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安康

[原创] 月落竹溪千载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5 13: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玉枕石于2012-04-02 23:38发表的  :


还是习惯了正版格律,对仄平仄,和平仄平这样的结尾不大习惯,对我个人而言,能避免就避免吧,呵呵。。。弦子好解!
石头好解!!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句:云横秦岭三秋画 [西岭落梅]
出句:月落竹溪千载舟 [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5: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如歌.于2012-04-05 09:09发表的  :
变吧,变得越多越好,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么  
呵呵,才看到回帖。我想如歌版主是误会我的意思了吧。。这些变格不是今人改变的,都是古人创下的。。变格其实是不得已的,有时因了奇句,有时因为专有名词,这些词打破了 律句中 平仄交替的规律,又为了不产生平仄失衡的现象,这些拗句就必须进行自救或对句救。。安康老师这句就是自救句,因为它本身是下联。。。
拗句还有好几种形式,如上句全仄。。仄仄仄仄仄,这句就要由对句第三字来救。。即 平平平仄平。。如对句第一字为仄的话,这第三个平字还起到一平双救的作用了。。仄平平仄平。。也就是安康老师这句后五字的格式。。其实只需翻看唐诗三百首中近体律绝诗中,就能找到很多变格句的例子。
回这些。。不是说要大家也学着变格。包括我自己,也都在避免。。而这些句子造成的声律问题在之前的帖子我说的很清楚了。这个回帖是想说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不是靠一些平平仄仄就能了解透彻的。。多看书,遇到不解,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或许有些观点还是不认可,但不认可不代表它不存在,或不合理,多交流,对自己很有好处滴的。。要不就借助网络释然也行啊。。教你一个办法,肯定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是内事找摆渡,外事去搜狗。动动你的手指就行,哈。。
一起探讨,千万别生气哈。。也别怪偶。。要怪就怪古人去。。西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7: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哟,我不可能为这些事儿生气呢,我不是一个拘泥形式的人。有好意境都是能变通的,古人还有全平全仄的呢。没事,一切皆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别误会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26 22:41 , Processed in 0.0868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