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6|回复: 10

北宋最成功的皇帝:去世时连辽国皇帝都泪流满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2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

  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消息从大宋传到辽国,彪悍的辽国君主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你说什么?他老人家怎么就过世了?"说着眼泪就掉下来:"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皇帝做到了这份上,大有"偶像巨星"之势。直到700年后,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爹不疼娘不爱】

  宋仁宗出生时,那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伸长脖子的文武百官大大松了口气--在他之前,所有的皇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取名"受益",5岁封庆国公,9岁为太子,13岁老爹一驾崩就改名赵祯,登基为帝。

  比起后世的九子夺嫡、你死我活,这家伙的好命,足以叫历代皇子们嫉妒。

  但殊不知,宋仁宗的少年时光,却过得异常艰难--他的糊涂老爹、那个签下了丢脸的"澶渊之盟"的宋真宗,竟然时刻担心大臣们会利用太子架空自己。他越看儿子,越有"被害幻想症":干脆,我先下手为强吧。

  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陛下还有几个儿子,能让你想杀就杀?"这才让真宗正视一个后果:杀了太子,就绝嗣了。

  太子一条小命虽然保住,可父亲的猜疑并没缓解。弥留之际,真宗满脑子都在想:这儿子不可信,只有把权力交给皇后。

  经过父亲的"严防死守",13岁的少年赵祯即位之后,也没什么舒心日子,最大的考验来自他的"母后"--章献太后。

  拜《狸猫换太子》的"戏说"所赐,人人都知道,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妃,而章献太后正是戏中的坏人刘皇后。但实际上,章献太后非但不是"奸妃",反而聪慧敏捷,颇有政治头脑。她理所当然地坐到了宋仁宗身后,垂帘听政11年。

  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就不想放弃;更何况,从深宫走到朝廷上的聪颖女子,前朝就有一个武则天。章献太后把皇袍披到身上,故意问大臣:"你说,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呀?"

  这个小动作让气氛紧张起来,太后和臣子开始了权力拉锯。好笑的是,双方打出的旗号都是"保护天子"。年少的赵祯,成了这两派斗争中的挡箭牌,也成了他们互掷的矛,皇位之上如履薄冰。

  如果赵祯只是个昏庸的草包,那倒罢了,日子混混也就过去了。但他偏偏在孩童之时,就能一眼洞穿父亲的宠臣王若钦"实是奸邪"。这样敏锐的孩子成了"夹心饼干",会有怎样的内心煎熬?唯一能让后世浮想联翩的是,在这11年里,他酷爱书法,一手"飞白体",练得极为神妙。或许,练字就是练心。

  也因此,赵祯成了一个异数--从吕雉到慈禧,中国不乏母后掌权,在她们身边长大的小皇帝,要么敏感怯懦,要么偏激残暴。但赵祯却有了对弱者的同情、对世事的宽仁。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北宋初年改革的走势--高潮短暂,余音很长。

  【短命的范仲淹新政】

  公元1033年,宋仁宗亲政。

  他太清楚自己接手的烂摊子:老爹当年爱面子、好排场,为了弥补"澶渊之盟"里受伤的自尊心,竟然一口气把"五岳"都封禅了。想当年,唐太宗想封禅一座华山,都因为太贵而作罢。可想而知,宋朝的国库消耗到了何等地步。

  宋仁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抓经济。对外平息战争,对内作风俭朴,从而扭转了经济颓势,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至此,他才腾出手来,寻觅合适的改革经纪人。

  几经斟酌,在群众中呼声很高的范仲淹,进入视野。1048年,宋仁宗宣布全新的"内阁名单":调范仲淹回京,任参知政事(即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一道主持朝政。

  范仲淹从政已经28年,改革在他脑子里酝酿已久,十大政策一挥而就--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宋仁宗当场拍板:准奏,全国执行。

  但是,仅仅1年零4个月后,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相继被调出京城,改革突然刹车。是宋仁宗不信任他吗?不。历朝历代,改革者如商鞅车裂、张居正掘坟,比比皆是,可小范毫发无损,"圣眷"不可谓不深。是政敌暗算他了吗?也不尽然。学几笔小范亲信的字体、造一封逼仁宗退位的假信,这样拙劣的政治伎俩,宋仁宗不会看不出。

