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8|回复: 3

《诗人的契约》 ——兼谈陈先发的短诗《前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1 0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的契约

            ——兼谈陈先发的短诗《前世》

       据说,胡适1916年8月23日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的一首原题《朋友》的作品,是白话诗的第一首。这首作品的诞生,据记载,胡适好友朱经农致信他说“白话诗无甚可取。”。于是胡适写下了这首《朋友》,即《两只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不是白话诗。除了明白晓畅,和五律没有根本区别。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从立意到表达方式,两首诗都不可同日而语。其实尝试集里的作品,大都“无甚可取。”。

       虽然胡适的诗歌文本没有跟上他的主张,但是,一次文化运动以其鲜明的转身,和割裂般的决绝,不啻一次解放。
       这里我把中国社会形态简单地进行一下有别于教科书的划分:从黄帝到大禹,为部落时代;从大禹的儿子启,到周惠王姬阆是封建时代;从嬴政到爱新觉罗·溥仪是专制集权的帝国时代。从孙中山到目前,社会性质还未定型。左脚刚从专制集权制拔出来,右脚还不知道落到什么地方,但我相信,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去处和立足点。

        实质上,从李鸿章慨叹我们遭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我们一直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的弧度上。因此,对于一次文化领域的变局来说,将胡适的这个文本立为白话诗的第一首,是一种态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专制时代的一次釜底抽薪。

       从诗经分为风雅颂以来,大略每个社会形态的文学产品都没有超出这个分类。新诗诞生九十年分为两个时期:49年以前,台湾延续了这个体统,和49年以后,又一次断裂与回归。整体上,除了观念的更新带来的技术上的突破,在这个历史大弧度上,一个诗人还有对谁承诺的问题。这是每个诗人的契约。胡适们的契约,是与理想、愿望订立的。至于汉语新诗更多的实践,仰赖后来者。

    ——你和谁订立了契约?诗人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

        座谈会以来,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是,讲话的强大要约,一度成了文学家唯一可以承诺的要约人。这期间颂成了主流。曾经一度,大量的、铺天盖地的这类文学作品充斥一个国度。回头一看一片荒漠。时至今日,要约人摇身一变,化身某些官刊。虽然不再有意识形态强制执行作保障,但某种功利性的因素,更像是利诱。

       大概从北岛、梁小斌开始,这种承诺发生了变化:一半承诺给了意识形态的要约人,一半与内心订立了契约。有诗为证:《回答》;《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后来,他们因重新订立了契约而走到自己的高度。

       网络诗歌兴起后,作品审查被打破。空前的自由给了文学作者发挥才华的机会。但同时,诗人们纷纷与不同的要约人订立了契约。从人间、到地狱,再到天堂,诗人们的承诺五花八门。和谁订立契约,决定文学作品的品味等级问题。而品味决定眼光,眼光决定精神。与政治的极端、历史的表象、思想的固执、道德的虚伪的眼光对比起来,个体的投向人类生存状态的悲悯的眼光,更长久些。

       从胡适的两只蝴蝶,到陈先发的前世,新诗走过了将近九十年。而且恰巧两首诗歌里都有蝴蝶。这九十年磕磕绊绊,新诗也由丑陋的蛹逐步蜕变为蝶。陈先发作品《前世》里的蝴蝶来自一个爱情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这个故事成于专制集权时代。故事本身,凭借化蝶使得主人公成功逃脱束缚。但,这是一个悲剧。
       陈并不是在解说这个故事,是借助一个传奇,将目光投向人类情爱的制高点:逃出一些什么,脱掉一些什么,以一种重之代价,抵达绝对自由的轻之潇洒。
   
       这值得吗?不知道。这是诗人与震颤的内心订立的契约。是喜悦。

       法国现代诗人彼埃尔.让.儒夫1946年曾在布鲁塞尔做过题为《一个诗人的辩解》的演讲,其中说道:
       任何一首诗,只要它是真正的诗,那么它就永远是一个迷。在音乐方面也是一样,我们实际上对音乐的内涵并不清楚,既不了解一首最负盛名的交响乐对我们的心灵所叙述的究竟是什么,也不清楚我们的心灵通过这首交响乐所表达的又是何物。对于一个人来说,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既不可耻,也并非不幸。所以,当一个人与永恒的境界交流,却又无法判断本人是通过何种途径达到了这种永恒境界的时候,于他亦分毫无损。因为此时重要的只是他所获得快感的性质,所感受喜悦的程度,以及他所作为一个生命有限的人,为何开始感到自身已经改变和生命趋于无限的原因。这一点意味着诗歌所表现的东西,永远都是或多或少地隐蔽着超体验…

       在我的秘密名单里,陈先发这首《前世》名列其中。不管这个名单是否存在。

                                                                                                                              2012,5.9

    附录:部分诗人、评论家对陈先发《前世》的解读,请参阅——
    陈先发:当一首诗来临:闲谈《前世》
    陈先发:答杨勇问
    唐晓渡:解读《前世》
    陈仲义:灿然于汉化之路上——《前世》评点
    马知遥:《他几乎可以唤醒亡灵》评陈先发的短诗《前世》
    马知遥:《陈先发:古典的现代性表达》
    宋子刚:陈先发短诗《前世》赏析
    徐南鹏---读诗笔记:陈先发《前世》
    安琪:从陈先发〈前世〉说开
    布衣子衿:古韵中的新声——读陈先发的《前世》
  野  渡:陈先发《前世》解读 
   月上湄梢:永远振翅的水晶蝴蝶——读陈先发先生《前世》有感
    榛莽:读陈先发诗歌《前世》
    果喂:有关陈先发新作与《前世》的随想
    姚风:勇敢地向前飛
    笨水:一首可以穿越不同时代的大众型诗歌——读《前世》
    吴小东:儒侠并举,蝶衣翩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很牛的评论,作者是个高手这是显而易见的,很佩服的说,感激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09: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评论很刚也很新颖,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14: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评的题目很喜欢,对于胡适的律体诗歌的探讨来说,是白话诗歌华丽的转身,也正是由于这些文学知识分子的执著和大胆尝试,让白话诗歌这个更接近人体的文学实践活动得到广泛传播。对于这些白话诗歌原型,说明了中国古典诗歌和白话诗歌的关系,那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体察人文、人文创作、阅读人文的关系。
然而这是文学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的先锋人物,比如陈先发的传承更具有发展意义,在这首《前世》的诗歌创作中,其具备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完美的结合体,完全的语境抒发而产生了心灵的震撼感,这种震撼来源于对爱与世的结合。对传统世俗观及现代世俗观进行了结合抨击。对门对门、钱对钱的爱情在人性的感觉和感情上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是痛畅淋漓的、不留余地的。
然而,“诗人的契约”的本意非如此简单,他宣达了贯穿古今所有诗人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如爱情、亲情、友情、萍水相交之情等,也正是诗人们又这样心照不宣的感情和自在,所以无论今古,在诗人眼中人性的爱是最值得赞叹和奉扬的,所以每个诗人对此有所体味和感悟,那是诗人的自在,也是文学至高的追求。


所如此,拜读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18 00:33 , Processed in 0.087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