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3|回复: 1

冷漠之下 我们能否问心无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2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山2岁的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予援手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10月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有人建议通过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对此,有人持谨慎态度。(10月19日 人民网)
  小悦悦事件对整个社会的触动是深刻的,即便没有广东多部门开展的大讨论,事实上整个社会的大讨论也早已经展开。小悦悦事件绝不是一起偶然发生的个例,而是近些年一次又一次发生的冷漠事件的重演。
  对于冷漠的讨论显然也不是第一次,每当这样的冷漠被摆在公众面前,总有这样一种论调被提及,那就是在“彭宇案”和“许云鹤案”的影响下,如今的公众都已经不再敢去做好人了,人们普遍开始感慨“好人难做”,似乎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扶老携幼”的传统道德,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件需要承担极大风险和心理负担的事情,甚至当卫生部发布《老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时候,“好人难做”的借口竟然使这一公共卫生指南再次成为了调侃的对象。
  面对几度重演的冷漠,我们有理由去反思,“不敢做好人”到底能不能成为人们冷漠的借口。一方面,“好人难做”的案例不是没有,但在今天,这个“彭宇案”负面效应似乎有些被片面夸大了。无理的受助者、故意的讹诈者虽然有,但放眼全国也就那么两三个案例,结果却成了无数人不见义勇为的挡箭牌,这就是“不敢做好人”论调的吊诡之所在。
  毋须讳言,当今在见义勇为的制度保障上确实还不够健全。但问题在于,这能够成为的冷漠的理由吗?难道因为制度保障不够,冷漠便是理所应当的吗?这样的观点显然陷入了制度迷信之中,制度确实会影响人的选择,但制度不是万能的,人们行善的理由不会是制度,而仅仅因为他们是人。人,本该天生具有怜悯、同情、不忍之心,当冷漠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所要直面的不该是那些冷冰冰的制度,而是活生生的人。
  “好人难做”不该是冷漠的借口,若这样的借口能够成为冷漠者的挡箭牌,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正在开始失去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与关爱之心。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机会成为这样一个围观者,也可能成为被围观的人,冷漠与否,真正能够影响我们选择的不该是好人是否难做,而是在冷漠之下,我们能否问心无愧、一夜安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21: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值得讨论
  问好老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4 07:17 , Processed in 0.3738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