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34|回复: 7

从精神分析学看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1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DCTSNOOPY
原发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195845003

要约: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创建的学科,志在分析人深层意识,包括潜意识,而对意识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根据荣格的理论,传说,神话,文学作品,都是某种程度的人的意识的反映,甚至可能是“集体潜意识”的反映。因此本文通过介绍佐藤荣子老师的《白雪公主情结》中的若干分析,和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试图从深层次去探讨童话中蕴藏的深层潜意识。



如果我问一个问题,白雪公主是谁害死的。

大家也许会觉得我很弱智,

脑子稍微好用一点的会说,白雪公主最后并没有死,不是和王子结婚了吗?

也有人会说,白雪公主最后是老死的,死神最后害死了她。

那好吧,你们说的有道理。

但是接下来我说的一切,可能会给你们带来不少的震惊。

先来看看白雪公主这个故事的梗概吧。

“很久很久以前,王妃希望自己生一个‘肌白如雪,发黑如漆,颊红似朱’的女儿,然后果然白雪公主诞生了。白雪公主诞生不久王妃就去世了,父皇后来和一个新的皇后结婚,皇后其实是个魔女。每天对着魔镜问‘这个世界最漂亮的是谁?’魔镜回答‘是皇后陛下’,但突然有一天魔镜说‘不久的将来,这个世界最美的将是白雪公主’,于是皇后心生嫉恨,命令猎人把白雪公主遗弃在森林,但是后来白雪公主在森林里遇到了七个小矮人,皇后后来又屡次想杀害公主,但都被七个小矮人化解,终于最后皇后化为老奶奶,骗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白雪公主当场死去,小矮人回来之后感到很悲痛,为白雪公主造了透明棺材,然后一个别国王子见到了美丽的白雪公主,亲了她一口,白雪公主死而复生,最后大家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梗概大概是这样。

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恩……看不大出来。

我们先来看看王妃的希望是什么。

潜意识都是从讲述人的“愿望达成”开始的。

希望生一个‘肌白如雪,发黑如漆,颊红似朱’的女儿,有没有什么问题?

性格呢?头脑呢?其他都不期望了?

没错,关键就在于王妃的希望全都在外貌上。

那说明什么?说明王妃是很偏执的。

我相信现在还有很多父母有这样的偏执,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也许偏执的不是外貌,而是别的东西,比如说“成绩”。

那么我们再看看,如果王妃本身是个很偏执的人,对外貌偏执的人,她每天如果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会很奇怪吗?

一点也不奇怪。

说明什么?说明白雪公主的生母和后母就是一个人。

我们简单来讲,把白雪公主生母好的一面切割下来,那就是原来的王妃,把坏的一面切割下来就是将来的皇后。

我们用二元论把人一分裂,就可以得出极善和极恶两个结果。

但如果把这个极善和极恶一统一,我们又得出一个普通人。

我们仔细想想一个国家的皇后一天到晚除了照镜子其他什么都不做,可能吗?正常的情况是必然要做些外交活动,见些官员,忙完一天,回到寝室,看看镜子,然后问“我美不美。”

这才是普通的一个皇后。

那么,我们可以说 ,害死白雪公主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生母。

很震惊吧。

但是更震惊的是,通过精神分析得出的这个结论,却被后来发现的格林兄弟童话原稿所证明了。

格林童话本身是收集德国各地的从古流传的童话,然后加以加工后出版的产物。

而原本的原稿,最初收集到的材料,确实是白雪公主的生母害死白雪公主的。

这并不是偶然。

格林的这个修改,确实是有当时的背景原因,格林兄弟本身有非常重的宗教背景,是清教徒,所以无法接受生母害死白雪公主的情节,在原文中添加了三行,让生母变成了后母。

同时,我们也知道格林童话中很多后母继父之类的故事,也大多其实是生父生母所做的事情,比如《糖果屋》,比如《灰姑娘》。

那生母害死白雪公主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母因为外貌原因,把白雪公主给遗弃了。不是因为她长的丑而是因为她长的好看。

为什么?

因为对于王妃而言,外貌就是她世界的一切,一旦外貌上的优势失去了,她将会一无所有。而同时,他只会越来越老,而不会越来越年轻。

所以面对年轻的白雪公主,她不得不选择痛下杀手,因为在这个时代,母亲其实一直面对着和女儿争父亲的局面。

记住,在欧洲,**什么,本身是很普遍的事情,不要用中国的思维去考虑那个时代的欧洲,实在理解不了可以看看希腊神话里面的诸神传说,看看宙斯如何**,你大致就能理解。关于**这个题材,将在之后的灰姑娘分析中进一步阐述。

大概大家还是觉得难以接受这样的逻辑,因为所谓虎毒不食子,母亲怎么会对自己的女儿下杀手呢?

