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7-10 0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网校关于孤平的帖子摘录:
1,
一,填空:
1,一首律诗的第( )个字决定了全诗的平仄格律。
2,五言律诗有( )起,( )起两种基本格式,根据首句是否入韵,共分为
( )( )( )( )四种类型。
3,在七言律诗中,每句的第( )( )( )字的平仄应该是跳跃变化的。
4,根据诗句的重音平仄变化,在律诗中第( 、 )( 、 )( 、 )( 、 )句是“对”的关系,第( 、 )( 、 )( 、 ) 句是“粘”的关系。
5,孤平的句式是指五言的( ),七言的( )句式,由于七言句第一字可平仄不计,所以通常认为( )句式也构成孤平。
二,习作五律或七律一首,题材:1,中秋,2,纪念毛主席逝世32周年,题目自拟。
评分标准:
1,20个填空,每空2分,共计40分。
2,律诗必须有题目,并注明类型(如仄起首句不押韵等)否则扣10分。
3,必须注明用平水韵或中华新韵,标明韵部,否则扣10分。
4,凡句中出现孤平句式每处扣10分(为严格起见,“平仄仄平仄仄平”视为孤平)
5,五言每句2,4字,七言每句2,4,6字平仄必须跳跃变化,对句相对,邻句相粘,每“失粘”“失对”一处扣五分。
6,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拗句,否则即视为出律,每处扣10分。
7,诗词创作共计60分,格律完全正确可得40分,其余根据诗意酌加5-20分。
2,学术界关于孤平定义的不同标准:
一 王力说
王力先生认为,五七言平脚句中,除尾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按照这种说法,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为仄,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仄时,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都是孤平,且无法拗救。而“平仄仄平仄仄平”就不能算是孤平。
二 林正三、启功说
林正三和启功两位先生认为:无论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只要其中有两仄夹一平(仄平仄)出现,不管平声字有多少,都犯孤平。以此而论,“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三种句式中都有“仄平仄”,是典型的孤平。应尽量避免在句中出现这种“两边夹”现象。
三 吴丈蜀说
吴丈蜀在其《词学概说》中提到的“孤平”,是特指“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式,因其除了句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认为只有单平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这样就好理解律句“仄仄仄平平”为什么不能算孤平,因其句尾是双平),仄脚句子则比较自由:即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四 王士祯说
清人王士祯认为:在一句诗中没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即“平平”)出现,就是孤平。由此可见,他并没有把仄脚的句子排除在外,换而言之,仄脚句子也可能犯孤平,象“仄仄仄平仄”这类的句子也应尽量避免。
王士祯的这种观点,似乎比较全面些。试看前面所列举的几个孤平例子,都可以囊括其中,因其句中都没有“平平”组合出现。
3,
列出学术界对孤平的争议,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实际上我们现在通常认为只有在单平脚句型中才存在孤平。即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变格中才可能出现,如此王士祯,吴丈蜀说即刨除在外,只剩下王力,林正三说,两者均认为五言“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同理“仄仄仄平仄仄平”也是孤平,区别在于“平仄仄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依王力说不属于孤平,因为除韵脚外,还有1,4两个平音,按照林正三说,七言第一字本可以平仄不拘且离韵脚甚远,故“平仄仄平仄仄平”也属于孤平。面对学术界的纷争,我们应该如何掌握呢?首先,遇到此类句式,我们最好用正格“平平仄仄平”,这样不可能出现孤平,如果第一字实在无法有平声字可用,则替换第三字仄为平,这样肯定也不是孤平了。因为林正三说比王力说更加严格,对于初学者而言,深入浅出为好,掌握严格的标准更为妥当,现在多以林正三说为正宗。顺便提醒,今后在作业和试卷中,我将依照林正三说判定正误,假设学生出现“平仄仄平仄仄平”句式,一律视为孤平。
4,
王力的说法是片面的,唐诗中有孤平的例子,只是他没有发现,我给你举两个例子: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5,
以下是引用无限风光在2008-9-11 10:18:27的发言:
我想知道的是孤平对于写诗和吟诗有什么不好?对诗的本身有什么危害?敬请老师给予解答,以解我心中之惑!
汉语四声中,唯“平”声以一敌三,即对应上、去、入三声。所以,先贤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可以平换上、去、入,而不可以上去入换平”的声律规则。因为在一句五言或七言的诗句中,若没有两个连平的音步,就不能平衡语音的节律,从而也就不能形成抑扬顿挫的最佳语音效果,读出来的诗句就是暗哑的,这是由上、去、入三声的音色本质决定的。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5,
以下是引用艾莎在2008-9-11 23:57:01的发言:
听课听入神了,忘记提问了!
如果说"平平仄仄平"句式是正格的话,那么在此句前加上"仄仄",构成"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就变成"变格"了,"正格"和"变格"两词,是这样理解的么?
正格是指诗句中每字平仄完全依照平仄谱的句子,变格是指诗句中的非重音节字有条件的变化平仄的句子,五言七言同样存在正格变格。
6,
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找遍《全唐诗》,只找到两个例子: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仄平仄仄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高适和李颀也许是一时的疏忽,也许他们是盛唐初期人,当时诗律未细,故意用古诗所容许的平仄。但是,"在唐宋千万首诗当中,这寥寥的两个例外适足以证明近体诗的孤平确为诗家的大忌而已。"(王力《汉语诗律学》100页)
这里顺便提一下,现在报刊上某些诗集中发表的近体诗,常有孤平出现,可能是受了"一三五不论"的误导,也可能由于作者和编辑疏于检查。
由此可见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王力的观点更严谨,我们现在人写诗犯孤平,估计应该是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所误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