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76|回复: 32

[注意] 学学练练第一期(主持人:苏三 百年孤独 蘅芷 )作业批改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23: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联版特开辟学学练练栏目,欢迎朋友们踊跃参与。

学练栏目每两周一期,第一周为答题周,第二周为作业批改周。由联版斑竹和佳宾轮流主持。

祝朋友们天天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23: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推荐)                                  对联中平仄声的分布规律
   
    平仄是否谐和是评价一副对联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平仄在对联中该怎样安排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平仄交替,是指对联的一边(上联或者下联)平声字和仄声字必须有规则的间隔使用。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相应位置的字平仄应该相反,即口诀说的“平对仄,仄对平”。关于对联的平仄规则,我们这里只学习五言和七言句中的平仄分布规律,这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对联形式。

五言联格律:标准格式有两种
A 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
B 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A)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鸟语答松籁==禅钟破谷烟  (B)

七言联格律:标准格式也有两种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A)
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B) 
   
    严格按照标准格式创作对联,当然非常好,但很多时候由于内容的需要,在字词选择上往往受到局限,于是,人们希望能有一种严格意义下的变通和宽松,所以,律诗长短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便被移用到对联上来了。即五言句子逢一、三位置上,七言句子逢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平仄可以不论,而五言二、四位置上、七言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明确、严格,不可含糊。

比如:出句:山如无骨空余相 [对月] “无”字处按照标准格式该为仄声,但因为是处于第三字的位置,所以平仄就通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挑一些朋友们的句子供大家体会。

对句:娇花多是喜温室 [磨刀霍霍]
出句:寸草何曾惧烈风 [布衣冷酷]  

出句:十万青山擒笔下 [扫冢人]
对句:三千流水入弦端 [百年孤独]

出句:当年小巷炊烟暖 [旁卸]
对句:此际高楼邻壑深 [如画]

出句:转身秋已攀篱上 [姑苏]
对句:侧耳蝉犹抱树歌 [一蓑闲]

出句:渔篓倒出三两月 [扫冢人]
对句:荷风唤醒一塘蛙 [子曰]

出句:一味泥香揉入句 [湘灵]
对句:满笺清韵绽成春 [梦儿]

        虽然对联的平仄规律可以做适当的变通,但对联声律上还是有一些禁忌,所谓禁忌,就是不能随便逾越的界限。对联一忌同声落脚 ,即对联上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一仄一平,且一般要求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非特殊情况不能移易。二忌三平尾,即下联最末三个字,不能都是平声字。这是为了避免声律上的单调,满足听觉上的审美需要。
   
    于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平仄安排既可以变通,又不能犯忌,如果不能兼顾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补救。当遇到平仄安排不符合一般规定的句子时,我们可以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上把另一个该用仄声字的易为平声字或相反,使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上恢复平衡状态,这一“拗”一“救”,合起来便称为“拗救”。
  
    拗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句自救”,一种是“对句相救”。因为本句自救比较常见,所以这里只介绍前者。
  
    在出现拗句的情况下,通过本句调整平仄用字来使平仄字的比例恢复正常的做法,叫做本句自救。比如: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式,如果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平平平平仄失替,这时,就必须用把第三字换成仄声字加以补救。亦即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也一样,如果第六字用了平声,就必须用第五字来救,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上句的第六字用了平声的“王”字,便在第五字处用了仄声的“降”字,这样就“救”回来了,这就是“本句自救”。要说明的是,如果上联是拗句,下联依然按照标准格式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期作业

第一题 典故练习:下列是一些古今历史人物对联,请在题后的括号里写出联中涉及的人物姓名。(每小题5分)

1、名士几人兼将相;使君终古识英雄。(朝代提示:三国)             (            )

2、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朝代提示:宋)       (             )

3、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朝代提示:战国)        (             )

4、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朝代提示:明)               (             )

5、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朝代提示:汉)                       (             )

6、一饭何曾思报答 / 双眸早已识英雄。(朝代提示:汉)                (             )

2、对句练习  (30分)

出句:秋声先落残荷上 [高山]