所以再举一个例子,武则天自己捏死了自己的女儿,为什么?大部分的史学家可以说,这是为了嫁祸别人所作出的谋略,但在心理学家的眼里,这可以说是“白雪公主情结”的一种体现。

要知道唐朝是最欧化的一个朝代,**什么在唐代是非常普遍的,儿子李治可以娶李世民的才人当妃子,唐明皇也可以抢儿子的女人当老婆。在这种朝廷中,你能指望女人对自己的可爱的女儿有多大的安全感吗?

好吧,我们说的似乎太大了,说到皇朝里面,说到天子头上。

其实白雪公主情结在当时的欧洲在普通的家庭中也时常发生。

要知道那时侯童话的时代背景是大家都很贫穷的时代,是生活上面临困境,平均寿命不超过35岁的暗黑时代。

大家都图个温饱,很多时候能养活自己的老婆就已经很费力了。

一旦发生饥荒很有可能面临选择,养活自己的老婆还是自己的孩子。

不是危言耸听,糖果屋这个故事就是讲述家里在食粮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弃自己孩子的惨状,因为糖果屋整个故事的主题都围绕在食物上。

在这种极限的家庭环境下,我们不要去讨论害死小孩或者什么两者择一的极限状态。

我们讨论在缺乏物资情况下,普通家庭有可能通过潜意识所作出的行动,那就是

虐待。

对家中的孩子进行虐待。

白雪公主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家庭虐待的故事。

证据在哪里?其实也不能算是什么证据,白雪公主之外还有七个小矮人不是吗?他们不停的化解王妃一次一次的加害。

你能记得那七个小矮人都是什么特点吗?

我们先忽略七个小矮人,根据一些专门研究儿童虐待的专家表示,一般受到虐待的儿童心理上会出现两个方向的变化。

一是防御型变化,突出表现为健忘,躲避沟通,妄想和白日梦。

一是攻击性变化,突出表现为愤懑,暴言,重复对方话语。

这些让你想起什么吗?

没错,七个小矮人。

在电影版白雪公主里面七个小矮人分别代表智慧,愤怒,贪睡,幸福,喷嚏,害羞,痴呆。

可以看到这七个小矮人和遭遇家暴之后衍生的心理状态有类似之处。而且大都体现负面心理。

联系中国的葫芦娃兄弟的对比,比如千里眼,顺风耳,两个合在一起可以代表聪明,还有大力娃代表力量,还有代表坚强的金刚娃。可见在葫芦娃中,对孩子的象征葫芦娃的描述大部分是正面的。

而在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却代表负面情绪。

这七个小矮人可以说是白雪公主自身的分身,在遭遇家暴之后,他自己产生了七个负面的分身,以分担自己承受到的压力。而到了文学作品中,如我前面所说的王妃之事,作者有意识的把负面和正面两个形象分割了。

要知道原版的白雪公主里面,这个负面影响可更严重,那可不是七个小矮人,而是七个杀人犯。

正因为白雪公主纯洁而高尚,她很多负面的想法只能被分割出去。

如果换做你,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扔到森林里,你会一点愤恨都没有?



放弃吧,我们不是圣人,我们都有负面心理。

故事到这里其实还没有结束,原版的白雪公主救出白雪的并不是王子,而是她的父亲。(当然,没有接吻的情节)这多少反映了有关家暴的分析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而最后王妃在宴会上遭到白雪公主的报复,被迫穿上烧红的铁鞋,跳舞直到死为止。

也就是说这一场家暴的战争,最后以孩子的胜利而告终,母亲最后以家里奴隶的身份(重劳动至死)了结了自己的余生。

好好的一部白雪公主,最后居然被分析成了那么黑暗的东西。

分析还没有结束,刚才提到灰姑娘的分析会涉及更多**方面的事情,所以在这里先道一个歉。

因为要开始分析灰姑娘了。

灰姑娘其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是一个故事的后半部分。

格林童话中有一个叫做《千张皮》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翻译),那个故事是灰姑娘的前半部分。

