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引用第1楼圈圈于2010-01-14 11:24发表的 : 写实了!
引用第5楼圈圈于2010-01-14 14:05发表的 : 我倒想把我在唐宋所陈述的观点转移过来。。 一、所以古人有说过,诗不学古,则为野体! 二、昨天晚上,我又深思到唐宋诗的区别,故而让我觉得唐人之诗展现出“吟咏性情”而宋人之诗则展现出“天与义”。宋代诗人对诗的理解有着本质上的认识,这也是宋人诗歌创作的主要追求目标。宋代复古文学的复兴,既是对科学、哲学还有各种理学的复兴!宋代文人既对诗进行了贬低,认为诗乃小道,但是自身又矛盾的指出诗乃天地万物之根本,乃大道也!无论如何。“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宋代诗人强调诗歌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有人大胆地提出:‘诗之道也亦已大矣’的命题。南宋谢枋得在《与刘秀岩论诗》中把这一命题发挥的淋漓尽职!其推论逻辑是:人为万物之灵,气又是人之精,气成声,言为声之精,文为言之精,而诗又为文之精,可见诗乃天地中精华之精华,所以与宇宙气数相关,于道最大!这一推论的前提见于赵孟坚天、地、人“英气”相通的说法,即“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其关于诗是人类精神产品中最有价值的结论,则是宋代理学家不会苟同的。尽管如此,理学还是向诗学作了让步,不过,诗学的胜利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因为诗的本质在宋人眼里与宇宙气数有关,所以宋人作诗便不自觉有了通究天文、符合天道的种种考虑。尽管诗人可以根据此观点论证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必然性,论证诗人不平之鸣的合理性,但宋人更多地倾向于诗情与天理的合一,而宋诗主理不主情的趋向渐渐形成,其根源实出于宋人对诗有一种‘诗道观’! .......
引用第7楼苍梧听风于2010-01-14 14:23发表的 : 你在唐宋又和别人争论了? 这是好事。一个年轻人不能做冬烘先生。要敢于争论、善于争论,在论战中提高自己的逻辑论辩能力,促使自己夯实文史基础,储备更多知识。我始终认为,没有比辩论更能锻炼人的思维的了。 但君子好辩,持之以道,不可失文人体统。切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5 03:24 , Processed in 0.1080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