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3|回复: 1

“离形得似”见功夫    (试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22: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形得似”见功夫------浅谈咏物诗联的一些手法
        
    在读《诗品》的时候,有这么四个字印象尤其深刻,“离形得似”初见这四字,到很有点惊艳的感觉,虽然这是很质朴的一句话,但当时确实是惊艳的感觉,平时读诗写联的一部分困惑,如坚冰烈日般,得到化解。
   这里的“离形得似”,不是说抛开形象,他还补充,“绝伫灵素,少回清真。”这才是“离形得似”的言外之意,翻开周振甫的注解,“所谓‘离形得似’,并不是真的离形,只是离开不能表达灵气和素质的形象。”“他的‘离形’是要抓住人或物的灵气和本质,要从人和物中悟出道来,要有妙悟,要‘清真’”。周振甫先生还举陆龟蒙的一首“白莲”:素?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莲池。无情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这首诗,就符合司空图的“离形得似”的看法,得白莲之神韵,而断不可移。在我们熟悉的孤山处士林逋多首梅花诗中,最得学士、读者赏识的,莫过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用于写形的,只有若有若无的“暗香疏影”二字,而后辈学者评此两句,“只可用于梅花,野蔷薇之流,焉得此潇洒标致?”作者以“疏”描写梅花神态,也是作者卓尔不群,不与平常“花”争喧妍的一种写照,以“暗”的清淡,来衬托人物的淡泊,并以水和月色,渲染梅花所处环境的清高冷寂,“暗香疏影”四字,尽得梅花之格调,这是“移形象外”的好处,作者的视线在“格”,此“格”是超越形象,充分赋予物体以人的品格和人的思想而得其“清真”
   在品诗读诗中,常见另外四个字“盛唐气象”,什么是“盛唐气象”?对此四字做结论的,为数不少,纵观各家说法,在我脑海中有这么一个印象,“所谓盛唐气象,就是以韵致取胜,托物寄兴,赋予死物以人格的魅力。”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其中的“寄兴”,也充分说明了“离形得似”“移形象外”的精妙,我们再看一首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也是大家熟悉的,以物托字,所谓有“兴寄”的作品,诗中状形之词,无非“垂?”,而此二字,也是以此喻显宦,个人认为在似与不似之间,全诗的兴寄点睛之笔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千百年来被人激赏,其附人之气,得蝉之神,赋蝉以诗人的高格和见识,这正是“离形”方“赋神”的一种写法。
    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之荣枯,人之春秋,若有草的生命力,任何曲折和跌宕,都是不能屈的,此草是人“韧”“顽强”的写照,“春风吹又生”是此联的精彩所在。不可谓不厚托兴寄。
    楹联的创作,脱胎于律诗的颈联颔联,其创作手法也和律诗有着互通的地方,很多优秀的咏物联,也深得“离形得似”之精妙,网络中,也不少这样的作品,我非常喜欢怀抱昆仑的咏物短联,其特点就在似与非似之间,取物神韵,言己情怀。我们来看他咏雪的一联:“始于纷乱;终作清白。”纷乱,状雪之飘落无序,也状人之心绪,人世之复杂,“清白”,状雪之颜色,更是状人心之清白,以物喻人,以神附物,雪之灵气彰显无遗。“吾体甘于足下面;此心鉴在水中央。”,不看题目,也能知道此联咏桥,“脚下面,水中央”六字,紧紧抓住桥的特点,而点睛之笔在于起首的人格化的“吾体,此心。”,借物论人,充分刻画了处于生活底层,而其心可鉴的人格魅力,言语清刚,要是此联脱离了人的感情,写得再细腻,也不过是“芙蓉如面柳如眉”一样的句子,美则美,实在无味之极,看来昆仑是深得“离形得似”“移形象外”之味,再看这一联,“几多寒暑不经意;无数风霜曾入怀。”,题目是老树林,寒暑、风霜,非是状貌,是以老树林的环境为衬托物,以“不经意,曾入怀。”等有赋予其人格化的语言,刻画了不畏艰辛的达者胸襟。
    拉拉杂杂说了很多,曾记得有诗话说咏物诗的三种境界,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这三者,通俗的看法是互相包涵,互相融合,很多诗词作品,往往是物境中也有情境,甚至还上升到意境,也有单纯的一种手法的作品,第一类的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也是写得很好的专写形容的诗歌,第二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第三类的作品就更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在对联作品中,更多的是第三类的联作,而我个人也有这样的看法,物境好写,情境次之,而上升到意境最难,这大概就是我的题目所说的:“离形得似”见功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2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堆雪:心同此受。注重心与物交互作用创造的艺术层次,谓之意境。意境这个美学术语似乎有些玄妙,但如果用简单一些的言语解释:“意”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境就是你所处的客观世界或虚空世界,如果将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意境了。

济南趵突泉景有联曰:“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声色形容巧妙,字间若带图画。超越现实的表达,往往能取得一种错觉和奇妙的效果。此联说泉水故意不直说是泉水,反而从泉水的声和色来侧面比喻。因为雪是从空中落下来的,不可能平地忽然堆起;而雷只在春夏长鸣,不可能四时长吼。化不可能为可能,所以奇妙,佩服作者的才思和不同寻常的观察力,这也是古人“离形得似”的常用的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9 03:05 , Processed in 0.0935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