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43|回复: 5

[随笔] 读<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4 11: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1: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真惭愧,作为一个没有艺术细胞的人,过去根本不知道肖斯塔科维奇是何许人,在图书馆曾经看到过《见证》的内部版(1981年外文出版局《编译参考》)“蓝皮书”,也从来想不起来要拿下来读一下。非常感谢本论坛的网友们,转发了有关的帖子: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 ... yID=&amp;skin=1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 ... yID=&amp;skin=1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 ... yID=&amp;skin=1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 ... yID=&amp;skin=1,看下来,才知道这位大音乐家和这本书的意义。

学期课程基本结束了,到图书馆借了这两本书。主要读的是《见证》。

翻开书,先从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正文开始看。

这是没有章节段落的回忆录,絮絮叨叨,反反复复,读着读着,立刻就觉得进入到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场景,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的1917开创的新世界的生活场景:一些被认为是可靠的知心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在排除了隔墙有耳的前提下,彼此交流小道消息、政治笑话,讲一些平日里惹不起的大人物以及头面人物的八卦新闻,彼此用尖酸的词句来评论一切媒体上报道的大事件。

这本书是叛逃者带到美国后出版的英文版,所以有关它的真实性一直受到一点怀疑。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场景太真实、太常见了,即便是编造,也是这样的社会制度下这样身份的人才能编造出来的。

再读编者的序言、引言,以及《书信集》前言、书后语。熟悉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以及成就、为人的特点。我觉得《见证》应该是这位音乐家的私下回忆录。他那样的地位、那样的经历、那样的特殊身份,那样的性格,才赋予这个回忆录的那样愤世嫉俗、悲观尖酸的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不能说这本回忆录每一页都是有意思的,但是至少每翻10页就肯定有让读者忍俊不住的语句。

比如关于回忆录的:

一个人死了,别人就把他端上饭桌喂子孙后代。打个比方,就是把他收拾整齐送上亲爱的后代的饭桌,让他们胸前系着餐巾,手上拿起刀叉割死者的肉吃。你知道,死人有个毛病,就是凉得太慢,他们太烫,所以就给他们浇上纪念的汤汁??最好的胶质,把他们变成肉冻。可是死了的伟人体积太大,所以得把他们切开,比方说,鼻子另装一盘,或者舌头另装一盘,这样需要的胶质就不必那么多了。这样,昨天的大师就成了烹制的舌头冻。

又比如突然来一段有关苏联人普遍看法的评论:

这只是显出我们鄙视外国人和一切外国东西。病态的藐视是病态的谄媚的另一面。在一个人的灵魂中,藐视与谄媚是并存的。马雅可夫斯基是典型的例子,在他的诗中,他藐视巴黎和美国,但是他却喜欢去巴黎买衬衫,而且,如果爬到台子低下去能拣到一支美国钢笔的话,他也会愿意爬的。

为什么暴君往往被人们的想像为喜爱艺术、并且是艺术的赞助者?肖斯塔科维奇是这样分析的:

首先,暴君是又卑鄙又聪明又狡猾的人。他们知道,对他们的肮脏勾当来说,如果他们装出一副风雅饱学的模样,那要比露出无知、粗野的腔调有利的多。让那些动手干这种事的人、那些爪牙去当粗汉好了,爪牙是以粗鲁为荣的。

所有的走卒爪牙、谄媚之徒和卑鄙小人也无不拼命想要他们的领袖和导师成为无可争议的绝对的思想巨人和大文豪,这就是这些肮脏的谎言得以继续存在的第二个原因。

这一切都简单之至。假若领袖没有写过书,光会宰割人民,那他成了什么人呢?这用不着到百科全书去找答案,也不需要等待从下一期杂志上寻字谜的答案,答案很简单:他是一个屠夫、强盗。那么谄媚之徒也就成了屠夫强盗的走卒。谁肯承认自己是这种东西?人人都愿意自己清白,既然新的黎明已经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1: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1917开创的新世界知识分子的通病,肖斯塔科维奇只是寥寥一语:

和我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完全变了。命运使他们要为自身的生存而斗争。于是他以一个过去的知识分子的全部怒火为生存而斗争。他不再关心谁受赞扬,谁受诋毁。这些小事已经无足轻重。主要的是吃,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吃薏份生命中的甜水。把这叫做嘲讽是不够的,这是一个罪犯的心理。我周围有许多季尼亚科夫(列宁格勒的一位乞丐诗人),有些是有才华的,有些没有,但是他们同心协力,同心协力要使我们的时代成为冷嘲热讽的时代,他们成功了。

还有一段“祈祷文”也是非常的沉痛,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里普遍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主啊,请赐给我力量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事物。主啊,请赐给我力量去忍受不能够改变的事物。主啊,请赐给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别。”

对这段祈祷文,我有时喜欢,有时憎恨。虽然我的生活已临近结束,可是我既没有这种力量,又没有这种智慧。


他的回忆录不正是这种冷嘲热讽的产物?这不正是阅读时感觉到的那个熟悉的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3: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7 in C major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yNjg0NTUy/v.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9: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9月16日早晨,在防空警报炸弹的爆炸声中,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电台发表讲话:

“一小时以前,我完成了一部大型交响曲总谱的前两部分,如果我能成功地完成创作,如果我能把第三和第四部分写完,它将可以称作我的第七交响曲。为什么我要宣布这个消息?因为这样一来正在收听我讲话的听众就会知道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活还在照常进行着。现在我们都在尽力战斗着,苏联音乐家们,我亲爱的无数战友们,我的朋友们,请记住我们的艺术现正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让我们保卫我们的音乐,让我们无私地奉献吧。”

http://storage.live.com/items/2AD68E847410B9D9!1128?filename=1941%25E8%2582%2596.mp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12 05:00 , Processed in 0.1009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