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5|回复: 3

心理小品五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9 19: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好我”与“坏我”构成你的真实
            目前热播美剧《吸血鬼日记》中有两个个性截然不同的吸血鬼:斯特芬和达蒙。
            他们分别象征着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高尚与堕落。斯特芬是善,是光明,是高尚,因为他不食人血,而靠动物血维持生命,他懂得克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残忍与冷酷,并且对神秘瀑布镇上的居民怀有一种罕见的悲悯之情;而达蒙是恶,是黑暗,是堕落,他杀人不眨眼,嗜血如狂,他不惜玩弄猎物,使她们乖乖地被他操纵于掌间,满足他的娱乐和食欲,他生活腐败堕落,毫无目标,如同行尸走肉。
            当女主角艾琳娜遇见这两个帅气逼人的吸血鬼时,她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弟弟斯特芬,显然,斯特芬温柔,知性,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符合她心目中绅士的形象,而脾气凶残的达蒙简直就是个恶魔,无论她和斯特芬走到哪,他的纠缠和破坏就跟到哪,实在令人讨厌。但是,看似一无是处的达蒙,并非完全没有走进艾琳娜心里,刚开始他令她反感,渐渐地,变成好感,再渐渐地,变成喜欢。。。
            其实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双重人格的现象,即“好我”与“坏我”同时存在于一个人体内,只是浮在表面的往往只有一面。同为吸血鬼,两兄弟皆有着嗜血的残忍本性,这一点永远不可磨灭。但斯特芬在最初变成吸血鬼的时候被女巫施了诅咒:将一辈子保持善良的人性。于是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他像个先贤圣哲,一日三省,不断反省自己的原罪,告诫自己要压制内心的邪恶,不能伤害无辜,在自省的推动下,他的思想境界与日俱增,“好我”被他无限放大,成了他性格的主流;而达蒙从不去反省,去悔过什么的,他从来把享乐至上看做人生头等大事,他深知一个吸血鬼只要不去想就可以避免很多烦恼悲伤,所以当看到弟弟斯特芬经常因为自责而眉头紧锁,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嘲笑他的“瘾君子”行为。的确,比起斯特芬,达蒙活得更潇洒,自在,也更符合一个吸血鬼的本质。
            但他们的另一面也没有完全隐藏,总有些时刻,他们不得不面对那些不愿被自己承认的性格。在斯特芬被古墓中逃出来的吸血鬼迫害的那一集,艾琳娜为了救他,增强他的战斗力,主动破腕让他吮吸,在鲜血流进他嘴里的那一刻,他压抑已久的凶残瞬间苏醒,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经历着内心善与恶的斗争,常常忍不住想吸食人血,甚至差一点要了一个女孩的命,达蒙和艾琳娜齐心协力帮他渡过难关。你可以追求“好我”,但请记住它不是全部。同样的,自诩“毫无人性”的达蒙,之前虽然一次又一次地破坏弟弟和艾琳娜的感情,但每当弟弟身处险境时又会挺身而出,化险为夷,他得知凯瑟琳{女吸血鬼}欺骗了他的感情一百多年后,也痛苦不堪,一度颓废。他渐渐喜欢上艾琳娜,是因为她的宽容和理解让他感动,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渴望被爱的小孩,那就是是他的“好我”面,当他逐渐发现了这一面后,他也开始学会体恤他人,为小镇的和平付出了许多汗水,也因此获得了艾琳娜和斯特芬的深情支持。
            当你只愿面对“好我”时,你就是吸血鬼斯特芬,当你只愿面对“坏我”时,你就是吸血鬼达蒙,但最终,他俩都重新认识了自己,那样的他们才变得更真实,更成熟,你又何尝不是在人生的路上逐渐认清自我呢?
