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若有所思

[原创] 撰写春秋 一竿修竹胸中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4 14: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撰写春秋 一竿修竹胸中笔

引用第19楼若有所思于2011-11-14 10:37发表的 Re:
撰写春秋 一竿修竹胸中笔 :
若有所思谢谢林泉联友的质疑
这么长时间 我都没发现 这个字我是打错了 一杆其实因该是一竿 我已更正
学之道 贵乎严谨......始信之 再次谢谢林泉联友
.......

谢谢不怪多嘴多言。

商榷:
撰写春秋,一竿修竹胸中笔
窃思:
此联似乎嵌入春秋书名。
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

一竿修竹胸中笔
忽然记起曾听说有人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直译成:肚子里有根竹子
对此七言句如何理解?

刍议或有谬误,敬请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6: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0楼(林泉) 的帖子

首先 若有所思欢迎林泉联友对此联的质疑
其次 若有所思不敢批评更不敢指正 因为若有所思学识比较浅薄
再其次 若有所思想就林泉联友的质疑谈谈自己的看法

联友说:此联似乎嵌入春秋书名。我以为:春秋并不专属于史书名 春秋也可代指历史代指四季 如甘洒热血写春秋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我想这个"春秋"不会被联想为史书名吧

联友说:一竿修竹胸中笔 忽然记起曾听说有人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直译成:肚子里有根竹子。我说,没错,肚子里有根竹子这是俗语的解读 因为 胸有成竹的原意本来就是指在画竹子之前在心中要有一副竹子的形象 "故画竹 必先得于成竹于胸中"这是文人的解读 至于它的喻意另当别论

对于一个联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读 这很正常

记得 对于宋祁的那一句很有名的诗 红杏枝头春意闹 自古就有争论 誉之如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毁之如李渔说 予谓‘闹’字极粗俗,且听不入耳......


若有所思举此例只想说明 人之喜好不同矣 正所谓一百个人看红楼梦会有一百个红楼梦 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至于 撰写春秋 一竿修竹胸中笔 究竟应该怎么解读 若有所思不敢妄下结论 还是留与各联友自己去解读好了......

以上只是若有所思的一点拙见 如有不当 敬请指教

再次谢谢联友 顺颂吉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0: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20楼(林泉) 的帖子

引用第21楼若有所思于2011-11-14 16:20发表的 回 20楼(林泉) 的帖子 :
首先 若有所思欢迎林泉联友对此联的质疑
其次 若有所思不敢批评更不敢指正 因为若有所思学识比较浅薄
再其次 若有所思想就林泉联友的质疑谈谈自己的看法

联友说:此联似乎嵌入春秋书名。我以为:春秋并不专属于史书名 春秋也可代指历史代指四季 如甘洒热血写春秋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我想这个"春秋"不会被联想为史书名吧
.......

小老头刍议并非质疑,旨在切磋,毫无恶意。

同意君“春秋也可代指历史代指四季”之说。

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词性、寓意和语法作用各有差异:

甘洒热血写春秋/句中的“春秋”似乎是君所言的“代指历史”;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句中的“春秋”似乎是君所言的“代指四季”;

那么,
撰写春秋,一竿修竹胸中笔/

中的“春秋”,在出句中的寓意当如何辨析?
若理解为“代指四季”? 此四七言出句欲表述的意境???
若理解为“代指历史”?  此四七言出句欲表述的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8: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所思先向联友问好
然后,请联友相信若有所思的诚意.我是非常诚恳的在接受联友的刍议.我知道刍议这个谦词的意思,我用质疑一词是从我的角度来说.因为质疑,是指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提出疑问,拭求解答.
我的回复,也是在提出我的看法,与联友商榷.
文人喜竹,自古使然.喜他虚心劲节,瘦骨嶙峋.但是真正能得其真味修到心性旷达旷观的又有几人.道古论今,无非那点功名利禄,但是,人这一生,又有几人能勘破勘透.正因如此,竹节竹骨才更显其贵.
以竹入联,有其象征意义.这是我的初衷.对于一个文人来说,笔耕不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不是一个文人,但也喜欢经常涂鸦.所以会心生感叹.也常常会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心境.
因此我想,像竹,品行正,笔行端,做到何其难,这是需要气度的.
在做这个联以前,我一直有如上所述的想法.但是做这个联,却是突然间想到的.
撰写春秋, 一竿修竹胸中笔, 我对它的解读是这样的,只要胸中有一竿修竹为笔,就能将春秋画卷书描.
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每个联友可能胸中都有一竿竹,每个联友的解读自然也不同.不求同,愿存异.
谢谢联友与若有所思切磋这个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19: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若有所思这么好的解答,受益于心也谢谢林泉的提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28 20:20 , Processed in 0.0890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