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81|回复: 14

[原创] 大佛下的的解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10: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佛下的的解悟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可以引申理解为人的生活能平衡于山水之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却常常牵强附会地把这句话与乐山大佛联系在一起,直到去四川实地游览了乐山大佛以后,对乐山乐水的理解才始有了新的升华。

    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下,经考证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史载唐代僧人海通法师为消除水患,造福民众,历尽艰辛,广募善款而建,值得一提的是海通法师为反抗官吏强行逼索,宁愿自剜双目,用浩然之气吓退贪官污吏,保护了修建佛像的经费,使气势磅礴的大佛得以修建,并在后来者的传承保护下,流传1200多年至今。

    凌云山并不高,毫不费力就攀登到了山顶,把我们的履痕印上了饱经风霜的沙砾、草地、台阶、方砖……凌云禅院内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的丹墙碧瓦掩映在绿翠浓荫之中,参天的古木楠树虬枝雄干,昭示着宝刹的年寿,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的石碑只能算年轻的晚辈恭立两旁。寺内供奉有袒胸露腹、笑逐颜开的弥勒坐像,造型优美、神态庄重的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还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等菩萨像,都是明代以前的古迹。感到意外的是在藏经楼下辟有“海师堂”, 正中立有海通法师手持佛珠的全身塑像,肃穆端庄,正气凛然,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保护捐款的坚定信念。我想,后人把海通法师与仙界菩萨相提并论,以此来寄托对海通法师的敬仰之情,也确实在情理之中,若是没有海通法师的以命相搏,又岂会有流传至今、傲立江畔的乐山大佛。

    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佛的的头顶,从上往下而看,并不能直接感觉到大佛的宏伟,只是看到大佛足下的游客象蚂蚁状地在爬行,于是顺右侧唐代开凿的的九曲栈道缓缓下行,瞻仰着巍巍大佛的雄姿和艺术特色,欣赏着石壁上的“经变图”等摩崖石刻,想象着佛像内隐而不见、妙不可言的排水通风系统……近距离的观察使人深感修建佛像时的工艺先进,技术高超,直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心中唯有张口结舌,不可名状之感慨,就说那两只走下栈道即能看见的佛脚,每只脚背上竟然可以围坐约百人左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抬头瞻仰,只见佛像的头顶直插云霄,在蓝天的映衬下颇有点道骨仙风,飘飘欲然。据说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史称“大佛阁”,可惜在战乱年代毁于一旦。至今在大佛两侧的山崖上能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为了从远处观察大佛的全貌和气势,我们乘坐游轮驶离岸边,到三江汇流处的中心停下,只见佛像背靠凌云山,脚踏三江水,佛相庄严,雍容祥和,冥冥中有一股看不见的作用力把人们的视线牢牢地牵住,令人从内心深处为之肃然起敬。经导游指点,发现受视角的影响,使乌尤山和凌云山两座独立的山体聚焦到同一平面内,远远望去恰如一座硕大的天然睡佛,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堪称一绝。我虽然不信宗教,但分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刹那间神清气爽,心平如镜,烦恼远逝,精神升华,进入了一种从来没有感触过的境界,自叹我在佛前是何等渺小。

    大佛巍巍而立,用千年如一的目光凝视着清风徐来,江水南流,兴衰存亡,逝者如斯……也给大佛下的我予心灵的启迪和感悟:山和水都是自然界的要素,山的内涵是厚重静穆,水的特征是深邃灵动,仁和智则是人们历来追求的至高境界。乐山乐水都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自在当事者心中,品格上能有所追求,心灵上能得到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诚如眼前这依山傍水的乐山大佛,自古到今游人们纷至沓来,顶礼膜拜,除了宗教信仰的缘故和乐山乐水的因素之外,更崇尚的是海通法师舍生取义,保护善款的壮举,佛在海通的心中,海通在人们的心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2: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俺有机会定要前往一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俺有机会定要前往一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4: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笨老汉) 的帖子

老汉带着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7: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带着你,等有人要买路钱的时候俺就不发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8: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乐山大佛,读柔木兄之文章,更有一番感悟。

宗教千百年来能在人们心中扎根,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佛教劝人为善的观点,我很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柔木兄美文,乐山大佛给予的心灵启迪与感悟令人深思。

美景到处有,但透过景色得到感悟,才不枉此行。

感谢柔木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小的时候,去过乐山大佛,那时候意识很淡薄,只是觉得它好大.
读柔木老师文章,对乐山大佛,对人生都有新的解读.
收藏老师这段话:
山和水都是自然界的要素,山的内涵是厚重静穆,水的特征是深邃灵动,仁和智则是人们历来追求的至高境界。乐山乐水都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自在当事者心中,品格上能有所追求,心灵上能得到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此文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也想去乐山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11: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袅娜于2009-05-14 20:47发表的  :
很小的时候,去过乐山大佛,那时候意识很淡薄,只是觉得它好大.
读柔木老师文章,对乐山大佛,对人生都有新的解读.
收藏老师这段话:
山和水都是自然界的要素,山的内涵是厚重静穆,水的特征是深邃灵动,仁和智则是人们历来追求的至高境界。乐山乐水都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自在当事者心中,品格上能有所追求,心灵上能得到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此文推荐.
先精华再细细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3 20:31 , Processed in 0.1065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