千张皮的故事大意是,年老的国王死了王后,王后的遗言是要找一个如她一般美貌的后继者,国王找遍全国没有找到这样的女性,但却发现自己的女儿比王后更漂亮,于是国王向自己的女儿求婚。而女儿为此很苦恼,于是他提出要一个像日光一样明亮的金斗篷,以次吓退国王,结果国王做到了;她又提出要一个像月光一样灿烂的银斗篷,结果国王也做到了;她最后提出要一个由一千种动物所做的千张皮斗篷,她本以为这么残忍的要求国王是做不到的,但国王最后还是做到了。无奈公主只好批上千张皮斗篷,逃到别国。在别国,她被当成一种奇异的动物(因为一直批着千张皮斗篷),一直从事着很低贱的工作。有一天城里举行晚会,王子要在里面选妃子,于是公主拿出以前的金光斗篷和银光斗篷参加晚会,艳夺群芳,最后留下了一枚戒指,然后离开了。王子最后通过这枚戒指找到了公主,从此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整个故事的后半部分和灰姑娘基本是雷同的,根据原稿来看,似乎是把一个《驴皮姑娘》的故事分割成两部分,然后分别写了《千张皮》和《灰姑娘》两个故事。

从千张皮可见其**的意味很浓厚。

而灰姑娘的开头,就说灰姑娘是个满身是灰的可怜人,而在西方文化中,灰是代表不纯洁,尤其是在贞节方面,也就是说从刚一开始,灰姑娘就是一个负罪之身。她负罪的原因在灰姑娘中是被省略了,但在千张皮中却被描述了,那就是**。

可以想见在暗黑时代,女性的地位是很卑微的。

她们只是一种工具,她们不能接受教育,她们随时会被当作牲畜一样的被抛弃,她们不但属于她们的丈夫而且属于她们的父亲。

在千张皮里面试戒指的一段,是这样说的

贵族人的女儿太肥胖,所以塞不进。

中流家庭的女儿太纤瘦,所以戴不上。

劳动家庭的妇女,骨头粗了,所以不适合。

最后只有千张皮的姑娘带上了。

我想这可以和灰姑娘中的大姐二姐和母亲相对照了。



分析到这里结束了,也许如果有人耐心的看到最后,他们会觉得

太黑暗。

好好的童话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分析去摧毁呢?

我的本意并不是想摧毁什么。

就如一位军事评论家所说的一样,那个时代的童话的主人公为什么都是些公主,小孩什么的,是因为那个时代他们这个群体没有希望,需要给予他们希望。

我们现在可以只看到希望,而忘却当初 的绝望。但历史并不会因此改变。

希望和绝望永远是一体的两面,不可能切割了绝望而只有希望,也不能全部绝望没有希望。

潘多拉的盒子里面留下了希望,有人说,那是我们只有希望了,也有人说,至少我们还剩下希望。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明白,完全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而这并不是小孩子应该知道的,但是作为大人是一定要知道的。

我们可以追求很多东西,我们可以想让自己变的更“好”,我们想要隔离我们的恶,独留我们的“善”。

但这是不可能的。

在深层心理的角度而言,不管你怎样的去抑制自己,谨言慎行,你的“恶”不会消失,只会被压制在你的心里,然后在某一天爆发。

所以我们要理解自己,让自己变的坏一点,免得到一定时候无法收拾。

我想这是精神分析最应该带给我们的东西。

精神分析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从弗洛依德开始到现在不过100年有余,但发展迅速,同时已经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有兴趣,尝试用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看一些文化问题,确实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并不是让你去寻找黑暗,而是让你试着开始接受现实。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9: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有些星号为百度敏感词汇,转贴时未做编辑,不过应该不会影响阅读。

大多数美好的童话故事,分析出来都是黑暗的。
我很赞同作者最后的那句话——并不是让你去寻找黑暗,而是让你试着开始接受现实。

或许我们可以将此论证升华,如果顾城所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有意思,也确实有道理,我愿意相信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2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整篇文章,还是欣赏老车最后的结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转帖了
  分析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0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赵本山还会忽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8: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的残酷,有时我们宁愿让自己“难得糊涂”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8: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读《破译命运密码——童话人格

白雪公主与魔镜王后

白雪公主的故事是《格林童话》中最精美的篇章。咱们起头剖析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到底隐藏着哪些人们也许还不清楚的事情?

