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8|回复: 2

『艺术』她们@蓬皮杜:女性艺术独立宣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4 02: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一直以展示与收藏前卫当代艺术作品为己任,2009年,它推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全女性艺术家展览“她们@蓬皮杜”,近8000平方米的空间里,集中展示了500件馆藏女性艺术家作品,创造了博物馆史上前所未有第一次。这是女性第一次不用以裸体的形象进入博物馆,还是将女性艺术家作品永远贴上了“女性艺术”的标签?
       蓬皮杜如此大动干戈,不顾“偏颇”之嫌,意在何为?有人担心策展人将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孤立起来,但策展人却认为她们创造了一种保障。巴黎的几个重量级博物馆,有罗浮宫和奥赛博物馆,前者的艺术收藏从古代至19世纪印象派发端前;后者接续收藏自印象派至1905年之前;1905年之后至当下是蓬皮杜中心的收藏范围。罗浮宫拥有35000件艺术作品,其中没有一件来自女性艺术家之手;蓬皮杜收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不少都是在最近4年买入的。法国也并非特例,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裸体作品中女性裸体占85%,同时,该博物馆收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只占所有作品的5%。
一次戏剧冲突
       策展人直言:“这是一次冒险。抛开男性,仅仅展出女性的作品是一种革命的姿态,是一次肯定的行动。蓬皮杜中心是前卫的。我们的文化之一便是做到与众不同。我们喜欢强烈的戏剧性,这将是一次意义非常的戏剧冲突。”

       整个展览的作品,以主题并编年的双重逻辑展开,有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设计等现当代艺术的所有门类。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第五层,“现代部分”陈列着1920年至1960年代的作品,主题为“先锋”。从最早的Suzanne Valadon的一幅画开始,包括有名的女艺术家Frida Kahlo、Sonia Delaunay、Dora Maar、JoanMitchell等。原本常年陈列的毕加索、罗斯科、德兰的部分作品并没有撤走,于是这些男性艺术家与女性先锋们相互呼应,历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史不同流派的此起彼伏。第四层“当代部分”中则完全没有男性的踪影,接续上层的“先锋们”,其中可以看到不少当下如日中天的名字,Sophie Calle、Pipilotti Rist、Annette Messager、Louise Bourgeois等等。
       有趣的是,就连展厅中的作品标签也一改当代艺术展中常为人所诟病的极简风格,细致地摘录了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表述,兼有策展人、社会学家、哲学家等的评论。一年的展期中除了安排紧凑的讲座、论坛、放映会等活动,展品也分几期轮换更新。可以套用女性主义艺术家团体“ 游击队女孩”(Guerilla Girls)的作品(1989年)来说,女性终于不用必须是裸体才能“进入博物馆”了。
另一种进入历史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策展人的鲜明并非简单的“女权主义”斗争姿态。虽然有激进一些的要直接证明她们更“优秀”,温和一点的则要挖掘女性特质带来的作品“不一样之处”。
       这次全女性艺术大展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重量级博物馆中的收藏和展示起到了革命性推进作用,然而它的价值并非为了说明“女性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恰恰相反,展览通过七个单元的搭构,从一个特殊角度(女性创作),将观众带入一个熟悉的世界。它所呈现的,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可以搭建出一个丰满的20世纪艺术史。在乎的不是创造另一个“更公平”的历史,而是细腻而扎实地展现另一种进入历史的可能性。貌似绝对的性别标准并非意在挑衅,而是在严格的限制中寻求对意义表达更纯粹、更清晰的界定。
艺术机构的存在价值
       蓬皮杜自1977年至2005年间,大规模的收藏陈列变动屈指可数。但从2005年《Big Bang》,2006-2007年《Mouvement des Images》展览以来,传统的“固定”收藏陈列正在演变为不定期更新的“长期 ”收藏陈列,人们也开始熟悉历史书写的“稳定”和“经典”在更新中成为又一个质疑、激辩的阵地。而2009年的这次大手笔引起了更为强烈的反响或反弹,也是博物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撤后一步再看“全女性艺术大展”,其意义还在于这个欧洲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收藏机构本身,在于他们如何定位、规划本身的核心存在价值。在通常只有三个月的活跃的短期展览之外,每隔一两年便将自己的收藏陈列彻底翻新,从理念、切入角度、展陈方式到出版传播等方面全部焕然一新,不可不说是气度可嘉。
       人们已默认欧洲大陆不再是当代艺术的最先锋所在,当代艺术创作的前沿,蓬皮杜中心虽说不可不看,但与2002年成立的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等其它先锋平台相比,略显迟暮,新锐不足。人们抱怨蓬皮杜(1977年成立)在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现当代艺术收藏机构的同时,也一步步伴着权威地位的巩固而显现出官方文化机构的臃肿和迟缓。然而这样简单的评判在对“最前沿”的追逐中忽略了蓬皮杜中心作为收藏、研究、传播机构的复合性。
       反观国内的现当代美术馆,近年来公共私人收藏方兴未艾。在一定数量的积累之前谈收藏陈列的角度是有些奢侈,不过如果允许未雨绸缪的话??收藏,尤其公共收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聚宝”,更在于为这种聚集的选择提供解读角度,并不断地对之反叛、质疑、更新。这之中,“偏颇”本身不可怕,反而可能获得另外意义上的清晰和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13: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应该去看看“双年展” 还是有很多惊喜地发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1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离孤独越来越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8 23:22 , Processed in 0.0903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