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3|回复: 2

一次错过,即是这一辈子白来一趟的(经典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5 17: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次错过,即是这一辈子白来一趟的(经典浅释)经典
-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这是过去七佛的第一尊佛叫“毗婆尸佛”。什么是毗婆尸呢? 翻胜观,什么叫胜观呢? 就是种种的观想,种种的见,这就像《华严经》的意境,无穷无尽的观想、重重的见解。这尊佛是在释迦牟尼佛准备成佛的时候,修行了三大阿僧?劫满了就遇见毗婆尸佛,遇见他修什么呢? 修百劫相好。

  我们经常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就是释迦牟尼佛亲近毗婆尸佛所说的赞佛偈子。释迦牟尼佛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说这个偈子连续说了七天七夜,削了一支足站着,当然他已经修到那个程度,身见都没有了。若未来世的男子女人听到毗婆尸佛的名号,永不堕恶道,再不堕三涂了,恶道专指三涂说的,地狱、恶鬼、畜牲,所以地藏王菩萨说你闻到《地藏经》,再不堕恶道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说你闻到毗婆尸佛就不堕恶道了,我们拜八十八佛也拜毗婆尸佛,我在这里提出来,大家应当注重一点。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土,受胜妙乐。”

  这是《地藏经》上称佛名号的第七尊佛,叫“宝胜如来”,宝胜如来就是南方的宝胜如来,就是我们经常看见放生时的七佛。这个七佛的宝胜如来就是南方的宝胜如来,这个“胜”跟众生的“生”相同,密宗就叫宝生如来,显宗翻宝胜如来,有时候翻的音不相同,但是同一个佛。宝胜如来有个愿,他誓度恶鬼道,因此听到宝胜如来的名号,就毕竟不堕恶道,他看见恶鬼最苦了,所以我们放生的时候,放生池都有宝胜如来。听闻到南方宝胜如来圣号,就能常在天上受胜妙乐,不受苦了,这两个是相互比较的。我前面讲了,你不受罪了,就是享福了,不堕恶道就是生天上,就是享福。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宝相如来”,宝相是由体而说的,这个相我们前面讲释迦牟尼佛百劫修相好,佛佛都如是,要利众生必须要修百劫相好,阿罗汉不利众生成不了佛。还有禅宗讲,开悟了,就成佛了,距离还很远的,真的是大彻大悟,还得修百劫相好,何况还达不到那个地步。相好是修来的,说人家相貌很好,谁见了都生欢喜心,那就是福德,有些人大家见了就烦恼,他想求人家办点事情,人家也不高兴,有些人大家看了喜欢,他一说就很容易过关了,这一点我深有感觉。

  我记得在青岛湛山寺的时候,日本侵略我们,有位日本军人叫板垣正四郎,后来当日本的陆军部部长,他要到大殿礼佛磕头,我们跟他说:“你进殿磕头要把你的战刀摘下来,不能带着刀去磕头,你带刀去磕头,佛不会加持你。”他看看我们说:“武器如果摘下来不是缴了我的械吗?那样的话等于缴械投降的意思。”我们跟他说:“这是中国的规矩,你带着刀带着武器进殿是不行的。”后来他还是摘掉了,不然不要礼,不进去也可以。

  这是说我们见了佛像一定要恭恭敬敬的,除了佛有那么大功德力,能使你一见就生欢喜心,不论你怎么烦恼,当你见佛礼拜的时候,烦恼总要轻一些,因为你见佛的目的是来求断烦恼的,或者我们有什么心里不顺,情绪不好,念一念经,遇到倒霉的时候就求佛加持,享福的时候,他增长福。

  所以宝相如来给人什么呢?成就相庄严,这个人不久就能断惑,证真乃至于不流转生死了,证得无生忍罗汉,就得四果,这当然不是究竟的,每尊佛发的愿不同,这十尊佛发的愿都不一样。所以见了佛,你所得的果报也不一样,但是我们从第一尊佛到第十尊佛,每尊佛所发的愿你都具足了,你念《地藏经》不念这些佛名号吗?证了阿罗汉果,已经了生死了一半了,虽然变异生死还没了,但是他就不再造罪,断了见思惑了。没有不发心的罗汉,我们不是说他是小乘吗?但《法华经》说他都发心了,《法华经》说度一切众生都成佛,他只是心量不大,菩提心不大。有些学禅宗或密宗的人,认为自己即身成佛了,开悟成佛了,有些人轻视阿罗汉,也有些人说小乘人没有烦恼,大乘人烦恼都具足了,不过发大心的凡夫,发菩提心的大心凡夫超过小乘的圣人。但是要讲苦恼,减少痛苦、断烦恼的话,大心的凡夫可就不如小乘的圣人了。小乘圣人没烦恼,他断了见思惑。怎么讲呢?像菩萨来人间度众生,有没有烦恼呢?照样有的,菩萨对于他的见思惑不是断而是缚,缚就是压伏,不让他再起现形,用他的心力,用他的大慈悲心来制服。