1、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形同虚设,未起任何效用,但似乎所有的读着都接受了这个究竟,对此毫无疑义。

这隐喻地象征了唯品会官网一种家庭格式:缺少父亲影响的家庭格式。

二、在这个童话中,保有魔镜的王后因此继母的身份出现的,她对白雪公主的毒害以及白雪公主在毒害中的成长是故事的主线。许多童话故事中,近似的小女孩都是在继母的环境下长大的,她们的生母被忽视了。继母是存在的,可是毕竟是不太普遍,而对乐峰网亲身女儿粗暴专横的妈妈却并不鲜见。继母,实在是这一类生母的象征。

三、保有魔镜的王后对白雪公主的嫉妒实在是妈妈对女儿的嫉妒,是上一代女人对下一代女人的嫉妒。当然,妈妈嫉妒的极端行为是极少的,但一般的嫉妒,却以不被人察觉的方式存在着。做妈妈的嫉妒,素质上是做妻子的嫉妒。

4、白雪公主七岁的时候,魔镜才对王后说,白雪公主超越了她。婴儿对妈妈是不会有太大的刺激的,也不会引第一次打更多的嫉妒,纵然夫婿十分心爱孩子。可是当孩子长大然后,她与父亲的关系愈来愈亲密,妈妈肯定要承受一种刺激和压力。

五、在王后的毒害下,白雪公主离开王宫跑到了森林里。从女儿角度理解,这是女儿回避妈妈压力时离家出奔的倾向,是女孩成长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出现的倾向。

6、七个小矮人的出现对于白雪公主有着重大的意义。七个小矮人既像白雪公主的伙伴,又像兄长,像掩护妹妹一样掩护她。进一步体验他们和白雪公主的情感关系,可能发现一种更为隐蔽的意义:七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关照与掩护带有父爱的意味,就像1个脆弱的父亲,不敢公开违逆妻子,只能悄悄的照顾女儿。这多是很多小女孩面对的父母与家庭现状。

7、王子是女孩抱负的爱人,找到了他,女孩才离开了父母,有了独立幸福的糊口。

八、王后手中的魔镜,或许是她内心活动的1个判断,是她内心的1个独白,是一份熬煎她的情感,是一种心理活动。

无论如何,不被这样的“魔镜”所熬煎,是每位妈妈都该有的智慧与品德。

与女孩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相应,妈妈可能也有一种某种程度上排异女儿的情结,咱们可以称之为“王后魔镜情结”。

就下意识而言,每位妈妈或多或少都有近似的情结。可是成功顺遂克服了“埃勒克特拉情结”的女人,相对于也比较容易克服“王后魔镜情结”。与之相反,则然。

“王后魔镜情结”的强弱,是有规律的:

起首,通常在糊口中对同性嫉妒心强的女性,也容易对女儿有更强的“王后魔镜情结”,由于这个情结的素质是嫉妒,它与一般的嫉妒心理有相似的规律。

接着,咱们发现,通常那些做妈妈心理不成熟的女人,出格是小女人特性统统的,尤其容易将逐渐成长起来的女儿当做对手。

再接着,咱们发现,妈妈与女儿年龄差距越小,“王后魔镜情结”就可能越强,这同一般的嫉妒心理也是相同的。嫉妒与相互的间隔成反比。

再接着,咱们还会发现,女儿由小到大,妈妈的“王后魔镜情结”在一按时间内是逐渐增加的。

当然,绝大大都妈妈不会像魔镜王后那样毒害本身的女儿,然而,她们可能在不自觉中排异女儿,出格是当她另有儿子时,对女儿的排异就在与对儿子的偏爱中对比出来了。

“王后魔镜情结”对于大大都妈妈,是可能被人类的文化抑制和克服的,而对于少数妈妈,却可能成为长久熬煎她的心理存在。

白雪公主是没有的,有的只是这一类的女孩子。她们像白雪公主一样得不到父亲的佑护,她们被1个缺少母爱的妈妈所排异,她们战战兢兢的长大,幻意料得到父爱,幻想许多善良汉子的掩护,像七个小矮人。最后,她们找到本身的真爱,找到幸福。这就是具有白雪公主相同运气的这类女孩子的人生,这类女孩,都可能深深地埋下了“白雪公主情结”。

“白雪公主情结”差别于“埃勒克特拉情结”,它是“埃勒克特拉情结”在一定环境下结出的出格的果实。“埃勒克特拉情结”可以使所有的女孩子都理解白雪公主。

只是,唾面自干的白雪公主,如果没有机遇的出现,那么,等候她的将会是什么呢?“白雪公主情结”看来美丽,实在薄弱衰弱,它很少造成踊跃行为的动力,也很少结出现实的幸福果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21:03 , Processed in 0.0945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