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0|回复: 9

瞿希贤:无伴奏合唱<牧歌>_____3-4楼 混声/女声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5 14: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无伴奏合唱“牧歌”

瞿希贤

由东蒙民歌《牧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从一九五四年创作以来,已经三十年了。

在此期间,由于中央乐团及其它专业、业余合唱队多次排练这首作品,在不断的演唱实践中,个别地方作了调整。指挥们帮助我把它修改得更有效果了,演唱本身就是再创造,一首被作为保留节目的作品是幸运的,因为演唱者在不断演出中更深地挖掘了它的潜台词,而听众也由于多次的接触而加深了感受。这对于多声部的无伴奏合唱(与单旋律的歌曲相比)似乎更为有益。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受到了国内外合唱艺术爱好者的欢迎。人们希望我谈谈创作的经过及构思,并对作品作些分析。那我就试试看吧。

一九五四年,是开国初期政治形势稳定、经济欣欣向荣的年代。当时新中国的合唱艺术正处于建设的初期。我们的合唱队在训练中接触到不少西欧古典及苏联、东欧的经典作品(包括民歌改编的作品)。但是,还缺少中国自己的无伴奏合唱。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东蒙民歌改编成三首无伴奏合唱曲,其中有一首就是《牧歌》。

为什么我专选东蒙民歌呢?解放初期,民歌集子出版得不多。《东蒙民歌选》问世,顿时使我耳目一新。其中许多歌词都是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或叙事诗,而曲调则既有它的独特之处,又有能引起普遍共鸣的旋律美。它们既是民歌,又很象艺术歌曲,很有诗意,很有意境。歌词的文学美和音乐的旋律美融化在一起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激荡人心的。但开始我还只接触到谱子上的音乐。之后曾有机会趁会演之便,请内蒙老艺人、马头琴演奏家舍拉西亲自为我演唱了几首。但最重要的是,搜集这些民歌并把它们编纂成集的安波同志对我的启发很大,有一天,他到我家来玩,我拿出了《东蒙民歌选》,请他唱他最喜爱的几首,结果我们竟从头唱到尾。他把他认为最佳的杰作打上三个圈,其次的两个,再其次的一个。安波的声音是暗哑的,甚至是“难听”的,但是他唱得韵味十足,十分动情。就这样随便地唱,随便地聊,诗人兼音乐家的安波给我留下了诗意的感受。其实,我至今没去过内蒙,我对《牧歌》风格的体会主要来自舍拉西和安波的演唱,加上我想象中的内蒙草原生活。

最早我曾把《牧歌》配上钢琴伴奏,作为男高音独唱的曲目。除了最后一句的终止处翻高八度之外,词曲与原来的民歌完全一样。现在看来,它是之后合唱改编的一个雏形。通过配伴奏的实践,我探索了它的内涵和意境。

安波的原词只有两段:“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象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我把合唱处理成三段,于是原词显得不够了。而安波又远在辽宁,所以我只好就便,请海默同志专为之另配三段词。他同样在内蒙生活过,又是安波的挚友,这三段歌词与音乐非常吻合,似乎内涵更丰富了,色彩更多样了,不仅诗中有画,而且进一步强调了画中的人。他所写的草原牧民的心情,也正是我所感受到的五十年代初期的生活基调:生活多么美好!我们多么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

这首无伴奏合唱的结构很单纯:引子一Al―A2―A8―尾声。主体是原民歌(上下句十六小节的收拢性乐段)略加变化地重复三次。前面有前奏,后面有尾声。前奏先用女低音在低八度闭口哼出主要乐意(即民歌的开头四小节),随后男低音在下五度模仿、呼应,尾音停留在空五度上。前奏的意境是辽阔、空旷、深沉,音色是暗淡的,给人以苍茫之感。乐意中固有的××|×―|××|×―|的节奏,带有遐想吟咏的意味。无边无际,无拘无束。这就是草原的生活节奏吧?!如果前奏是远景,是背景,那么歌词的出现推出了近景。“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一句,用女高、女低、男高三个上声部构成和弦,省略了男低音,与前奏中低音区暗淡的音色恰成对比,让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象画面突出于镜框。第二句“羊群象珍珠撒在绿绒上”,用男低音在低音区稳重地托住所有的声部,意境宽广、安详、舒展,给画面增加了浓度和深度。这一段的主旋律都在女高音声部。第二段是对比性的乐段。虽然调性没有改变,但在织体与音色的运用上,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每一个声部有了更大的独立性,更多地采用了复调手法,使画面的色彩和线条更为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明暗、浓淡交相映掩,层次更多了。在音色的布局上,先由男高音唱出主调,女高音在高八度上模仿,而下乐句却由女低音(在比男高音高四度的位置上)作了回答。女低音出现在她富于表现力的音区,而且由于女高音的让路(休止两拍)和男声(用低音开放式和弦)的烘托,就更充分地展现了女低音特有的浓郁的柔美。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基本上和第一段相同,只是在下乐句中,男高音的对位声部似乎对中间段落作了回顾和综合,增加了三段之间的统一性,使第三段带有总结和概括的意味。