  我拿虚云老和尚跟鼓山的慈舟老法师为例,因为慈舟老法师大慈悲心很切,一讲到戒律、讲到众生苦,讲到《地藏经》,他都会流眼泪的。虚云老和尚就不是这样子,虚云老和尚总是相貌很庄严的,他永远不会给你笑脸,跟你嘻嘻哈哈,至少我那几年没见到过。我就问首座和尚说:“一个是这样的慈悲、这样的摄受众生,一个是这样的庄严,如何解释呢?”首座和尚跟我说:“哭者是阿难,不哭者是迦叶。”当然他这是抬高虚云老和尚,凡是禅宗对于说教理的,总是感觉不究竟似的,从那个时候我就体会了,我们对一切众生都当成父母,那么对二乘人如何看法呢?一切众生都是父母,何况是成了圣人了,我们还可以轻视他吗?我们还有骄傲的、狂妄自大的,见了罗汉像不理的,要知道罗汉是代表僧的,地藏王菩萨是出家的比丘,只有地藏王菩萨现的是比丘身,是剃头发的。

  得阿罗汉果而后要发心,他一发心就有神通自在。大家看济公,他不是证得阿罗汉吗?他是伏虎罗汉,所以我们对一切人都不会轻视,更何况是阿罗汉? 要是遇到宝相如来,你闻到这尊佛的名字,你生了恭敬心,不久你就能证得阿罗汉果,你就断烦恼。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比前面的四十劫又多了六十劫,这都是按世间相说的。袈裟翻福田衣,就是我们和尚披的这件衣服,这叫福田衣,印度叫袈裟。袈裟翻福田又翻解脱,这件衣叫解脱衣,披上这件衣少一些烦恼,降伏一些烦恼,由于披这件衣而能够得到解脱。因为是向解脱的路上走,闻到这尊“袈裟幢如来”的名字,不论是男人女人,耳根闻到这尊袈裟幢佛的名字,你就销了一百大劫生死重罪,也是永远不堕三涂,不堕地狱、恶鬼、畜牲。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这尊佛“大通山王如来”不在我们这个世界。大通,通者就是神通自在的意思,什么大呢?智慧大,就是般若大;色相大,像山大似的威仪大;证果大,这是形容词。假使有男子女人闻到大通山王如来这个佛号,“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闻到这个佛名号之后,这尊佛加持你,使你能够遇到恒河沙数那么多佛,就是生生世世遇佛,不只千佛也不只万佛,恒河有好多沙子,你遇到好多佛,这些佛都给你说法,你闻到这些佛在说法,当然一定证得菩提果,也就是说你一定能成佛。不用说是恒河沙佛,我们也不晓得过去有没有遇到过佛,但释迦牟尼佛,我们只是闻法见像而没遇到佛。遇佛不是那么容易的,得要有那个善根。现在我们种了善根,听到大通山王如来这个名号历到耳根,我们将来能遇到恒河沙数那么多佛给我们说法。像大通山王如来那个样子,什么大呢?智慧大,闻到那么多佛说法,当然智慧大,这是略说的,后面是总说。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这些都是用比喻来形容佛号的。“净月佛”成佛的时候,他感果得了这个佛号,是由于他因地修行时候能够清净得像月似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光明,我们看到月亮就感觉到心里舒服一些,特别是在十五的月亮,圆满光明心净,这尊佛他感的因地时候,是他心里清净所感的果,所得的名号就叫净月佛。

  以下佛的名号,都是由他感果而说的,我们不用一个一个的讲,除了上面的十佛,再加上最后这些佛的名号,这是地藏王菩萨对末法众生特别慈悲说这些一佛名号,为什么一闻到佛名号就得到那么多利益呢?就能销除那么多灾难呢? 是我们的心跟佛的心结合在一起。

  “世尊! 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以下是地藏王菩萨的总结,我说了这么多佛名号,就是使众生得到利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能够闻到一佛名号,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念一佛名号都可以,何况多名呢? 何况称赞许多的名号呢? 我们念释迦牟尼佛名号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体会《华严经》的意义,一句一偈,念一个佛名号就具足一切佛。《华严经》说的就多了,一说都是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一尘,还不是恒河,把三千大千世界化为微尘,一佛一世界,又把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些佛一称一佛,一佛一世界,那就是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再把它化为微尘,每一微尘一佛,这个佛就算不出来了,但是你念一佛名号具足一切佛,这是你心量大的意思,现在举了这么多佛号,就是地藏王菩萨对未来众生的加持力。

