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6|回复: 9

[心情] 不朽的音乐丰碑__肖七(列宁格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4 14: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2年3月29日的《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说:“我想写一部歌颂我们人民的作品,他们正在为战胜敌人而斗争,他们是英雄。写这部交响曲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人民的伟大,想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想到了人类美好的理想和人的优秀品质,想到绮丽的自然风光,想到人道主义,想到美。我把《第七交响曲》献给我们向法西斯的斗争,献给我们未来的胜利,献给我的故乡列宁格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Дмитрий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1975),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他与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一起被誉为“苏联音乐的三大巨星”,是前苏联音乐的旗帜和良心,也是前苏联音乐家所公认的精神领袖。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_______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yNjg0NTUy/v.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C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第60号),这是他在在卫国战争期间的重要作品。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居于家乡列宁格勒城中,《第七交响曲》是他于列宁格勒保卫战爆发后约一个月开始写作的,当时的他正作为志愿消防员在前线协助作战,前三乐章就是在此危城中完成的,至于最后一乐章,由于德军在1941年9月切断了列宁格勒所有的外界联系,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古比雪夫(kuibyshev),并在同年年底完成这部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将其命名为《列宁格勒交响曲》,以此献给这座英雄的城市。从创作时间上来看,第七号交响曲的确是因列宁格勒而生。

  这是一部四乐章交响曲,它的主题明确而具体,其形象和内容既反映卫国战争这一特定事件,同时又超越了这一特定事件的范围,从而对光明、理性与黑暗、野蛮的斗争作了高度概括。《列宁格勒交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用音乐迅速反映重大社会事件的突出范例,具体而言,《列宁格勒交响曲》除在战时唤起本国人民的斗志外,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念和决心,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战争年代里,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一直被理解为是“向法西斯主义的抵抗”,当时德国纳粹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家乡城市列宁格勒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将近一百万人由于轰炸、饥荒和严寒而死亡。对肖斯塔科维奇来说,还有什么比创作一部音乐作品,更能表现被长期围困而英勇不屈的列宁格勒呢?  

  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作品时,为鼓舞全国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军决定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列宁格勒就地进行首演,为此,苏联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时,德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可谓兵临城下。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苏军甚至直接动用军用飞机来运送总谱。在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在强大炮火换来的短暂宁静间隙,演奏开始了!士兵们走出掩体,人民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这一场景是苏俄特有的浪漫的英雄主义情结的一种表现,堪与当年炮火下的莫斯科红场阅兵相媲美。

  演出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这是因为托斯卡尼尼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的立场和在音乐的权威。当时为绕过德军封锁,苏军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在美国的广播演出再一次次震撼了人们,美国的“时代”杂志因此将戴着消防员安全帽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照片登在了杂志封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格勒交响曲》全曲约70分钟,是肖斯塔科维奇所有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苏联报纸曾经以肖斯塔科维奇的名义,对这首交响曲进行过解说:这是一部以“列宁格勒”为标题、每个乐章各有主题的交响曲。如果我们依循这些主题聆听,的确相当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换句话说,各乐章的主题都相当明确,几乎让人一听就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涵,因此有评论者认为:“与其说本曲是交响曲,倒不如说比较接近大型的组曲”,这句话可说为这部交响曲的特性下了颇为精准的注脚。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分别为:

第一乐章《War战争》,为奏鸣曲式,中庸的小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在发展部中,用了一个很长的“侵略插段”,先是很轻微的小鼓敲击,后出现由长笛开始的旋律,此旋律单调地反复了11次,每次的配器都有变化,气氛越来越紧张,使人联想到普鲁士的军队进行曲,据以前的解说是象征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这一段的“侵略插段”我国听众应该十分熟悉,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的背景旋律即源自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乐章《Memories回忆》,为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稍快的中板。本乐章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痛苦悲伤的情调。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因此第二乐章是“带有忧郁色彩的”。乐章开始的旋律虽然简单,但连绵不断地展开,又采用各种新颖的转调,反映出肖斯塔科维奇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主题,此后由单、双簧管的独奏,加上低沉的、叹息般的双音滑音伴奏,和由弦乐器产生的强烈的节奏背景,使旋律显得混乱。这一乐段与第一乐章的“侵略插段”有直接的联系,伴奏也因配器而显得干涩粗糙,使主题充满了焦躁不安的情绪,直到响起雄壮的号角声,预示着胜利的到来。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2: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乐章《The Expanses Of My Native land祖国的原野》,为柔板乐章。这一乐章摆脱了沉思与哀怨的情绪,气氛变为优美而明朗,仿佛是对他的祖国俄罗斯的赞颂,前后对比十分鲜明。乐章的开始是由木管和弦引出的小提琴,其富于感情的旋律是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接着是一个高雅的三拍子的田园舞曲开始,它先由第二长笛,然后是大提琴和小提琴,在沉重伴奏突出的音调中,带出使人振奋精神的、切分音符旋律;同时另一种令人着迷的双音符(这次是带点音符)形态驱策着音乐的前进。据作者称,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乐章中那高贵的和弦与那令人着迷的切分音符旋律相辉映,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主题逐渐变得热情奔放,最后又回到开始处犹如圣咏般的颂歌。

