捍卫你发言的权利。我想到了两件和卡夫卡有关的事:


一、卡夫卡曾在日记中记述了他孤独的生活,每天与家人交谈不超过十句话,他甚至与整个世界都格格不入。照常理说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但卡夫卡又写道:我感到了一种刀子在心脏中飞速轮转的快感。


二、马尔克斯在一个黄昏读完卡夫卡的《变形记》,破口大骂:妈的!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第一件事用于帮助我们理解所谓“极端的快乐”。很明显你的理解有误,抱歉的是我也不能在语义上给出合理的解释,借助此事,希望有助于理解。


第二件事用于回答你对“小说不一定需要好看”的质疑。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好看,读者通常对小说的直观评价就是好看与不好看,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那样简单明了,也颇似小孩子看电视剧经常会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情形,好看在这里是乎可以这么解释:直观印象中的牛逼感受。按照这一规则去筛选小说的话,最终幸存下来的无疑只有〈围城〉和〈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前者以语言取胜,后者以情节动人。相比之下??其实也用不着比较,〈变形记〉实在谈不上好看,连大众意义上的可读性都没有。同样,马尔克斯的传世之作〈百年孤独〉也是如此。


你在回咖啡的帖中也有提到过小说是否应该好看这一问题,对于王小波那句话我实在没什么印象??太久了,很多枝节上的东西都忘了。类似的话到是记得一句:对于有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红拂夜奔〉序言)。我想这与作者的价值观与处世态度有关,不难理解。但对于汪曾祺所言“小说应该是快餐”这一说法感到诧异,他怎么会说出这种话?他的《受戒》是何等唯美,那是非要读者静心品读不可的。


有关你所提及的“破坏”与“建树”的观点让我想到了一款电脑游戏,制作者最终的设计理念是:在游戏中模拟如何用冷兵器摧毁一座岛屿,但后来他发现建造岛屿比摧毁有趣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帝国时代》。我同样认为建造本身比破坏更有意义。但多数先锋文学者认为现今文学颇有些“万恶的旧社会”的意味,文化霸权就像地主老财一样占据着大片大片的土地,创作者要想有所建树,打土豪,分田地就势在必行。对此,我的看法虽不如他们那么严重,但也从不现今文学看作美国建国初期,交十美元就可以在辽阔的西部获得大片土地什么的。


到此为止。对于后面的问题我无法回答,我的能力是不足以探讨关于取消小说这一终极问题的。甚至不能拿出一篇像样的作品在实践中证明什么。


我明白,在这里进行本体小说的谈论意义不大。原因在于不同的人的写作理念各有差异,这一问题我和梧桐在第一次交谈时就提及了。不曾想她还是把这篇帖放上来了。梧桐,别怪我出卖你,我可招架不住了,这烂摊子还是你来收吧……阴笑一个。

河南离我这里挺远的,最近几年可没考虑过去那里,除非我哪天突发奇想要上少林寺练胸口碎大石什么的。所以你突然问出这个问题我多多少少有些惊讶的。见笑了。


我有醉回复:

嘿嘿。回袖口:

你的关于快乐与极度快乐的举例说明,我认为说得很明。不过这个说明或者也只是你的个人理解。原主贴就直接拿出这两个词来,如果期待别人理解和共振,我觉得希望不大。(或许这两个词早就在,并且在某个平台上被人定义了,而我从来没有到过那个平台,也很有可能。)

关于好看。我也不知道袖口对“好看”是怎么定义的。在你举的例子中,《百年孤独》我很喜欢,认为好看。《变形记》,我倒觉得不如卡夫卡另一篇《一场常见的混乱》让我更觉心有戚戚焉。如果小说可以被比做食品,那么我更愿意把《变形记》比做药,或有营养但不好吃的东西。我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是食物,就要做得好吃。不过如果有人重营养轻味觉,我也不反对。所谓各有所爱吧。

关于汪曾祺提到小说是“快餐”,我个人的猜测,是因为汪的为文比较平近,反感某些小说的书斋味,尤其反感小说的作者为读者做主,才提出来的吧。仍摘汪《说短》里的两段字句在这里(我极喜欢汪,可是说老实话,他的一些观点我也不喜欢,比如他说现代小说不该有什么情节,或者《受戒》就是因此才没什么情节的):

一个作者的责任只是把你看到的、想过的一点生活诚实地告诉读者。你相信,这一点生活读者也是知道的,并且他也是完全可以写出来的。作者的责任只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尽量把这一点生活说得有意思一些。现代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泯除。作者和读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最好不要想到我写小说,你看。而是,咱们来谈谈生活。生活,是没有多少情节的。