  问题只在于,操之过急。

  有一次,范仲淹审查一份官员名单,不称职的都毫不客气一笔勾销。一旁的富弼看了不忍:"小范呀,你笔一勾,可害苦一家人。"

  范仲淹严肃地说:"不害一家苦,那就害了一路百姓苦。"

  富弼哑然了。不错,官员要严格选拔;可你只看一眼名单,又凭什么认定昏官呢?范仲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言简意赅地找到改革的目标,却找不到复杂精细的实施办法。面对那封假造的退位信,宋仁宗看到了潜在的危机:群臣惶惶,小范孤立,新政还怎么执行?他果断地叫停了。

  【文人最好的时代】

  范仲淹离去了,岳阳楼留下他文人的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宋仁宗不会离去,开封城延续着他政治的部署--文彦博,一个有些保守的大贵族,接替了小范的宰相职位。

  这一次,宋仁宗选对了改革的经纪人。此后的十多年里,文彦博以沉默而实干的姿态,把宋仁宗的改革意图,不动声色地贯彻了下去。和他一道的,是包拯、杜衍这批能臣。没有口号、没有激辩,小范的十大政策,一条条修改,变得可以操作了。

  1050年前后,文彦博觉得,宋仁宗在四川试点多年的纸币"交子",向全国推广的时机成熟了。陕西长安的官员"立功"心切,说干脆废止铁钱,只用纸币吧。此言一出,老百姓连忙抛售铁钱、抢购货物,长安经济陷于混乱。紧急关头,文彦博并没有强制推行"交子",而是拿出了自己家里的丝绸,来到长安:"来来来,今日我卖丝绸,只收铁钱。"一下子就稳定了民心。从那以后,朝廷再推广"交子",就没有阻力了,因为百姓对主政者有了信任。

  或许,宋仁宗这种含蓄渐进的方式,错过了大变革的可能时机,治不好国家的病根;又或许,这种方式的成功,过分依赖他个人的宽仁魅力,而令后世之君难以效仿。但无论如何,新党旧党的争议淡化了;日后改革的中心人物王安石提拔了;人才荟萃的一座高峰到来了--在"唐宋八大家"里,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以至于林语堂说,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很多年以后,激进的王安石改革失败了,宋神宗又恢复了祖父仁宗的温和改良做法,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辽国人或许不会懂得,他们敬畏的这个宋朝皇帝,为什么叫"仁宗"。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并造就了北宋一世繁华。

文章来源:历史回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1: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公就是宋仁宗时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2: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07: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明的皇帝,是人民的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9: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不想回这个贴,近年来喜宋乃至奴宋的不少,众口烁金,我说不过.
想想还是回吧:___
老辽泪流是真感情---------赵祯驾崩,这岁币还有没有得加呀?
若是金对南宋某皇帝驾崩肯定不会泪流-------自称儿皇的南宋诸皇,口惠而不实,儿皇帝那里有赵祯的岁币实在.
赵祯他仁又怎么样?!养兵百万又怎么样?!
我们算算他以后到北宋玩完的时间:___赵曙4年赵顼18年赵煦15年
满打满算才37年....37年到赵佶亡了北宋!"仁宗盛治"可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朝一代好过,不想明天嘛.金荡中原是照着宋的一贯软弱来的!
常说南宋苟安,其实苟安之策是北宋定好了的.
有宋最为耻辱的就是北宋之岁币,南宋之对金自称儿皇.
晨某身为汉族,每想都以为耻!
有回我贴的请千万不要说:___
明朝不岁币而加军费,把个国家都整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0: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岁币和北宋一年的税收作个数比较一下,就知道宋的繁荣了,那点岁币保人民安享富裕太平值得不值得。

至于,金灭北宋,要先看看北宋的战略态势,其实北宋的整个战略部署的重点都是在西北,精锐都在西北防线防御西夏,老弱残兵部署在东北。自契丹之后,北宋朝的各类军事策略著作,都是在讲跟西夏的攻防,那时女真实力还不在北宋的眼里。在北宋后期,整个边防态势是西北已经由守转攻,逐渐压迫西夏,假以时日,西北平定,再转向东北,收拾金应该是当时北宋朝廷的政策。可惜的是,局势并没如所愿,本来相安无事的东北边境,被金军偷袭得了手,这跟后来满族入关一样,都靠的不是真正实力。最后在北宋沦陷之后,西北宋军精锐尚全,来不及救援,但自此西北也成了抗金最激烈的战场,西北宋军给于了金顽强的打击,迫使金军退出西北而转向中原,只是在南宋后期,在西夏与金的两面夹攻之下,再加上后来蒙古的崛起,西北才丢失,而西北宋军转入四川,在抵抗蒙古的战役中也是这支自北宋传下来的军队做到了击毙蒙古可汗蒙哥的伟业。

