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陆平是懦弱而怕事的,连年的战事在他的心底留下了阴影.作为一个小小的理发师,他无法与命运抗争,正像他自己说的:"人的命运就像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我无力掌握,也无法逃避",他的这种心态正是随时处在战争死亡威胁下的绝大数老百姓的的心理写照.
既然连逃避也不可能,那唯一可以保住小命的,就只有在面对种种不堪时而保持麻木.所以我们看到剧情开始的阶段,与他有亲密关系的俞棉遭到鬼子凌辱的一刻,他丝毫不敢流露出愤怒,他的内心一定遭受着苦苦的挣扎和折磨.当手中榔头敲在鬼子的头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终于将他从一片空白中拉了出来,一"失手",锋利的剃刀从鬼子军官颈动脉滑过,鲜红的血,刺痛了他的眼睛.
我们在看第二个镜头:骑大白马的胜哥因抵****军而惨遭杀戮,凄厉的惨叫,溅在脸上的热血,使陆平浑身打了个激灵,极度的恐惧,极度的悲痛,更加深了对鬼子的仇恨.然而他之不过是个理发师,他根本不可能也不敢以自身微波的力量来****日军的残暴.陆平是在抗战后当上"将军"的,然而,即使是在抗战期间,他有职有权,也难以想象他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事实上,陆平的一生都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特别之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回头再看陆平被迫与宋丰年来到日军军营为鬼子剃头,他脑中闪过的即是几年前与此相似的情景:那一次他的剃刀从鬼子军官脖子上滑过,而这一次剃刀滑过的是他自己的小拇指.此时的陆平,被咆哮的鬼子打过一记沉闷的耳光后仍然面无表情,然而他内心的坚决,透过荧屏向我们传来这样的信念:"我决不替日本人干活,决不!"
这是他唯一一次直面死亡而表现出坚绝的勇气.
作为电影中的点睛之笔,陆平的这一举动被赋予很高的意义.如果在这个如何抉择的问题上,陆平表现出的仍然是一味服从,贪生怕死,那他将毫无人格魅力可言.
嘉仪是爱他的,但女人都需要安全感.尤其在那样的年代.正如宋丰年在嘉仪婚礼上对陆平说的:“女人嘛,总得有个人罩着”,即已点明,一个女人在那样的乱世中生存的全部意义。
嘉仪仍然心有不甘,仍然心存幻想.婚礼即将举行的前夕,她让陆平给他做最后一次头发,幽幽地叹出一句:“表哥,我要结婚了!...你高兴吗?”语气中,太多的哀怨和期待.陆平清楚的知道:“....至少对你和你的父亲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呆想半天,他只能说“...即使我来的再早,也只是个理头发的.”
嘉仪还是嫁给了叶江天。当然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她的将来和她的父亲,但陆平的懦弱,我想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她的婚礼结束后,嘉仪寻找着陆平,看到他后,只是迟疑了片刻,便毅然地离去,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面对亲密的人的离去,对陆平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了.在与俞棉逃亡赶火车的时候,俞棉最终没有跟着他走,我想也正是因为陆平不是他理想的归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理发师不会给她有安全感.即便回头仍是沦落风尘,在她的心里,也比一辈子跟着一个在她看来窝窝囊囊的男人要好的多.
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并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即将结束,相别数十年后,嘉仪梦幻般的归来(注意:此时的背景是一个黄沙漫扬的雾天),陆平的眼神先是一楞,即而转为惊喜,尔后,强忍的激动,凄楚让他的整张脸都变的扭曲,虽然未有只言片语,然而,两行浊泪悄然滑落,拌着逝水的年华,无尽的祁盼,终身行单影只一起,拌着两个人的背影,渐渐的远去.
理发师便是那个年代,我们这些人的缩影.
梦笔
2006年5月17日4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