小说长,另一个原因是描写过多。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很优美。但那是屠格涅夫式的风景,屠格涅夫眼中的风景,不是人物所感受到的风景。屠格涅夫所写的是没落的俄罗斯贵族,他们的感觉和屠格涅夫有相通之处,所以把这些人物放在屠格涅夫式的风景中还不算“格生”。写现代人,现代的中国人,就不能用这种写景方式,不能脱离人物来写景。小说中的景最好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至少景与人要协调。现代小说写景,只要是:“天黑下来的了……”,“雾很大……”,“树叶都落光了……”,就够了。



巴尔扎克长于刻画人物,画了很多人物肖像,做了很多很长很生动的人物性格描写。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现代小说。这种方式对读者带有很大的强迫性,逼得人只能按照巴尔扎克的方式观察生活。现代读者是自由的,他不愿听人驱使,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生活,你只要扼要地跟他谈一个人,一件事,不要过多地描写。作者最好客观一点,尽量闪在一边,让人物自己去行动,让读者自己接近人物。




关于要打倒一些什么。我认为写作纯属个人私事,无须媚俗,无须媚雅,无须扎堆儿,自己做出什么菜式,全凭自己作主,与别的什么东西是否被打倒了,没什么关系。

最后就是题外话了,其实也是这我几天会没时间上网的原因。21号开始的几天,《故事会》在河南新乡开写手笔会,一直到25号往回返,估计到月底之间,我大部分都会在新乡,或在火车上了。


袖口回复:

醉兄说得在理。写作纯属个人私事,无须媚俗,无须媚雅。如此一来,小说为什么一定要好看?好看这一标准本来就是针对读者和评论者而言的。当然如果你既是读者又是小说创作者,那么观念将会发生变化,因为评判的标准变了,必须重新洗牌。至于你所提及的小说情节问题,我建议你多读一些类似于伍尔夫和乔尹斯之类的意识流作品。情节的设计是一种虚构的手段,虚构是为叙述服务,而叙述的目的只是表述内心对外在的感知,如果你有足够的功底,甚至于小小的技巧,小说完全可以摒弃对情节的依赖。


我有醉回复:

呵呵,恰好你所说的意识流作品我基本没读过。或许读了以后也会叫一声:他妈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很久以前喜欢看被别人称为“世界名著”的东西,也还算看了一些。后来很少看了。其实是应该看些的。但是心理做怪,总认为越好的作品,被翻译之后失真越多。与其耗时间看这些失真的东西,还不如多看上两本文言文。

关于好看的概念,可能是我们有误会了。我说的好看,是指能吸引人。你说的,或者更多的是指简单、通俗、一看就懂?

我还是按我自己的意思说下去:如果你喜欢一篇小说,你就会觉得它好看。

因此,小说为什么一定要好看的问题就可以跟着迎刃而解。一个人会写自己不喜欢的小说吗?(就算一个人说自己写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小说,又怎么证明他不是在说谎?)

你下面这段话,说得很漂亮,我很喜欢:“情节的设计是一种虚构的手段,虚构是为叙述服务,而叙述的目的只是表述内心对外在的感知。”

那么,这种感知就是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这很象有一个人说过的:“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形成,经常会依赖情节(有可能是写小说这人没学过意识流的手法,呵呵),但是情节有时会成为这个“表达”的束缚(当然,也有可能是书写者没有能够找到更好的情节来完成自己的表达,所以报怨)。

关于摒弃情节来完成小说的表达。这个……只好从我没读过的意识流说起。我个人喜欢把意识流仅看成一个流派,它属于书斋。它最大的价值是被人研究和学习。还用做饭打比方,那就是,意识流代表了很多别开生面的烹饪思路和成果,但它本身做出来的东西,只适合极少数人吃。

我一直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凡是给众多的人留下印象,写出堂堂之阵的小说的,大部分都是编故事(构造情节)的高手。而很多努力脱离情节的实验小说,真的很有实验的意味??它给写作本身提供了一些新的养分,然后自己消亡(被人遗忘)了。

退一步说,我们的小说有了精彩的情节,就算读者没有看懂我们的表达,至少看了一个不错的故事,以后还有可能回味起来,体会到我们的表达。而一篇没有情节的小说,它靠什么存活(小说被人阅读、记住,才算存活)?靠的是阅读者和书写者的一次心灵共振?这个共振的机率,我并不看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0:51 , Processed in 0.0872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