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5|回复: 0

武汉之行小记(天涯远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 17: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因了外甥女的婚事,我于今秋,再次来到武汉三镇,重游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古风韵和现代风光。那次行程虽已过多时,但那些日子里的许多记忆,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余音绕梁,故作此以记之。
一  武汉印象  
     武汉在我的印象里,不象西安那样城市方方正正,道路南北分明。既是住了很久的人,也难分清东南西北。武汉不仅是一座风景?丽的江南水乡,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那万里长江穿其而过,汉江的浪涛千里迢迢地从陕南来到汉口与长江相汇,浩瀚的东湖犹如一颗镶嵌在武昌大地上的灿烂明珠,为武汉增添了无限的风光。这些都无不使武汉以江称著称,以水域造就特色。而那荆楚的历史文化,楚辞的光辉篇章,黄鹤楼的千古名胜,又不能不使人神往。特别是那武昌起义的枪声,震撼了中华的地,使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燃遍全国,从而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创了中华历史上民主共和的新纪元。这一桩桩历史文化,无不彰显出武汉这个钟灵毓秀之地,人杰地灵之乡的神奇和伟大,也使这个正在步入当代国际大都市的江城更具魅力。  
      或许是基于此种因素,家姐从当年的武汉高等院校毕业后,没有回家乡西安的打算,也没有去其他城市,而是执意留在了下来,以至于后来将家也安在了武汉,许是对这个江南水乡的情有独钟吧!也是因了这一因素,我对武汉更有了一层亲情之感,甚至将此当做我的第二故乡了。因而,到了姐家,就犹如到了自己的家一般。所以当着外甥女婚嫁之时,我回武汉也是顺理成章了。
二   漫游汉口江滩  
     在外甥女办完婚事之后,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算是汉口江滩了。  
      记得原先来武汉时,姐家就住在江汉关附近,那时的江滩处筑着一道长长的防洪大堤。而如今,这条大堤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乃是兼具防洪与休闲娱乐功能的宽敞堤岸。堤岸上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和各式供游人小憩的坐橙,乃是当今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又为江城造就了一方独特人文景观。据说堪与上海滩相媲美,而其规模又是上海滩所不及的,可谓是沧桑之变。  
      漫步在各色地砖铺就的堤岸之上,不时的有江风拂面,轮渡声呜。再望那潋滟的江水,不禁有逝者如斯之感。堤边的绿树草坪,在阳光的荡漾下,唤发出盎然生机。成人在健身器材上不停地运动,孩子们则到处嬉戏。也许是时逢节日,游人如织,商贾云集,甚是热闹非凡。  
      在那汉口江滩之上,遥望长江对面,便是武昌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各种雄伟的建筑物,缥缈在视线的尽头,犹如一幅沿江而竖的立体画面,壮丽而恢宏。在汉口江滩的这一边,又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树木成荫的汉口闹市街景。那“汉口江滩”四个大字,醒目地耸立于堤岸之上,直面闹市。我在这苍劲挺拔的字迹下面合影留念,欲将我的行迹,定格于相纸之上,成为日后回味的写照。  
      我乃匆匆过客,没能仔细游览那路灯,地灯,和相隔于地砖之间的玻璃地面,以及各类诗文,人兽雕塑,水池,喷泉等各式建筑。也许这儿的夜景,定是波光粼粼,华灯璀璨,要比白天更胜一筹呢!   
三   重游长江大桥  
      今天,在“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另一面,也就是汉口江滩的一边,又建了座大桥,好象叫做“武汉长江第二大桥”。只是这座桥只行车辆,游人无法上去,也许是为了缓解第一大桥的交通紧张状况吧。  
      瞻仰长江第一大桥,忽然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词句,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年代,还作了首词,上阙几句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自从长江大桥将龟蛇二山连接起来之后,不但连接了武昌到汉口的交通,也带动了两岸的经济发展。虽然那时还没有开发经济,但却以伟人的气派,写出了“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诗篇。  
      长江大桥不仅气势宏伟,其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言而喻。我感叹这应是万里长江为江城的人们赋予的壮丽景观,乃是古城西安无以伦比的。  
      和我一起到江城的长兄,手指大桥的另一端,电视塔下的那座龟山说,这“龟山”就是秦腔《游龟山》里的那个“龟山”了!长兄是研究历史的,在西安交大图书馆做了一名副研究员,有好多研究成果,对陕西地方戏也颇为爱好。而秦腔《游龟山》乃是唱遍三秦大地乃至西北地区的著名戏曲之一,竟未想到这出戏原发自于江城的龟山之上呢!游龟山里面的江夏县就是武昌所在地,1912年江夏县改称武昌县。武昌的地名老早就有,但以前为郡名,郡治为鄂州,江夏属其所管。现还记得游龟山一些唱段,如:“有为父提篮儿卖鱼上岸,行走在龟山地起了祸端。父遇见卢总督公子之面,买去了娃娃鱼不给父钱。放恶犬将父的双手咬烂,差家人又打父四十皮鞭。多亏了江夏县公子来见,怀抱着不平事气愤上前。他一脚踢死了赛虎恶犬,叫骂那害民贼做事不端”;还有那卢公子的唱段:“儿打死人命未结案,民女又喊杀父冤。一案未了又一案,左右难住了田云山------”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古典戏,确也令人回肠荡气,寸断肝肠。可见江城的父老乡亲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由来已久,影响之大,可谓盛矣!还有那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时时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不正是对爱情的写照吗?想这长江大桥,横跨于龟蛇二山之上,将天堑变为通途,又成全了多少对痴男怨女对爱情的追求呢
四   再游黄鹤楼  
     在蛇山之上,长江大桥一端的桥头堡,其气势堪与大桥相匹配,令人叹服。从这桥头堡往前行,没走多远,就来到了著名的黄鹤楼下。  
  在没来黄鹤楼之前,就对这座千古名楼心怀仰慕。那是读了唐诗人崔灏的《黄鹤楼》诗,便对其有了朦胧的向往。这次再游此处,是对诗与景的重温和回味,更是对江城美景的亲身体验。  
      崔灏写的这首诗,连诗仙都为之叹服。据说李白到了黄鹤楼前,面对眼前美景,本想挥毫写出心中感叹,但当读了崔灏的《黄鹤楼》诗,竟提笔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而搁笔了。我国历代凡有景气的楼阁,大都有诗文做喧染,楼以文传,文以楼显。比如湖南的岳阳楼,便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留传千古,脍炙人口,这黄鹤楼依然如此,成为留传千古的名诗名景,黄鹤楼自然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  
      据说今日的黄鹤楼,已不再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了。那个公园管理者为使这楼的名副其实,别出心裁的养了几只黄鹤,大约是为了吸引游客的眼球吧。但我总以为,此黄鹤已非彼黄鹤,今人更非昔人了!记得我从当时的报纸上,读了一只黄鹤飞丢了的报道,后来好象又从哪里找了回来,还成了新闻的一条卖点。  
      养了几只黄鹤,增加了一个看点,或许能增加几许门票收入,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也是无可厚非。各地旅游景点门票一路攀升,物利趋动在所必然。多了几只翩翩起舞的黄鹤,该是“动”与“静”两种景点的融合吧。  

