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1|回复: 1

[分享] 戏曲受众远小于话剧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09: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戏曲,许多人都能脱口说出牡丹亭,西厢记等著名篇章,也能细数出戏剧种类:京剧,昆曲,黄梅戏等。但是许多人也仅仅只是知道名字,并没有完整的去看或是加以去了解。

在许多年轻一代的人的眼中,戏曲是老年人喜欢,不过现状也的确如此,戏曲表演时的大部分观众都是老人且数量不多。而反观话剧演出,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且观看的人数也多。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传承千年之久,为什么如今受众却远少于发展不过百年的话剧。

   传统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发展至今,服装精美,表演程式成熟,加之舞台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什么受众却越来越少?

从戏曲的本身出发来看,其区别于话剧的一大特色:角色行当制。戏曲中的生、旦、净、丑、杂五大行当,通过固定的表演程式和服饰,形象直观的给了观众关于人物形象的信息,例如端庄稳重,雍容大方的年轻女子就是小旦了,而在其身边的打扮略为逊色,较活泼就是贴旦了。戏曲的人物有其固定的舞台动作,服饰,妆容,观众虽然能够直观的了解人物身份,但是,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会降低观众对剧中的人物的认识热情,也不利于演员表演不同人物同等身份的不同之处。其次,对于人物的设定的好与坏,观众就能根据其妆容服饰一眼看出,少了内心的思索与猜测,不利于增加观众的参与度。而话剧人物们的演出服饰与现在的人们相距不大,人们对于人物的设定多了份思索,更加要求演员的灵活表演来达到观众对人设的认识。再有就是戏曲的演唱节奏以及歌舞动作都十分的慢,讲究不缓不急,追求的音韵美,以歌舞的形式对话,节奏较慢。但如今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快餐饮食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在这背景之下的人们也越发浮躁,平心静气的听完一出戏需要更大的耐心。而话剧的表演风格贴近写实,节奏较快,更能俘获大众。

从戏曲的剧本来看,其主要的题材大多是青春少男少女的爱情,历史典故或是伦理道德等。 在《红楼梦》中史太君曾评价戏曲的剧本都是一个套儿,大多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身份背景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是十分的相似,并且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都写的失真了,见了男儿便什么都不顾不管了。

的确如此,在看许多的戏曲演出时,主要人物出场后,情节加以铺垫后便能容易的猜出接下去的发展了。剧本的套路老旧,缺乏新意,而且在时代变换的情况下,许多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失去了其形成的历史背景,观众在理解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在缺乏对统治着明朝的宋明理学的认识以及封建思想对女子的约束来看牡丹亭,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杜丽娘会被管教的如此严密,竟连后花园都不能去。

反观话剧,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到中国后至今广受好评,它的题材就相当的广泛,不仅能够表演以话剧的形式历史剧,而且能够与当代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创造出或针砭时事或怀旧温情的故事,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且现代化的演义模式让观众没有距离感,更加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引起内心的共鸣。例如话剧《日出》,其展现出的社会的不平等,上层人们的生活骄奢淫逸,中层人们的冷漠谄媚以及下层人们的可怜发人深省,其与如今我们的生活也是可见的,虽然都社会上没有等级的区分,但是金钱作为一只衡量的笔还是人们划分开来。因此,话剧以其题材的新,广更加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还有就是对于戏曲的宣传,仅仅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上,我们知道著名的戏曲曲目,知道戏曲的种类,但是都是在各类教科书中得到,并不是自己去了解,要把对戏曲的理解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就应该要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力度。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文化产业的繁荣,许多经过包装,推广的文化产品虽说没有什么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能够带来很大范围的影响力及商业利益。

但是戏曲演出的宣传呢,许多小剧团的演出只是在特定的事件地点对特定的人群开放,比如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常常在庙会,街边演出,宣传仅仅只是戏台班子的奏乐声,提醒人们附近有了演出。而大剧团演出呢,在事业单位,学校等公共单位发放赠票或是发布信息等,没能对广大的市民宣传到位。

而话剧表演,凭借当红演员的出演,在网络公共媒体这一强有力的宣传,将作品包装好推出市场,吸引大量的人们的眼球。新媒体时代,信息轰炸下应该充分利用便利的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其独特的美丽,它的不同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虽然在各种文化交织混杂的当今,戏曲并不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虽然在传播力上远不及话剧,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经久不衰并且作为一种借鉴走出国门。传统戏曲作为我们的文化符号,反应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艺术水平。陈维昭指出:当中国文化界正在大张旗鼓地介绍、推广甚至全盘照搬写实主义的时候,西方正在寻求超越写实主义的途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成为其超越的主要方向,而中国戏曲演剧形态正可以促使西方戏剧实现艺术范型的转换。所以要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戏曲,戏曲不仅是一种值得享受的艺术,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骄傲。

话剧是后起之秀,戏曲是万年青,受众的多少并不能代表其价值大小影响力多寡。虽然话剧在现今受众方面占优势,但作为延绵了数千年的瑰宝,戏曲的根深深地驻扎在民族的土壤中,代代传承,其经典的文化内涵也能继续的沿袭,它比话剧更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因此,作为广大的观众,我们应多多着眼于戏曲,或许一人之力不足以扭转局面,但是戏曲的美多了一个人的见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2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和话剧我都喜欢。
去年底看了《牡丹亭》。关于话剧反倒看的少了。
醉人呀。看的痴了过去。那种美,蚀骨。这篇好。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6:10 , Processed in 0.0932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