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1|回复: 13

诗歌评论14号作品:阿。黎亚 简评阿九先生的《分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1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评论1号作品:
            文/阿。黎亚

·简评阿九先生的一首·


◎ 分手

一个小语种的湮灭。

那失传的深喉音,含混的句式,
两个通电的身体
幽暗而透明的文法。


那些专有的名词
不可复制,无法借贷,
坚拒一切金石家细密爬梳的考证。


        诗歌从来不是寻常的文本,这首以寻常到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词语“分手”为题目,诗人自然有其对词语更深层和别致的释义。
       开篇以小语种的湮灭为切入,以一种略带金属质感的惋惜结果紧紧抓住受众。也许作为闲人会更多去猜测那个灭失的小语种和分手之间的隐性联系,而诗人却似乎对此并不着急。他慢慢的开始叙述那个小语种的特色——深喉音,含混的句式等。这些具体特征的勾勒虽是简单到几个词组,却极其生动而具象,不尽让人猜测那个小语种是什么。诗人却在这里笔锋一转含蓄的点出小语种和分手之间的内在联系。“两个通电的身体”“幽暗而透明”这种直观物化的描写尽管落脚在一个词语——“文法”上却足以让人感受那种强烈的情感——来自精神深处的吸引和对峙。
       诗歌在第三段推进,深入到所谓分手必要的条件——曾经在一起——这一细节被诗人很巧妙的用一个句子勾勒出来“那些专有的名词”。的确只有曾经多么重叠过的生命才会拥有只属于他们的专有名词呢!继而深入“不可复制,无法借贷”这有将是怎样对峙的不调和啊。所以,分手似乎也只能是唯一的结果。
       如果一首诗歌仅仅这样逐字逐句的读出字面的意思和技巧,我以为就真的看小是诗歌,读窄了诗歌了。所谓为诗一定是最贴近心灵的文字,也是诗人给灵魂留下的那条生路。因此诗歌的容量是最具弹性的,一首优秀的诗歌也是一场作者与读者的博弈——作者既要抒发和阐述也要给读者留下必要的发散空间,让阅读不仅仅是接纳的过程,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再创作。所以,适度的“模棱感”和陌生感才是诗歌必备的要素,它们能更好的激发读者对文本的发散能力和欲望。就这首诗歌来看,这一点做的很值得称道,通过似是而非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题目里更抽象更深层次的情感。同事也通过高度概括却不失细节的描写,给读者创作出一片“看山似山又非山,看水似水亦非水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评论半天都没人贴出来,有人说是不好意思第一个发,其实有第一个了,我替阿。黎亚发出来吧!免得没人看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0: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家伙把好东西藏起来,明明是第一,弄得没有,害得我来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17: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0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0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阿 黎亚的好评,获益匪浅,谢谢支持诗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8: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月上湄梢) 的帖子

谢谢美女诗人帮忙

看来我们真是有渊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8: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月上湄梢) 的帖子

呀,美女版主说话算数不,我是第一啦~~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8: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柏拉图的小书童) 的帖子

问候诗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8: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铁砂掌) 的帖子

这位说话这么简练,不知道是不是在隐藏身份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5:34 , Processed in 0.0971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