3、古句重配

出句: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  (40分)

注意:作业提交时间为 9月13~~~9月19日晚12时,完成请设置加密。
作业批改:第一题:蘅芷  第二题:苏三  第三题:百年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7: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8: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得分 86

1、典故练习

1)、名士几人兼将相;使君终古识英雄。(朝代提示:三国) (诸葛亮 )

2)、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朝代提示:宋) (岳飞 )

3)、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朝代提示:战国) ( 孟子 )

4)、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朝代提示:明) (史可法  )

5)、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朝代提示:汉) (韩信 )

6)、一饭何曾思报答 / 双眸早已识英雄。(朝代提示:汉) (瓢母)

典故练习题答案全部正确。得分:30分。问好冰激凌。

2、对句练习 (30分)

出句:秋声先落残荷上 [高山]
对句;鹭影依稀古渡头 [冰激凌]

秋声残荷,清逸中可品出三分苍凉,出句将伤秋的情绪借景物婉转托出,别具心思。对句构图虽美,情感表达却逊于出句,个别字词对仗也宽了些。评22分

3、古句重配

出句: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 (40分)
对句:沧桑历过不说难 [冰激凌][/hide]
对句意思承接得还好,历过沧桑自然是饱经世事,不同于纸上谈兵,纸上对沧桑不妥,另比照上联还是觉得略隔了些,评3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得分 74

答卷:
1、名士几人兼将相;使君终古识英雄。(朝代提示:三国) (诸葛亮 )

2、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朝代提示:宋) (岳飞 )

3、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朝代提示:战国) ( 孟子 )

4、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朝代提示:明) (文天祥 )

5、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朝代提示:汉) (韩信 )

6、一饭何曾思报答 / 双眸早已识英雄。(朝代提示:汉) (张良 )

批改如下:第4小题和第6小题所做答案有错(正确答案各是:史可法,瓢母)扣掉10分,本大题最终得分20分。问好红袖。

2、对句练习 (30分)

出句:秋声先落残荷上 [高山]
对句;月影又拂新柳梢 [红袖]

影:人、物挡住光线或映在水面、镜面等而形成的形象,梢:树木的末端,“月影拂柳梢”很有点空灵的味道,只是,时值初秋,“新柳”似不合时令。评22分

3、古句重配

出句: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 (40分)
对句:笔端写破始知难【红袖】
对句:世间行遍梦方空【红袖】

第一个对句:“笔端写破”似不通,一般只能说纸写破,这“纸上”如果是教人作诗写文章,那红袖这对句倒是可以,整联的意思就是:光看理论不行,得动笔,呵呵。。。评32分。第二个对句:且不说梦对始(实对虚)不妥,表达上梦方空的“方”读起来也别扭,倒是梦方圆合理些,这两句同样略隔,评3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得分 86
我来答题:
1、名士几人兼将相;使君终古识英雄。(朝代提示:三国)             ( 诸葛亮           )

2、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朝代提示:宋)       (  岳飞  三字者,莫须有         )

3、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朝代提示:战国)        ( 孟子            )

4、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朝代提示:明)               (   史可法          )

5、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朝代提示:汉)                       (  韩信 知己者萧何;妇人者,漂母与吕后          )

6、一饭何曾思报答 / 双眸早已识英雄。(朝代提示:汉)                (  漂母           )

典故练习题所做答案完全正确。得分:30分。问好耘砚。

出句:秋声先落残荷上 [高山]
对句:桂影常留丛菊间 [耘砚]

桂和菊都是秋日花卉,以此照应出句,景合境切,对仗也很工整。不过似这样单纯描景,情绪和感情上的承接显得单薄了点,评24分

出句: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
对句:浪中淘尽始为真 [耘砚]  

对句略觉晦涩,我实在无法把浪中淘尽和始为真联系起来,表达的是浪淘尽千古英雄,或者大浪淘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感觉没表达好,评3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耘砚的帖子我帮你设置了隐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三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苏三) 的帖子

三姐姐,我怎么看得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7 20:42 , Processed in 0.0922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