五  在江城的文化氛围  
     武汉三镇的文化氛围,是久负盛名的。这次去江城,在游览之时,没有忘记到江汉路步行街。虽然的商业气息在全国到处弥漫,但在江汉路步行街上的铜雕景像,既是反映了老武汉的生动画面,是历史在当今的再现,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更为这一地区增添了几处人文景观。只是对我这千里之外的游客,不熟悉武汉的过去,也从这几尊铜像中,透不出什么更多的历史文化的品味来。或许是出于“到此一游”的心理,和许多游人一样,拿起相机对着镜头使劲地拍照一番,留做纪念,可在日后勾起对往事的回味。  
      除了观景游览,我每日出门,在街上总爱买几份报纸回来,晚上细细的品读,或许这已是我长期养成的一种嗜好,竟也将这一嗜好带到了我的旅行之中。虽然姐家已订阅了武汉的早报和晚报,但仍是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要,在街上还有挑选的余地。我时常将报纸当做反映一个地区的“窗口”,通过这些“窗口”,读出这个大都市与时俱进的足迹,感受江城的今昔变化。以致于我回家时,不要其它什物,却硬是将厚厚的几摞报纸,扛回了家。也许是对江城的一种情结吧。  
      记得夫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乃一介草民,非智非仁,却留恋起这儿的山,这儿的水了。江城不乏有山,不乏有水。长江水,汉江水,东湖水,都是天之所赐,地之所惠。那龟山,蛇山,东湖里的磨山,更是得天独厚了。武汉从历史的长河走来,又向宏伟的将来走去,带着她的历史,带着她的文化,带着她的景观,还有江城的民众。在我离开的时侯,那种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只盼着那天再来江城,必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神奇的大都市了
七绝-武汉之行(四首)




(一) 汉口江滩



偌偌长堤汉口滩,风光绚丽好休闲。健身器上多游客,轮渡声声向紫烟。




(二)瞻仰长江大桥



横空出世大江边,飞架龟蛇气势悬。桥上车流桥下艇,连通两岸壮奇观。




(三)游黄鹤楼



千古名楼四海传,巍然雄立大江边。汉阳鹦武今何在?幽梦烟波忆逝仙。




(四)   游江汉路步行街



沧海桑田江汉街,百年广厦与今谐。铜雕几座书流逝,如织游人相互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14 03:17 , Processed in 0.0852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