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46|回复: 12

[原创] 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 0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居住的大院里,最近是人来人往,夜不熄灯,尤为热闹。经打听,方知院中某君魂归道山,族中的亲戚、远方的朋友等都来奔丧。然令人不解的是,奔丧者表情和谐,笑容可掬,三五成群地坐在灵堂内打着麻将,寒暄家常,与我印象中的丧事有许多不同处。朱自清《背影》所述“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大体是说,家人去世后,精神萎靡,光景黯淡。然此君的丧事不是这样的,家属在院内大摆灵堂,予奔丧者茶水、糖果、瓜子等小吃作为招待。饭菜更是酒肉混杂,细看来张罗得有板有眼,犹如过节一般,幸而我乃国人,若外族见此情景,定会误会,以为是某种喜庆的节日呢。
  《周礼·地官·牛人》载:“丧事共其奠牛。”其意是丧事料理不能马虎和潦草。虽然,今人之丧事不能似古人一样杀猪杀牛来祭奠故人;也不能完全以周礼的礼数披麻戴孝;也没有古人奔丧的严肃性,盖因噩耗传来,很少看到以哭答使者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今人的丧事更多的被引申为一个聚会了,借家中长辈驾鹤西去之由,召集一堆在平日里很少联络的亲戚和朋友,滞留数日,小聚一番。当然,在聚会的同时,家属亦未忘用毛笔在一张张便条中记录着奔丧者的姓名及礼金的数量。
  夜幕降临,大院内夹杂着噪音,仔细听来,其中不乏大喝声;音乐声;欢笑声;喝酒声;麻将声;还有一些为了那鸡毛蒜皮之事的争执声等。噪音程度可直接扰人清梦,让人不得安宁。我身为他们的邻居,又不能对此大发雷霆,谁叫死者尊贵呢,唯有含着对死者的敬畏之意不了了之。但也有一些人,无法忍受这样噪音的摧残,拨通报警电话,声称居住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噪音污染,请民警同志过来处理。民警来后,也没有起什么作用,顶多就是让死者的家属收收音调,免骚扰到小区内的居民。
  第一天过去后,第二天才算是步入丧事的正题,因距离较远的儿女或亲戚都会在今朝赶到。但说也奇怪,那些从外省赶回来奔丧的子女,并不是按照周礼上所讲的那样。大多都是微笑而来,只有在灵位前上香磕头的时候才会嚎上几声,却很难见到他们落泪的。亦有落泪者,大多是被环境与同行人所感化而已。我曾听老一辈的说道“周化礼仪规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闻丧即应以哭答使者,然后详问父母死因,哭毕即着深衣戴素冠急归故乡,途中素食,凡过一处皆哀哭过境,到家则自门外号哭于堂上。如因残病、临产、生育等原因不能奔丧,则寄物以吊。历代,官员如遇父母大丧,一般皆须去职赴丧。”但是你仔细观察那些子女,不像是在外受过斋戒的,个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大腹便便。当真乃父母之亡,岂能与我瘦之?所以,奔丧吃素,已不在是当今“孝子孝女”所能遵守的条款了,更多的是把丧事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式化的东西。私以为,丧礼的内容与婚礼的区别并不大。若是要区分,则是看胸口和袖口的花色。丧事一般是百花和黑花,而婚礼则是红花。
  折腾了几天后,终于要火化了,丧事至此也算是要告一段落了。火化当天,直属亲戚都在现场,并早早的来到。在瞻仰其遗容后,尸体便迅速地推进火化炉中了,在火化尸体的同时,儿女亲戚皆纷纷落泪,这次的泪水是比较真实的。此后的几天和几月,多有朋友慰问。慰问的热情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直到儿女们又恢复了以往的状态,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之中,留下孤母或孤父在家。于此,我脑中又想起富兰克林的那段话:人一生中只有三样东西才称得上为真正的朋友即:老妻、老狗、现款。令人颇纳闷的是,子女和亲戚却并未排列其中。我想,这事也许要等我老了以后,才能真正明白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淡云孤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 0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在我们农村,丧事大操大办,孝女们还得请戏班,大宴三天。得请主事的,懂礼仪的长者来主持。一道道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生前不孝顺,死后人前装孝子贤孙的人大有人在。
一不小心,抢了个沙发~~~喜欢楼主的杂文,社会的进步需要投出一个个投枪,刺痛人们的思想,才会反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 0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天许多地方的丧事已演化成喜事了,有些地方办丧事还敲锣打鼓,真令人感到不解。

还好我们这里还保留了办丧事的肃穆气氛,基本上按照丧事的规格保持悲伤的气氛。

谢谢圈圈赐文,祝你国庆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1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0: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到的丧事中,还真没见过有说有笑的来吊丧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我母亲在世时问我:我死了后你哭不哭?我说我恐怕哭不出来。我对母亲又说,你在世时,我们会多尽孝道的,生前不孝,死后哭,都是假的,是哭给外人看的,虚假的很。
  这就说明,家里老人死了,哭是个应有的“节目”,无论是真心的,还是虚假的。但至于笑着到人家去吊丧,我还真没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4: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看不起的是,老人在世时,不屈看望,甚至不承担赡养义务,而在老人去世时表现的“孝顺”,这是一种虚假的表现,是做给活着的他人看的。人死了才这样,有什么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14: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梦里水乡于2011-10-07 14:28发表的  :
  最看不起的是,老人在世时,不屈看望,甚至不承担赡养义务,而在老人去世时表现的“孝顺”,这是一种虚假的表现,是做给活着的他人看的。人死了才这样,有什么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15: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孝,是尽自已的良心之孝,如今许多孝都变味了,令人心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城里,哪家死了老人,还真听不到哭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10 22:33 , Processed in 0.1141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