   一佛名就功德无量,多佛名不就更加功德无量了吗? 涵义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念佛名号,没有说另外的修行。前面讲到只要有些佛名号一历耳根就能销除罪障,就是听到这个佛名号,你随着佛名缘想,缘念,不是说你受持、礼拜、持诵,只是一历耳根,不一定懂。所以大家看到蚊虫蚂蚁一切众生应当给他念佛名号,你念佛菩萨的名号,你说它能懂吗? 我看这些佛名号我们也不懂,如果用梵文念到佛名号,或你走到印度,他用印度原文念,你懂吗? 你还是不懂,只是一历耳根种个种子。“释迦牟尼佛”的涵义,不讲你也不懂,就是讲了,翻成华言“能仁寂默”,你还是不懂。所以你对其它的众生说,你别认为他不懂,一历耳根他的善根就种下了,这都是种善根,销除罪障,并不是说我们懂,依着就修行了。因为你念佛名号,你的种子种下了,将来你的善根成熟了,你自然会修行。我刚才讲禅秘要法的时候,一说念佛的方法,诵佛的名号,大家念佛的时候走动是种善根的,最好是修三昧念法,就是静坐下来舌根舔上颚这样的念,你自己所念的佛号都达到寂静了,这就是定,定而能生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的心,跟佛结合起来说了好多功德,就是鼓励你修行,鼓励你持诵,鼓励你心佛合一,心佛合体。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闻到以上佛名号的这些众生,不论他生前死后都得到不思议的利益,永远再不堕恶道了。

  没有众生,也没有佛。心即是众生,心即是佛三无差别,我们的性觉圆明就像《楞严经》说的妙明真心,缘成觉缘,妙就是我们的心,佛跟众生是一个,是整体的,所以我们那个性觉的本具的,本来是圆满的,没有众生也没有佛,因为你的心不信,不觉而生的无明。从无明而产生的是什么呢? 一念不觉生三细相,就是业转现,还是一心。这个时候只是一点点胡涂,业转向三相,等到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这才是我们的生死根本。

  一天到晚的造业,被这个业缚住了,你就受苦了,你感觉到不自在,感觉不舒服,一天总感觉不如意,这就是业系。业是什么呢?惑是什么呢? 是迷,因为迷了又造业,愈造愈迷,愈迷愈深,这是起惑造业,才受生死轮转,本来也没有生死轮转,本来也没有这个名字叫众生,也没有这个名字叫佛,这种观不容易修,这叫实相观。

  现在我们还得从有门入手,所以就从念这些佛名号,你念一部《地藏经》,第九品,可以! 就称佛名号,只念这一品。就像我们念《法华经》,我们不能念全部的经文,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念〈普门品〉,我喜欢《华严经》,可以念〈普贤行愿品〉,这样《法华》、《华严》都有了,两部经加在一起读不要半个钟头,所以读诵这些大乘经典,你读诵久了,你心里跟所念的经文合一了,你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不觉就不是佛了,是众生。我们有时候说胡涂,有时候又明白,人都是这样子,但是我说的这个明白,不是究竟说的明白,有时候开智慧,开悟了,什么叫开悟啊? 当你不明白的东西,人家给你解说明白了,喔!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开悟了。或者你自己想一个问题,一下子豁然贯通,哦! 原来是这样子,那也就开悟了。等到你悟到究竟了,你才晓得没有众生,也没有佛也没有什么利益,利益是对祸害说的,福是对着罪业说的,快乐是对着痛苦说的,根本也没有快乐,也没有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5 17: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部经加在一起读不要半个钟头,所以读诵这些大乘经典,你读诵久了,你心里跟所念的经文合一了,你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不觉就不是佛了,是众生。我们有时候说胡涂,有时候又明白,人都是这样子,但是我说的这个明白,不是究竟说的明白,有时候开智慧,开悟了,什么叫开悟啊? 当你不明白的东西,人家给你解说明白了,喔!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开悟了。或者你自己想一个问题,一下子豁然贯通,哦! 原来是这样子,那也就开悟了。等到你悟到究竟了,你才晓得没有众生,也没有佛也没有什么利益,利益是对祸害说的,福是对着罪业说的,快乐是对着痛苦说的,根本也没有快乐,也没有苦

这人不可以做我师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5 21: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圣诞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6 07:39 , Processed in 0.0987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