第四乐章《Victory胜利》,由不太快的快板转至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但是后人也有些人认为,本乐章的最后,是以一个响亮的、带有讽刺色彩的“弹拨”作为背景的小提琴的段落,作为一个改变情感的信号,速度由此慢下来变为雄浑的中板的、甚至是有些沉重的赞美歌,这音乐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一首沉重的悲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_______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yNjg0NTUy/v.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2: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其交响乐的艺术面貌而言,本曲中的“肖斯塔科维奇风格”是异常独特的,他在音乐语言上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如他的旋律常以古调式为基础,尤其是阵音级的各种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运用,以及在一个主题内经常的调式突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他的和声也很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甚至仅限主、属和弦),有时又异常复杂,富于刺激性(如由自然音列全部七音或由全部十二个半音构成的和弦);他还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他在曲式方面的独创性也很突出,对于交响套曲结构和各乐章之间的功能关系,从不拘泥一格,而是按构思需要灵活变化。

一般认为肖斯塔克维奇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者",无论是在作品形式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还是在作品对社会重大矛盾冲突的深刻反映上,肖斯塔科维奇都在其作品中显示出了他超凡的才华和精妙的技艺。肖斯塔科维奇往往满怀激情地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的重大题材,并且爱憎分明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决定了他的交响曲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内容。肖斯塔科维奇从来不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也不是一个回避矛盾的艺术家,他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急流之中,激动不安甚至是怀着巨大的心灵苦痛来体验和反映生活、鞭挞社会。他的音乐的主要内容都深刻地揭示了紧张的社会矛盾、心理冲突、敌我斗争,鲜明地表现了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人性与兽性的对立,热情地讴歌了为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不懈斗争和人心灵的美以及崇高的信念。

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肖斯塔科维奇是个悲剧性人物,体现在其音乐作品中,他不仅在音乐中进行着深刻的人文思考,也表现为对悲剧思想的描写,不仅描写牺牲带来的痛苦,也描写优秀高尚的人的死亡。不过,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也表现出对进步力量最终必定战胜凶恶的黑暗势力的坚定信心,无论是反映人类的悲剧还是个人的悲剧,肖斯塔科维奇总是赋予它一种社会力量,把它转化为向美好理想奋斗的动力。由此看来,肖斯塔科维奇遵循的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悲剧美学,诚如他自己所说:“悲剧内容应该贯彻正面的思想,就象莎士比亚的悲剧充分肯定人生的悲愤之情一样。”因此,他的艺术应该归为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也正是基于此,他的音乐才能真正成为20世纪的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2: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的贝多芬,指出他的作品的英雄主义和史诗风格与贝多芬一脉相承。但肖斯塔科维奇毕竟不同于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有着一种从人到神的超验性,他把人世间的苦难远远抛在身后,在憧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国中表现出幸福、和谐、安宁的审美意境。但隐隐约约,我们仍然在这种境界中不时感受到庄严与崇高。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则始终是俄罗斯民族的,人性的,它永远立足在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直到最后一个音符,他和他的民族还一同感受着苦难,并且把这种苦难的声音饱蘸心底流出的血和泪写在他的旋律中,因此,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情感倾向,而这些情感又往往是沉重的。

肖斯塔科维奇成长于战争与社会动乱中,童年记忆中残忍屠杀一直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俄罗斯封建帝国的灭亡,以及经过短暂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而苏维埃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的形式主义,这些复杂动荡的社会,使肖斯塔科维奇不得不为斗争而创作。二战使他战争中的音乐战士,他的每一部交响曲都离不开英雄形象的刻画。在西方音乐史中,表现英雄性的作品及作曲家有很多,但真正在交响乐中以表现英雄形象为主要特征,并获巨大成功的是贝多芬和肖斯塔科维奇。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均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和通过斗争争取胜利的信念。围绕这这条主线,这位音乐伟人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英雄的形象,九部交响曲构成一套完整的描写英雄的史诗,这已被世人所公认。而对于肖斯塔科维奇本人及其作品,则始终充满着争议,甚至在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的回忆录中,也存在诸多的矛盾。但从作者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我们不难理解,就表达作曲者的理念而言,“表达方式”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也导致了作曲者的本意难以被聆听者准确理解,即使是如标题为“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曲》,对于其英雄形象的描写和结尾的寓意,现今仍是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当时作者创作《第七交响曲》的动机是什么,德军围攻列宁格勒一役,绝对是他创作《第七交响曲》最重要的触媒。假如我们想真正进入肖斯塔科维奇的内心世界,想从艺术中得到感悟,那么,用心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这是我们唯一的路。去听音乐吧,用我们一颗虔诚的心,一双净肃的耳。

(全文完___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12 07:55 , Processed in 0.1057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