我一直认为有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富裕也是兵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即使他先天不不足从立国一开始就是失去了良马产区和燕云军事要地,只能处于守势,并且杯酒释兵权,使他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但它连续对抗了契丹,西夏,女真,蒙古四个游牧民族的几百年进攻,并且消灭了其中了两支,而且在几百年的战争中一直还能保持当时首屈一指的文化繁荣与人民富裕,世界史上哪个王朝能够做到?没有优秀的政治家与军人,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强大的国力,这些都不可能做到。只是我们的历史把它放的太低了。所以说宣传的力量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金军南下事件,我们可以预言,西夏的提前灭亡和北宋夺取河西地区,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如果历史真能够给北宋充分的时间平定西夏,并利用河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或许整个两宋的历史,都会换一种写法。

遗憾的是西北军力的强大却并没有让北宋免于灭亡,对此我们只能很遗憾的说,这是北宋军事大战略上的失误,澶渊之盟以来,北宋战略防御的重点渐渐的西倾,宋辽之间漫长的边境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而一直为宋朝统治者所倚重的“八十万禁军”,也早已腐化不能战,终于使北宋的国土防御出现了“失重状态”。到辽国灭亡金朝南下的阶段,宋朝的北方防线不堪一击,被金军很快兵临汴梁城下,而强悍的西北防线却面临着金军与西夏军的两面夹攻,终于被西夏和金联手击破瓜分,葬送了大好的西北形势,也使王安石的最后一丝心血付之东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痛心的事。”

以上转



但是作为老百姓,还是生活在宋朝好啊,也是读书人的好时代,没有太多的苛捐杂碎,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少的朝代,而且商业发达,娱乐生活丰富,还有足够的言论自由,这可比后来明好多了。

呵呵,我愿意在宋朝生活,汉强大而苛刻,唐上层繁华而民间实困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2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6楼:-___"把岁币和北宋一年的税收作个数比较一下,就知道宋的繁荣了,那点岁币保人民安享富裕太平值得不值得。"
这个说法不对,拿钱保平安是哪一个"兵力最强盛的朝代"(此句也是引6楼)能做到或希望做到的.
其他的有资料性.

握手...问好
我吃饭去了,二贴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晨峰于2009-11-04 20:48发表的  :
引6楼:---"把岁币和北宋一年的税收作个数比较一下,就知道宋的繁荣了,那点岁币保人民安享富裕太平值得不值得。"
这个说法不对,拿钱保平安是哪一个"兵力最强盛的朝代"(此句也是引6楼)做到的.
其他的有资料性.

握手...
.......


我想“拿钱保平安是哪一个"兵力最强盛的朝代”这并不矛盾。


了解一下宋太祖的出生,以及宋之前的唐末和五代十国的祸乱,所以宋朝立国开始就有许多迥异于其他朝代的作法,比如遗训不杀读书人,比如杯酒释兵权而不是诛杀功臣,以及党争不杀人等等举措,况且游牧民族要的那一点岁币宋朝完全给的起,而且一能免去兵祸战乱,二能天下太平社会稳定。

至于军力强盛与否,看看最被诋毁的南宋末期,在历史最变态的屠夫蒙古人的铁蹄下,东西方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即使是西夏与金,只有南宋顽强地抵抗到最后,抵抗了足足半个世纪,那后来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东西方大帝国的奥斯曼突厥也在蒙古的打击下,其以武功著称的国王被活捉,再看看宋朝,当时的世界上只有宋朝抵抗到了最后,并且是唯一击毙蒙古可汗的。看历史还是应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横向来比较吧。再说我那最强盛之后还有之一,你省去了,那就能误会了。即使那强盛不如蒙古,至少强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当时蒙古称第一,宋称第二,应该没有异议。再出土的宋代武备也提供相当的证据。我就不作举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7 16:32 , Processed in 0.1012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