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了趟陕西,主要是参观延安。在去延安的路途中要经过两个景点,一是黄帝陵,二是黄河壶口瀑布。 十六日早晨七点半,我们的小车从西安的飞鹿商务酒店出发,我们第一站是黄陵。 西安到黄陵有高速路可通,导游说正常情况下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陪同的导游是位年轻女子,做导游这行才三个年头,经验和水平都还欠缺,言语也不多,很令我们失望。 上午十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黄陵县,黄帝陵就坐落在黄陵县,我们来此是来瞻仰轩辕黄帝的。 轩辕黄帝是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我国从1980年开始,每年的清明都以国家的名义祭祀黄陵,而民间每年也进行这样的祭祀,只是时间不是在清明,而是在重阳节。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黄帝陵是在陕西西北部的某一个深山里,交通闭塞。今天到了黄陵县才发现,原来黄帝陵就坐落在县城里。 走进陵园大门,门内有一块平地,上面铺的全是三十~五十公分直径的鹅卵石,导游介绍,这样的鹅卵石共有5000个,象征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整个陵园分两个部分,山前是轩辕庙,是处现代建筑,一条横跨县城的一条河流的石桥连接陵园大门与陵园的主体建筑。过了桥就是三叠台阶,共95级,象征着黄帝的九五之尊。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在位于原始社会末期,取过几个老婆,生过好几个孩子,连尧、舜都是其子孙。 进入庙院山门,在轩辕庙门内左侧2米处,一株高大的柏树矗立在门前左侧,该柏树据说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现在冠名为黄帝手植柏。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 个国家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因为它已经有5000多年的树龄,这与黄帝的生辰是吻合的。古柏苍翠健旺,树干略向南倾,树高19.3米,胸径11米,七个人手拉手也搂不住树干全身,称它群柏之冠一点也不过分。 轩辕大殿是祭祀的主要场所,主体建筑就是那座祭祀大殿,该殿坐落在高6米高的三层石阶上。大殿建筑的设计出自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张锦秋之手,大殿庄严雄伟,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手书隶体“轩辕殿”三个大字。整个建筑为带天井顶式仿汉石型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由高4米、直径1.2米的36根圆形花岗石柱围合成40米×40米的方形空间,柱与柱之间无墙,上覆巨型覆斗屋顶,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象征着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铺砌,隐喻传统的“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普润华夏大地。根据汉代画像石复制放大的黄帝石像,庄严伫立在大殿的上位。游客纷纷在轩辕黄帝的石像前拍照留影。临到我拍照留影时,一外地女子带着她的孩子也准备拍照,可那孩子在身边转来转去,总是影响别人拍照,所以在我照的时候,我索性把那小男孩(约五、六岁)拉到自己身边,一起合影留念,既满足了我,也满足了孩子妈妈,因为我注意到孩子的母亲也举起相机连拍了几张。那个孩子真的好可爱,我很喜欢。拍完后,单位的同事们还开玩笑说,这是你的二宝。 整个轩辕庙的布局,疏密跌宕,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典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聪颖智慧,烘托出祭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隆重热烈氛围。方形建筑,高有十几米,四周是立柱(无墙)。 游览完轩辕庙,我们开始乘园区观光车去黄帝陵园,据说轩辕黄帝死后就葬在这后面的桥山上。 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该墓编号在中国所有帝王墓葬中排第一号,因为轩辕黄帝为中华子孙的始祖,排第一号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们一行4人在黄帝陵墓前默哀、三鞠躬,以表达我们对这位华夏始祖的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