                                        二 幼儿时的完美感追求
           你可记得小时候吃饼干的事吗?当拆开一盒饼干时,总会有几块饼干由于碰撞磨损而残缺分裂,显得很不美观,于是,你像要消灭残枝败叶一般地消灭那些不全的饼干,然后才乐滋滋地享受剩下的完整的饼干。
           你可记得幼小时睡前听音乐磁带?当磁带运转到中间时,无论你多么急切地想听反面的旋律,你都强制自己等待正面的全部播完。同理,当你一盒磁带没听完却想听下一盒时,你也不得不等这一盒听完再去放下一盒。
           你可记得童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临睡前,总要在摆拖鞋这件事上花好长时间,哪怕眼睛为此疲惫,双手因此劳累也不觉痛苦,相反,若没摆成让你完全满意的形态就上床睡觉,你会连梦都丢失。
           以上三点我小时候都有过,今天突然想起,是因为看到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的一个观点:孩子六岁前有许多心灵发育的敏感期,譬如追求完美,热爱音乐,数学等等都有一个敏感期。这时候,如果大人没有过分地干预孩子的自由探索,并能合理引导,孩子的很多潜能就能得到充分成长,反之,孩子的潜能就会受到压抑,以后再去开发就很难了。
           幼儿时能自发地追求完美,且没被爱管事的大人阻断的孩子,日后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发展和彰显,从而更容易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尊重孩子的“精神胚胎”
        《钢琴之森》里的音乐天才之濑海是个天生与钢琴结缘的孩子,他小时候曾从窗台上掉下来,被屋后那一片森林保护,在他落下的地方,有一架废弃的钢琴,好奇的他用稚嫩的手指去触碰那些白白黑黑的琴键,一个个音符鲜活地跳跃着,在他干净的心灵里汇成自然的旋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钢琴旁成长起来,成了一个对音乐有着灵敏感应的人。最终,贫穷的他被一位顶级钢琴家发掘,他那被隐藏的音乐天赋一触即发,无人可敌,那些从小苦练钢琴,参战无数的孩子在他面前立马暗淡无光。
             在之濑海的体内,有一个“精神胚胎”,那就是对音乐的感应。我们知道,一个胚胎若想健康地成长,必然离不开安全的环境,一旦这个环境被打破,胚胎的发育就会受到阻止,从而停留在最初萌芽的状态。对于之濑海而言,那片宁静的森林就是提供给他那“音乐胚胎”的一个完美环境,他在那里只须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弹奏,自由地发挥那属于他的灵性,而不用受到家长,教师的纠正与束缚,他得以真正地走进音乐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那些从小被各种培训,比赛包围的孩子,他们拥有的只是技巧,没有创造。
             同理,那些一味被家长灌输以正确做法的孩子,他们虽避免了走弯道,但成长的能量却被压制了下去,没能释放,因而“精神胚胎”一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真正引导他们走向自我的指南针便永远地失效了。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精神胚胎”,其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家长应及时了解这一点,然后引导孩子去解开密码,顺乎自然是每个家长需要懂得的教育准则。
                                          四孤僻是对孤僻者的保护
         十七岁的三毛自闭到了什么程度呢?连跟家人一桌吃饭的勇气都没有。有些时候,我也会迸发一种逃避所有人,逃避所有声音的念头,完全地沉入孤独的情绪中,这是一种叛逆,对交流的叛逆,对理解的叛逆,只为求得一丝心灵的宽松。
         一个内向的人,其本身也是需要他人的关注和认同的,但他们有一个缺陷,就是不懂得表达自己,不善于向外界索取自己所需,因此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施与的多得到的少,这让他们感到委屈,不平,渐渐地自觉断绝这种关系。
         内向的人受关系干扰较少,与人群的距离较远,这样,实际上他们就为自己建筑了一栋安全的小屋,一栋适合自己的小屋,所以,不要误以为内向就不如外向,不同的人有各自适合的位置。
         同理,孤僻也并非一种可怕的心理状态,而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必要的时候,容忍它的存在,心灵才能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孤僻就好比孤僻者给自己打造的一艘小船,当得不到周围的支持和理解时,你只能暂时乘着它驶离岸边,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找回内心的平和,然后再回到人群中,以更健康的面貌融入社会。
         所以说,孤僻是对孤僻者的保护。
                                            五后悔是失效的罗盘
         你在海上航行,没有罗盘一类的方向测定器,就会迷失方向。生活中,没有信念的“罗盘”,就会做出种种错误的选择,一样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当你做出错误的选择后,再回头看时,你已驶离正确的港口,此时,后悔已晚,你手中的“罗盘”早已失效,谁叫你没能早一点发现它的价值呢?
         有时,也会走弯路,或做出不全对的选择,但那是你自愿的,因为你深知,另外的路,另外的选择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者说那正是你所需要的,你不求绝对的正确,但一定不能违背本心,这就叫握紧了生命的“罗盘”。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放手去争取,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不必为之后悔,因为,信念犹在,“罗盘”没有失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9 2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吸血鬼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0 17: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到位,问好呓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1 06: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4 03:25 , Processed in 0.1020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