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1|回复: 11

[灌水] 品联漫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0 11: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岭南有副半边联,数百年来无人能对,是故有人将此联刻于碑上,以待贤者。其联句为“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后来苏轼流放惠州,在途经广州时有人乘机提及此事,谁知苏轼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一块碑石一行字,仅一句上联而已!”
    到了乾隆年间,联苑名家李调元任广东学政,有人再次提及此联,不料李调元却说:苏东坡早就对上了。众人不解,李随后补充道: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故事说得有板有眼,难免不叫人信以为真。然而细细推敲,故事纯属虚构。作者为了抛出下联,在叙述中做了大量铺垫,进而使得全联无懈可击。
    应该说上联非常耐品。半山、半路、一溪便勾勒出了一幅十分美妙的画卷:山峰清秀峻峭,山腰云雾缭绕,山麓溪水蜿蜒、叮咚有声。堆积的漂石占据了大半个溪流,使得清澈可鉴的流水若隐若现。路的尽头被悬崖和溪流阻断,过往行人只好越溪而过。山的对面是一片开阔地,几所散落的村庄显得颇为宁静,垂柳倒悬,炊烟在和风的吹拂下正袅袅升起。
    这里虽没有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也缺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却仍不失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但区别彼名此字。

    马宾王指唐初大将马周,字宾王;骆宾王为唐初四杰之一。相传清嘉庆年间学士赵礼甫猎得此联,可他自己也无力续上,即便过去了几个朝代,仍旧无人配对。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时隔30年后的道光二十三年,清廷举行乡试,派龙主僖、龚宝连分别任贵州、云南主考,一直关注上联的学者叶廷琯借机续出了下联:
   
    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适会逢异省同科。

    上联虽说文字浅显,但构思颇为奇巧,且毫无斧凿之痕。类似于这样的联在当今网上大多称之为机关联。应该说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对联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从构思的角度来看,好的对联不外乎“精、切、雅、趣、巧、玄”。精是指联意精辟,如阐理联;切是指情感真切,如抒怀联;雅是指画面优雅,如意境联;趣是指语句风趣;巧是指构思巧妙;玄是指联句暗藏玄机,不为人轻易察觉。通常巧、趣难以分割,有人将二者归类为巧趣联。“巧”所以不能称之为机关,是因为正如军师行军布阵一样,如果他的阵法连普通人都能识破,那这样的军师只能算作狗头军师,非吃败仗不可,因此“玄”才能真正够得上机关联。

    庭前种竹先生笋,庙后栽花长老枝。

    解缙号称明代联宗,这是一幅关于他小时候的机关对联。上联为曹尚书有意刁难之作,句中“先生”双关,“笋”谐音“损”,所以也构成双关,如此出句便有了三层含意。年少气盛的解缙猜透了对方的心思,故而其对句也暗藏玄机。对句巧就巧在埋伏了“庙”字,如此长老的双关及“枝”谐音“支”和“知”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三番较量过后,这位尚书大人不得不心悦诚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1: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贵阳市青岩镇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云贵第一文状元赵以炯的故乡,同治进士、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李端棻为此特意写了一副贺联:
    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
    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青岩民风淳朴,三教并存,清代著名诗人周鱼璜也出生于此。周鱼璜文泉涌水,一生流传的对联甚多,且大多以机智、风趣见长,特别是他以联救人的故事更是成为千古佳话。
    康熙年间,周鱼璜在进京赶考途中见一书生欲投河自尽,于是问明情由。原来这位书生过于矜持,有些瞧不起陪他的挑夫,故此被挑夫的一联弄得一筹莫展。
    周鱼璜听后轻轻一笑:“人轻担重轻挑重。兄台且宽心,这有何难?”略加思索,便说道:“脚短路长短量长”。忽见江上行船,周鱼璜颇为感慨地说:“其实天地间对联比比皆是。”随即又吟出:水缓舟急缓载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云山、石达开均是天平天国的重要将领。据说他们起事之前冯云山曾为一个朋友理发店开张写了一副行业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石达开看后觉得下联过于平实,有头重脚轻之嫌,于是提笔改道: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一改也改得怪吓人的,可奇怪的是生意因此愈发火红了起来,理发店也因此聚集了不少英雄豪杰。改动后的上联设问,引人深思。下联看似未作回答,实则回答得非常坚毅、豪迈。也正因为这一豪迈的气势使得清廷那些贪官污吏惶惶不可终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09: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渔,清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剧作家,晚年曾自撰一联,极富情趣: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图画中

    一日傍晚,他偕同方丈登上一座小山。借着朦胧的月色,遥看远处的山峦,方丈突然有感而发:

    天近山头,到了山头山又远。

    出于本能的反应,李渔俯瞰了一下水中明月,即便吟道:

    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方丈的上联所见即所得,感慨也是发自肺腑,所以来得颇为流畅,而且寓意深远。“又”字看似平实,实则将个山头写得富有动感了。
    比较而言下联则稍嫌逊色。联中所以用“浮”,一则是基于观察的角度,二则是基于全联整体的考虑。值得商榷的是,既然是“浮”,自然无需“撬”这么费力,再说撬的东西大都为板状或块状之类的器物。可替换的字似乎有“掀”和“翻”,但个人觉得“翻”字尤佳。只有“翻”才显得象翻书一样翻得悠闲,乃至于爱不释手,越翻越“深”。
    水再深难比书本的深度,从学无止境这个角度来理解,则上下联便不至于有头重脚轻之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09: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人弄竹,心思挖空才出声。此联为一度活跃于九天联苑想笑就笑朋友所创,出句虽说韵律方面尚有待斟酌,但构思还是相当不错,语意也来得颇为自然。
    “心思挖空”为固定词组,但在此当属别解,“心思”为主谓结构。“才”字在句中可别解为“材”,即人们常说的“竹材”。不过严格说来“竹”并非“材”,而是属于草本。叶状、根须如竹的草其实很多。古人很聪明,把握不准时便以竹叶的形状造字,是故我国文字部首里便又多了一个“竹字头”。
    出句建议还是改“竹”为“笛”好。弄竹是过程,弄笛才是结果。文采、语感方面,后者明显占优。如另外选一个合适的平声字取代“弄”字,则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一个级别。
    至于对句嘛,看似难度不大,但可用的素材并不多,所以鄙人不“才”,恐怕得另请高人了。

——————————
小注:江边小隐联友认为,古韵中,思字动用时为仄声,如此则出句律上合乎古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5: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潇湘雨竹于2011-10-11 11:03发表的 :
赏读!敬茶!


多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5: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寅格,现代史学家,原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一道对联题便是陈老所出,联题为:

        孙行者

据说答得较为满意的只有“王引之”和“胡适之”,结果对“胡适之”的得了满分。其实陈老先生的标准答案为:

        祖冲之

    严格地说,“胡适之”是对而不联,而“祖冲之”则是即对又联,如果考生中有人对以“祖冲之”,恐怕对“胡适之”的得打八折了。

       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
       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这幅对联虽非出自什么饱学之士,但却与一位才子有关。
    相传,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一次微服出访,途中不料被村姑的一句上联所困,连日来茶饭不思。颇有戏剧性地是对出下联的恰恰是张府的一位婢女。虽说对句的“子”稍嫌不工,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很难再找出比此更佳的下联了。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对上述这两幅对联,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纯粹的文字游戏,然而正是这样的文字游戏偏偏又蕴涵了一些特定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6: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的语系很杂,即便一个界碑两侧相距不过几百米,方言也是大相径庭。然而在湖南邵阳城步长安营乡附近,却有不少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原来这一带有不少人是八旗子弟的后裔。
  乾隆五年,贵州总督张广泅奉命率两湖、两广及贵州五省官兵一万三千余人,分五路进剿城步横岭峒和莫宜峒起义军,血洗苗寨,惨杀五千余苗民,随后在横岭长安坪设立长安营。
    上个世纪末,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幅一百多年前的隐字联就发生在距离长安营乡不远的儒林镇。

         宅近青山□□
         门垂碧柳□□

    联刻在两侧长条石柱上,门上横额无字,为一“双凤朝阳”图。
    究竟所隐何字,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以致于历时一年也尚无定论。其实大可不必去猜,即便定了论,也不见得对。主人是不好说还是不敢说,是无须说还是有意效仿武则天的无字碑,抑或出于别的什么考虑,我们都无从可考。应该说数者兼而有之的可能性最大。
    早年曾有人试图修复维纳斯的断臂,可修来修去还是觉得断臂的维纳斯最美。
    虽说恢复了的隐字反倒失去了玩味,不过以下这两幅续字还真值得我们思考。

         宅近青山隐隐
         门垂碧柳空空

    隐隐、空空,在联坛上比较常见,可有人提出:初觉有理,实则文意欠通(隐隐写的是远景,与宅近青山显然矛盾),用语也不吉利(空空)。

         宅近青山隐凤
         门垂碧柳栖凰

    这幅看似不错,可有人认为这与横额的“双凤”重复,自然不妥。再说通常只有“凤栖梧”,又有谁见过“凤栖柳”呢?
    后来有人查证,联句出自李白《题东溪公隐居》一诗,其中有:“宅近青山同谢眺,门垂碧柳似陶潜。”然而这是否是个巧合,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应该说,这幅对联留给我们思考的实在太多了,或许这才是主人最初的真实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29 10:29 , Processed in 0.0929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