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9|回复: 1

我看中美教育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些时候写的,教育,何谈呐!





                                               

近日,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严格管教两个女儿,“虎妈”列出的“家规”,包括不得夜不归宿、不得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得自己选择课外活动、不得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成绩必须拿A,除体育和戏剧外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必须排第一等各种苛刻规定,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虎妈”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虎妈”无“犬女”,虎妈的教育方法给全世界的妈妈集体打了一次鸡血。蔡美儿教授也因此获得“虎妈”的称号。



《虎妈战歌》一出版就引起美国的教育界的轰动,并随之引发美国教育界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中国式教育普遍认为这些(虎妈的家规)不过是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读书成长时必须给的一个奋斗目标,只有严格要求孩子并且加以管教才可成才,达父母望女成凤之夙愿,因为在中国的大多地区这些科目也是父母津津乐道的“育子女心经”,而像虎妈这样的却是偏于极端的例子;美国教育普遍认为孩子的发展要随着自己的意愿,父母不过是协助孩子达到这个目的,若是父母强加给孩子这些学习目标,就是不尊重孩子,是对人性的亵渎。目前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讨论随着蔡美儿教授以及她的《虎妈战歌》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虎妈战歌》的育儿方式被西方一些媒体把东西方教育方式拉到了比武场内——1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题为《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书评来讨论《虎妈战歌》。对此,教育专家认为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必要刻意去发掘到底哪种教育方法才是真正的“育女心经”。



随着论战日渐激烈,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蔡美儿日前澄清,引发论战的书摘是断章取义。蔡美儿强调,东方式的家庭教育如能配合母爱、理解和家长参与,肯定能帮助孩子长大后过幸福生活,她的书不是父母教育儿女指南,而是她为人母十余年的回忆录。而《纽约时报》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其实是蔡美儿已经招架不住批评,从最初的立场上被迫后退。



我们姑且不去追究蔡美儿的“育女心经”是否属实,由此折射出的中美教育问题倒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也启发中国大众对教育精神和目标等一系列理念问题进行反省和探讨。



留美博士、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在其所著的《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概括了中美基础教育的一些差异
——



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每一块土壤总有适合它的种子生长,每一颗种子也总有适合的土壤生存。地理环境的区别导致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也孕育出异样的文明和文化,从世界历史发展来说,美国是个新的国家,综合了各国的文化精要和宽松的文明机制,“美式教育”以其宽松、独立、创新的特点闻名于世,为美国社会培养了众多青年精英,并为社会各国推崇和借鉴;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传承,外来与本土少数民族的不断融合,文化体制上是封建统治的根深蒂固,“中式教育”以其严苛、机械、缺少创造性而饱受诟病,这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离不开的。但美式教育真的是完美无缺,而中式教育却一无是处吗?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认为,中美两国观察对方的教育模式存在“围城”的现象。美国教育推崇个性化受到中国家长、老师借鉴,同时,美国教育界近年来其实也一直在反思自身教育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两国对对方的教育看法往往都存有幻想和浪漫的想象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教育体制的革新和中西为用的双线教育,又随之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和城市都在强力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很多中国家长不在唯分数论,他们越来越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他们也会注意为孩子减负,特别是德育教育的推广,现今教育方式的多样也是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而美国教育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如由于过多地放纵孩子,造成小孩学习太放松,成绩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性方面的过早成熟,暴力事件的发生对于青年的成长影响巨大,美国式自由的教育也值得商榷。



很多人在对待中美教育方法时,采取了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极端态度,他们认为美国教育什么都好,而中国的教育就是误人子弟,就好像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殊不知,最好的教育应是在中国和美国式教育方式上取得平衡,应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我国的教育体制纵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也是几千年来一直传递下来的与我们的地理环境生生息息的人文自然考核制度,至孔子以来,中国的教育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人是活的,适应各种环境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虽然“科举取士”局限孩子的创新和思维,过分的放纵也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美式教育以鼓励为主,培养出的学生自由开放,思想活跃,独立性强;中式教育以严格要求见长,培养出的学生务实稳重,能吃苦耐劳。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不一样就去质疑中国的教育问题。毕竟,生活环境是异样的,社会需求是多元的,中国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因材施教不是空口说的,而是综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禀赋以及社会的需求施教,在东方的国土上,我们的教育体制亦是合理的,培养的学生亦能为全人类做贡献。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学习,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本身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在发展人性,而不是拿各种教育方式在比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归是好的,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我们理应更加理性,因材施教,善之而友之。虎妈的教育方式很明显不为女儿乐道,也是极端的教育体验,这也启发我们大多父母在面对子女教育上应该适度而教育,严格教育和鼓励独立思考双线平衡。


我们不能简单的评论哪一种教育方法合理和科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种教育方式也经历了历史的层层考验,每一种教育方式也在历史发展的车轮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教育方式上都是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趋近。纵观中美两国的教育方法,我们不得不承认,两种教育模式各有所长,最好的教育应是在各种教育的基础上综合学生自身的素质寻求合理的平衡点,达到中西合璧。父母与孩子在成长中理应是朋友,而非上下严格的等级限制,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途。用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吴凤琴的话讲,“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东方还是西方,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管理经验,结合各自的国情,才能使各国的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1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许多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基本都是在“戒尺”下成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4 00:56 , Processed in 0.0911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