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6|回复: 5

我寄诗心于明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7 08: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寄诗心于明月   

       一轮明月,款款走来,不见嫦娥翩跹起舞,也无桂树相随更无玉兔相伴,而是载满先人们的诗词,挂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引得无数诗词爱好者诗兴大发,文化的盛事和文学的春天叩击着诗人们的心魄。我也被这次大会撩拨的诗心荡漾,仿佛此刻的心也随着这枚月亮来到了会场,聆听着尤美的诗句和诗词背后那些风趣感人的故事。
      还是听“戏匣子”的时代,收音机里传来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首诗的注解。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同样是送别诗,却是两种劝慰、两种胸怀、两种感慨……我全神贯注地听着播音员的讲解,被古诗词的魅力所打动,羡慕诗人的才思,向往诗句中所描述的意境,渐渐地把自己融入到了古诗中,从此,诗心开始萌芽。
      懵懂的我虽不会写诗,却十分欣赏古诗词,特别是诗词的写作背景和风趣的诱人故事。记不得在哪里听说:苏东坡和妹妹苏小妹,两个人相互讽刺逗趣,哥哥:“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廊前。”讽刺妹妹额头大;妹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挖苦哥哥脸太长。瞧瞧,多风趣幽默。据传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一时想不起自己该怎样描绘美丽的景色,一怒之下随手写下:“一拳砸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壮观景色写不出,崔颢有诗在上头。”虽说这都是野史,却引着我步履踉跄向诗词领域探头张望,从而感觉妙趣无穷。
      如果从前对古诗词只是有兴趣,那么这次诗词大会我读到的古诗词精髓:不仅是诗词本身的文字功力、丰富内涵,还有诗人的胸怀和情操及人格魅力。崔护的“人面桃花”被后人演绎成一个曲折、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汪伦、李白的“桃花渡和万家酒楼”成为流传千古的交友佳话。类似的故事很多,受感动的也不止我一个。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佳句,被后人这样推崇与认可,正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喜欢古代的诗人,更欣赏他们精美的诗句,那些大气、豪放的诗句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不仅大人们耳熟能详,咿呀学语的娃娃,含糊不清背诵的竟也是唐诗;我喜欢他们诗句中的月亮,如同喜欢挂在诗词大会上的皓月一样,理解他们把月亮视为友人,可以与它饮酒,亦或向它倾诉。月亮是美的象征,诗的化身,它不在天上在诗人心中。是诗人追求美好的向往和内心丰富情感寄托。
      我最敬畏的人是陆游。初识陆游还是电影《风流千古》和那首《钗头凤》。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和一首哀怨的爱情词,成就了陆游和唐婉的千古绝唱。当我们衣着清一色灰和黄的年代,那部电影如一股电流热遍全身,诗人的才气更让我们羡慕和佩服。电视大学毕业语文考试,一道填空题就是默写陆游的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多么伟大的胸怀,临终之时想到的不是儿女、不是钱财,而是破碎的山河和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我因错写:到死元知万事空,而牢牢地记住了这首爱国名篇和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被他的爱国精神所打动。
       近几年我们国家举办了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会,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坐在参赛席上的百人中,有小朋友和老人、有农民和警察、还有癌症患者……他们不单是对诗词的喜爱,还有一份坚守和传承;试题中的诗句从春秋到近代,虽已时过境迁,但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藏;挂在会场的那枚明月,承载的不只是诗人和诗句,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大会结束了,会场悬挂的月亮也飞走了。我的心也化作一枚诗星追随着诗月,奔赴下一个诗词盛会。
                                 2016年11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08: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心情依然澎湃。于是把去年的文稿发上来,以表一份诗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7 18: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也不错,姐姐发现没,有时过去的老稿件现在拿出来看,竟也染着沧桑呢 因为时间是过往的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8 06: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寄诗心于明月   
漫天情愫化彩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2 1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作品在《龙江文苑》刊发了,希望更多的人通过阅读红叶老师的这篇文字,对诗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诗心在,情更浓。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2 15: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泯灭,不会失传。它总会在继承中发展,有生活在就会有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3 18:23 , Processed in 0.1018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