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千堆雪

《故人集,堆雪吟》(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7楼@心田@于2010-07-27 15:49发表的 :
   
           花间心思如梦~~
奉上此曲《花间梦事》,给所有临帖的朋友,特别是雪总和花间留晚照。其实早有美文如歌,我不过是画蛇添足了,哈哈!  


《花间梦事》制作人:王俊雄 发行时间:2002年

专辑简介:

书香音乐系列告别了前四辑的大好河山,开始走进了远古诗人的心灵空间。音乐曲风感性多情,动人契心;惬意悠闲,扣人心弦。有著「一寸还成千万缕」的无尽相思、「品茗谈天似神仙」的潇洒自在,更有著「来时无迹去无踪;只此浮生是梦中」的甚深禅意。同样的书香,不一样的音乐,古今交涉,为赋新词。听了,一定感动!
  
相较于以前四张书香系列音乐里外放的大块文章,行云流水,磅礴江山,山河明月,清风拂松,这张《花间梦事》就显得娟秀内敛许多,隽永温馨的小品作品,转入描写读书人的心境世界,鸟语花香中,酣然入梦,充满着文人的巧思,细致的浪漫里,却又时现禅意 ,除了管弦丝竹,几乎全辑的乐曲里,都添入了吉他与贝斯这两种乐器,以及鸟啼,虫鸣,风声,水流等大自然音效,来作为音乐的修饰,听觉,像无忧地漫步在田园山野间,享受清爽淡雅的森林沐浴...  

不信你再听:

http://mp3.bimg.126.net/mu_l/tBSntnz6yYakT4MKcqKF0A==/76279718688619531.mp3?f=blo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9 14: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轻轻的,
鸟鸣声揭开了清晨的序曲,
简单的吉他弹出一日的清新。
睡卧花间的人儿还未醒呢...
笛音引人进入了那梦境的旅程,
没有太多家国江山的包袱与负担,
只有二胡与笛的风花雪月,
看尽人生百折千回,
回首忽听小窗风雨声

一滴露惊醒一个春天
那些草尖上的悸动
在你阳光的注视里碧色如染
我怀揣一冬的静默
让一切在这个暖暖的季节开放
那些琴弦上的梦境
张开明亮的色彩
所有的花都在孕育暗香
涟漪丛生于春的心田
视线在鸟翅里延展
鸟鸣划过天的瓦蓝
风儿吹过春的额头
我如一江春水
软软融化在春的萌动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小妞:小心你的马甲被人脱了哦,居然穿着马甲跑这里来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07: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2楼千堆雪于2010-08-01 14:20发表的 :
楼上的小妞:小心你的马甲被人脱了哦,居然穿着马甲跑这里来回帖?


可怜的子夫,还不快跑!

老兄还有这等嗜好,不然去诗歌活动现场来剥马甲,那里可是才子才女汇集一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0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花间的著作中徜徉,更想看到雪兄写一篇《花间梦事》,而花间则写雪域的情感系列,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7 1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间的文章大气,喜欢。

感谢千总的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0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5楼天共远于2010-08-07 19:22发表的 :
花间的文章大气,喜欢。

