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8|回复: 0

《关于成联的思考》----我的对联观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19: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首先申明,我不会对联,至少在对联学领域还没有毕业,最多是个小学生。虽然我从2001年接触对联,也在网络对联论坛中扑腾了5、6年,获得过网络对联擂台赛一等奖,还担任过网络对联擂台赛首席评委,但于联至今我依然是浅尝辙止、不入门径。在网上接触对联,是从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音律平仄开始的。,随便陶冶自己一下,也当附庸风雅一回,还可以飘飘乎的和家人炫耀一番,这就很满足了。可是,到底是什么使我在这个领域里滞留了这么久呢?那就是探索。因为在对联的过程中总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我,然后自己总得不到解脱。
联登四境:入门、应对、成联、联话。
关于对联入门,我
想稍有文学基础的人,在精通者指点下,经过对联知识的系统学习,多则半年、少则三五个月很快就可入门。“对联本身是一种游戏,以此娱乐而已”的观点,是仅从谐巧性出发的结果,“联语,小道也,然社会应酬,文人雅士都用之,其声价亦高于一般礼品百倍”的观点,是仅从实用性出发的结果,“对联是诗中之诗”的观点,则是仅从文学性出发的结果。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基本观点是立足于对联的文学性兼及实用性,而一些现代学者视对联为“俗文学”或“民间文学”的观点,则是主要针对了对联的实用性与谐巧性。
如果说对联入门是对联登堂入室必经之途,应对是对课所必要的练习,那么成联才是真正的创作。
单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对联的三种特性之间似乎应是等价的,但联系到我们的文化传统及现实的价值取向,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些特性,对联文学性的地位便马上被凸现了出来:文学性强的对联无疑占据了对联文化的高端、体现了对联艺术的精粹。这里所谓的文学,主要指狭义的纯文学概念,这种文学性的对联,是用“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的语言,通过“题材的选炼、主题的开掘、意境的营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等过程,达到了一定“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传承了中华诗歌的风雅传统,是真正的语言艺术。
理论与创作总会交互影响:当代联学理论中,对联批评与对联鉴赏是相对薄弱的版块,而关于突出对联文学性的声音,长久以来一直淹没于“平平仄仄”的低层面论争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对联创作中直白的口号大行其道,枯燥的概念稳居主流。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对联创作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以网络联手为代表的联界“新生代”更是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作者正意识到“力避俗套”与“务去陈言”的重要性,丰富对联表现手段和开拓对联意境的尝试使得不少无愧于古人的优秀联作不断涌现。对联文化在其低端继续保持大众化的同时,高端必须回归到文学性的大道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12 04:59 , Processed in 0.4514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