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6|回复: 3

不要迷恋“推荐制”,它只是个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9 1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弹铗客 提交日期:2009-11-29 10:55:00 访问:8 回复:0   
??随着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的逐渐出炉,这场被众多媒体冠以教育改革新声的新政也开始显露真容。近日,据凤凰网报道,已经有北大的老师承认,“推荐制”只是在高等教育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北大为应对清华五校联招,提前抢夺优生资源之举。也就是说,“推荐制”本质上就是“掐尖”。至于之前媒体炒作的“推荐制”为“偏才”、“怪才”开辟成才之路等等,纯属我等草民的无端臆测罢了。空欢喜一场,到底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当今教育已积弊沉沉,改革无从措手,但是从“推荐制”引起的关注程度和媒体过于善意的解读来看,民众并没有对教育改革失去信心,仍然善良地期待每一次教育新制度的出台都能成为解开症结的“庖丁利刃”。但是北大“推荐制”到底没有勇气为教育改革破题。
  
   北大“推荐制”从出台伊始,就聚讼纷纭。不过很多民众和媒体都把这项制度理解为北大选才新政。一时间,关于“偏才”、“怪才”的话题成为热点。因为大家还记得去年高考中出现的用甲骨文写作的考生,还有那个古体诗作文得满分的考生。当时媒体沸沸扬扬,背后的意思无非是想重复上世纪严重偏科的吴晗和钱钟书等人的录取神话。但是,国内众多名校装聋作哑。一年后,民众和媒体对于北大“推荐制”的解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应试制度选才空间过于狭小的不满,以及对改革的热切期待。
  
   也许正是这份热度,让我们晕了头。其实,北大在“推荐制”中明确要求被推荐的考生明年高考时填志愿只能选北大,被推荐的学生也不是免去高考,不过是享受减免30分的优惠。而对于很多“偏才”、“怪才”来说,高考仍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30分的减免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推荐制”的初衷原来无意于特殊人才。
  
   而第一批出炉的推荐名单中,成绩数一数二、不偏科、兴趣广泛、考试能力强等等,成了这些推荐学生的统一特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成绩唯上的应试教育思维的惯性是如何强大。
  
   在整个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业绩与高考上线率挂钩,校长声誉与名校录取率结合,老师的绩效与考试升学率绑定,那些成绩优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自然是校长老师眼中的宠儿。优等生和汲汲于升学率的校长老师结成了利益同盟,而成绩平平的“偏才”、“怪才”学生天生就是弱势群体,不入法眼。在应试的指挥棒下,教育逐渐板结成“唯成绩论”的刻板体制。在这次推荐中,几乎所有的中学校长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学习成绩前茅的学生。因为,在这个体制中,其他的所谓素质都没法取得公信力,唯有成绩,才是实打实的。“推荐制”的“变质”也残酷地告诉我们,只要应试教育体制、理念没有改变,任何善意的政策都会变相为利益集团的分红。
  
   但是,这并不是说教育改革要造就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体制,把原来的体制推倒重来。当应试教育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考虑过考试选人制度的合理性?当我们斤斤乐道于吴晗、钱钟书等人的事例时,是否考虑到这只是特例?制度的本质是标准化。因此,想借助一项完善的制度来造就多样的人才,无疑是缘木求鱼。所以,教育改革的目的不应是注目于另一种制度的严密设计,而是要在改革现有的制度外,为体制外的人才提供平等的发展空间。如果把这样的模式也称作一种体制的话,我想是宽松的、变动的,而不是严格的、死板的。因此,大力推进教育的多元化是下一步着力的重点。
  
   所以,无论北大是不是有改革的动机,“校长推荐制”本身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不再倚赖现有的考试选人机制,而依靠校长以个人声誉为担保的推荐制。“推荐制”的确能为人才选拔的多样性提供思路。虽然对于“校长推荐制”存在着诸多批评:如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推荐程序的透明、监督而趋于公正。问题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和体制有关注“偏才”、“怪才”的兴趣,却没有容纳“偏才”、“怪才”的雅量,更别提成就“偏才”、“怪才”的可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15: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不平等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2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选上的学校,很郁闷的说,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07: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狡猾的人多,知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8 22:58 , Processed in 0.1013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