感谢千总的推荐。


请花间回来我们一起书写,一直感觉自己处在一个浮动的时刻,难以静心,所以很希望由朋友的带动而重新眷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2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人集,堆雪吟》这个帖子,是值得细细品、慢慢学得好帖子,其中一篇《凝望》萍水把它作为布衣草堂群考官考试的读后感范文。萍水把考生Antares 的读后感放上以示对作者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2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凝望》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的抒情散文,语言流畅,过渡自然。以情感为线索,在抒情手法上属于“直接抒情”。有非常明确的结构和条理:从感情的源头(睡醒时,突然想到白居易的诗和故事),到感情的积累(由白居易的诗过渡到回忆),再由感情引申到人(朋友送诗),也是散文着重渲染的部分,最后是感情的归结。
    第一段是本文感情的源头部分,直叙这个源头是因为一次偶然间想到的白居易的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与两个江南女子的凄美故事很少有人知道,因此在第一段中只是单纯的将抒情的源头提出,并未奠定感情色调。
    第二段为积累部分。从白居易的故事,转向了自己的回忆。过渡比较自然,对感情基调没有直接的明确定位,但是可以从对景物的描写中慢慢流露,是一种对回忆的怀念与感叹,是对感情的第一次升华,也是为下文切入的铺垫。
    从第三段开始,文章进入浓墨挥洒的部分??由情到人,也是散文的主体部分。由回忆切入,上文铺叙恰到好处,感情没有溢出,也没有过于含蓄,因此切入非常自然流畅。在这个部分中,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入题,第二层为联想,第三层为出题??从回忆返回现实。
入题部分是在四、五、六三段,以及第一首诗。用娓娓道来的语调讲述了一段往事。叙述虽短,也没有华丽与细致的描写,却曲折委婉而动人。诗的引入也恰到好处,很大程度上,诗与散文互相呼应,情感上也很统一。将命运安排的无常,与作者的情感的愕然展现得淋漓尽致。
联想部分在七、八、九、十,四段。由往事引发的联想,是对感情的第二次升华,将自己的思考与情感融合。在感动之下,由白居易的故事点出自己的思想??这是为对方幸福而放弃的凝望。
出题部分是第十一段,与第二首诗。第十一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突出了转折的含义。而诗歌部分则是作者朋友对过去的一段感叹:是否真的拥有过呢?
    而散文的结尾部分,情感的归结处,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对情感的第三次升华。岁月之下,没有什么是长存的。人与人之间,如时间的过客般转身便错过。这是生活。而生活和世界,是不会因为个人的回忆,遐想而改变。不论如何,错过的那些虽美,生活仍旧要继续,只是会在回忆中纪念。

    凝望的人立于高楼之上,我不知道他是谁,他也不知道我是谁。只是孑然而行,带着一分喜悦与两分落寞,擦肩而过。
   
   曾经在自己的一篇散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想想我之于她,大概不过是一个无聊的人从另一个无聊的人身上找到的一些与无聊匹配的无聊吧。这样的人,一生一面也足矣”。那时我在酒吧里工作,萨克斯手。而她,是我的听众。她在台下坐着,我在台上吹奏,直到她将离开。我们一同走出酒吧,没有说话,凌晨的街道也一样安静。我向左,她往右,从此再无相见。
   
   当时的感觉已经全然遗忘。比之白居易与小蛮,我与她只是一面之缘,甚至连言语也不曾有。然而最后的结局却同样是错过。也许这是两个本就无法交集的生命,倘若曾有交集,却像上帝阴差阳错的安排。于是,便如那诗中点到的:“那人那云那风/消散了/无影无踪/无数次在梦里追问/是否曾经真的有过/我却一次也不敢确定”。
   然而,是否真的需要介怀呢。如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那般描述,人们拿着自己的遗像,排队走在一条不归路上。这一路上,我们看过的风景,只是转身便甩在了身后;这一路上,有那么多人,走进我们的生命,又走了出去。人生不就是如此的么?
    譬如仰望星空,你是否有想过,那些闪耀的繁星,也许是数亿光年之外的星系。而我们看见的,不过是它们数亿年前的光,也是数亿年前的样子。至于它们现在的模样,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也许它们已然消亡。就如同记忆中的人一般,无法知晓他们现在的模样,无法知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然而记忆里,还存有那时当初。或是如白居易与小蛮樊素,人已消亡,故事却流传下来,也将流传下去。
    想来想去,便是如此这般了。对于那些在生命中曾有交集,或没有交集的故事,或许只能用两字“错过”形容。再或许,在为那些错过而叹息之时,也该想,现在拥有的,怎样不会变成将来的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08: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2 20:13 , Processed in 0.1055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