尾声出现在三段歌词都唱完之后,由独唱的男高音用“啊”引向高八度,在高音区的降B音上用假声延长后落到主音,和这个Obligato(似乎有点甩腔的意味,但又不完全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是主题的开头四小节轮流在女低、男高声部上出现,然后落在三度位置的主和弦上。全曲也许可以到此结束,但却又出现了女高音声部四人哼唱的:35|5?|5677|7?|它是一朵浮云飘向天边,还是一缕歌声被微风吹散?这就留给听众去想象了。最后一个和弦是主和弦上的大七和弦,更加强了曲终意未尽的感觉。在极微弱的哼唱下延长这个自然分布的富于共鸣的大七和弦,让它造成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4: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楼)&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

整个合唱的和声极其简单,基本上是功能和声。由于对位声部、所有的支声复调基本上取自原有民歌母体,因此既保持了全曲的统一,又加强了它固有的风格特点。我用了功能和声作为骨架,但又根据调式特点选用了一些副和弦,而且在引人注意的地方,尤其在终止式的进行上,回避西洋传统习惯的排列和进行,从而达到了在某种程度上渲染民族风格的目的。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内蒙牧民在历史新时期歌唱自己幸福生活的音画,应该赋予这首不知年代的古老民歌以新的生命。我想:多声部合唱和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和声复调的织体,是有助于传达这种新的生活气息的。

在无伴奏合唱的“调色板”上,由于排除一切乐器纯粹用人声来表现,能运用的音色只有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各声部及其不同组合。但又有开口闭口及不同母音不同发声法带来的无穷变化。这首合唱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人”的特点。我在构思上偏重写意,偏重在整体上写大自然的美,写人和大自然融合的和谐感。我在音色的运用上较为自由,但又有一定的安排,声部的进出、分合,都和乐思的呈示和展开有联系。到底是什么因素驱使我把笔落在这一行而不是那一行谱表上,我自己也说不清。自从安波给我唱了这首歌之后,再加上有过一次配伴奏的实践,好象在我的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这首音画的形象,我写它时没有经过多少思考,而是象和一个老朋友谈心似的,只要把心里的感觉都说出来就可以了。也许因时隔三十年之久已记不清当时如何构思,但可以说:它并非深思熟虑之作,却又是长期钟情于生活的结果。

不少五十岁以上的同志特别怀念和留恋五十年代初期。长夜难明之后的早晨,为什么不应该是历史上具有艺术魅力的年代?!那清新、那朝气,由于黑夜的对比而分外动人。我想这不是怀旧,而是对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的眷恋。让无伴奏合唱《牧歌》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见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4: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声___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改编:瞿希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4: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声___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改编:瞿希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5: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男声部的也有特色
所以特备一格来欣赏......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瞿希贤: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__3-4楼&nbsp;混声/女声视频

混声___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改编:瞿希贤   

指挥:____腾矢初        演唱:中国交响乐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5 23: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瞿希贤: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__3-4楼&nbsp;混声/女声视频

大胆的创新,别开生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5 2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瞿希贤: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__3-4楼&nbsp;混声/女声视频

少了男声部,让整首歌曲轻盈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瞿希贤: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__3-4楼 混声/女声视频

引用第8楼胭脂泪于2010-04-25 23:34发表的 Re:瞿希贤:无伴奏合唱&lt;牧歌&gt;_____3-4楼 混声/女声视频 :
少了男声部,让整首歌曲轻盈不少。

有道理
瞿希贤改编曲之计划是先由男高音唱主调,女高音在高八度上模仿.
但我看北师大合唱团这个女声版,其浓郁柔美度一点也不让混声........
对了,还有胭脂MM说的轻盈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5 02:56 , Processed in 0.1024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