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散文] 沙 滩 漫 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6 11: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席老人家的这些片片看起来好亲切 淡茶很辛苦了 要像他老人家说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1: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话的五个原则:
   口齿清晰
   声调柔和  
   内容正确
   明朗幽默
   适可而止  
         
讲话三戒:
   表里不一
   不看对象
   口是心非
         
讲话四不原则:
   不夸大而务实
   不猜疑而存信
   不渲染而平实  
   不扭曲而正直  

成功说话六大要素:
   语言贴切
   表达流畅
   满足需求
   掌握时间
   突显风格
   内容丰富
        
最高的表达境界:
   化繁为简
   化简为易  
   化易成趣
   化趣成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0: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神 性 》
                                             
                                        歌德
  
                            愿人类高贵,
                            友爱而善良!
                            因为就是这点,
                            使他有别于
                            我们所知的
                                 万物。
  
                            祝福不相识的,
                            我们预感到的
                            神灵!
                            人类和他相似;
                            让人类的范例使我们
                            相信神的存在!
  
                            因为大自然
                            麻木不仁:
                            太阳照好人
                            也照歹人,
                            月亮和星辰
                            照高尚的人,
                            也照罪人。
  
                            风和川流,
                            雷和冰雹,
                            咆哮前进,
                            疾驰而过,
                            不分彼此地
                            袭击众生。
  
                            命运也是这样
                               玩弄着世人,
                            时而俘获
                            卷发的无辜少年,
                            时而也俘获
                            秃头的老罪人。
  
                            我们大家必须
                            顺从永恒的,严峻的,
                            伟大的规律,
                            完成我们
                            生存的连环。
  
                            只有人类能做出
                            不可能的事情:
                            人能区别,
                            选择,裁判;
                            他能让瞬间
                            变成永续。
  
                            只有人类能
                            报答善人,
                            惩罚恶人,
                            治病救人,
                            把一切迷误歧途的
                            变成有用的人。
  
                            我们崇敬
                            不朽的神,
                            好像他也是人类,
                            高尚的人在小范围中
                            所做的或是想做的,
                            神只是把它化作大规模的行动。
  
                            愿高贵的人类
                            友爱而善良!
                            愿人类不倦地做着
                            有益的,正当的事情,
                            愿人类做那位
                            被预感的神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德不单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人,一位精神巨人。恩格斯说他是“最伟大的德国诗人”,是诗歌王国里“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歌德的肉体生命早已逝去,但他的思想永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遠的浮士德、永遠的梅非斯特
  ——歌德「浮士德」文學賞析

陳韻琳

01、永遠否定的精靈

梅非斯特說:「我是永遠否定的精靈。」


  
  從某個角度來說,梅非斯特是勢必得跟定浮士德的,他得想盡辦法讓浮士德注意到他,梅非斯特太需要浮士德了,若是沒有浮士德,梅非斯特便無法證明他自己,因為梅非斯特是「永遠否定的精靈」,他得依附於一個永不停止追尋真善美的精神心靈,透過不斷對那精神心靈的否定,把那股向上的力量向下拉,而後透過這每一次的下墜,他方能顯明他自己。這種永遠的否定,正是徹底的虛無。
  所以梅菲斯特和浮士德之間是一種辯證的關係,浮士德因學術象牙塔的生命空虛,想藉助梅菲斯特讓人生重來一遍,他的目的是要重 新找到意義;可是梅菲斯特讓浮士德生命重來,是為了否定這種意義 ,讓浮士德掉回虛無。
  當梅非斯特說:「我是永遠否定的精靈。」他便與想追求真善美的心願相對立了,他對追求真善美的心願,永遠是用奚落與譏諷來面對,而且是帶著一種高姿態的倨傲態度。他把人性粗陋鄙俗化、黑暗陰險化,他否定著人內在精神心靈有向上攀升的可能性,因此竭盡所能把這股向上的力量貶低成墮落腐敗的下墜力量。透過梅非斯特來看世界,世界將徹底呈現著虛無,沒有任何值得追尋、值得肯定的事物。
  用「永遠的否定」來畫龍點睛邪惡的魔鬼,不得不承認歌德對人性幽暗背後那股勢力的理性掌握,是非常高明的。他不會將魔鬼幽靈化鬼魅化,讓人覺得魔鬼只是存在於另一個世界的一種勢力龐大的生物,相反的,他把邪惡的魔鬼,用「每個人人性深處都可能出現的危機」來具體明言,強烈暗示著,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被梅非斯特影響,甚至變成梅非斯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02、浮士德精神

  

  對著「永遠的否定」,浮士德卻是一個對真善美的追求永遠不滿足的人,他相信人類的精神心靈,可以追求著完美,而生命中的空虛遺憾,正是知道真善美遙遙在前面,卻停止了追求、或找不到追求的道路,因而生出來的感受。因此很難想像,浮士德和梅非斯特會怎麼湊在一起?我們可以這麼斷言,浮士德的每一個精神心靈的努力,都將遭逢身邊黏著的梅非斯特的嘲諷奚落與否定。
  但是,浮士德的確是容許梅非斯特一直待在他身邊,並跟他訂契約。這原因又是為何呢?
  因為,浮士德跟梅非斯特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追求真善美的心,其實也是個永不滿足的心,永不滿足的心很容易生出空虛絕望的感受,在那空虛絕望的瞬間,跟虛無、永遠的否定其實只有一線之隔,雖然兩者在實質上,是天與地的差別。  
  當浮士德與梅非斯特相遇前,他已經精通哲學、法學、醫學、神學,但他發現自己仍舊無法掌握真、善、美,顯然學術知識這條路,是走錯了,但是他已老了,人生也不可能再重來了。浮士德在這種空虛遺憾中,曾企圖召喚上帝的使者精靈,想透過與祂們的相遇,以速成的方法掌握生命的奧秘,偏偏上帝的使者精靈不是可以任由人擺佈的,祂們直接告訴浮士德,「我們與你並不相類」,祂們告訴浮士德,浮士德與祂們差距太大、浮士德太有限了,所以不可能透過祂們掌握真善美。浮士德說:「你們殘忍的把我踢回到毫不可靠的人類命運\。」
  這種永不可能得到滿足的幻滅感,使浮士德差點自殺。與其說是教堂鐘聲與聖樂合唱救了他,不如說是,浮士德自身追求不止的生命衝動救了他,他可以被任何一絲一點的希望感立刻救回,然後繼續的回到追尋之路。
  這一段歌德原著,把「人觀」凸顯出兩個重點,這兩個重點,便帶出西方文化中何以這麼強調「拯救」。1.人有渴望真善美的心靈衝動。2.以人的有限,永遠不可能真正瞭解真善美的本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03、梅非斯特與「欲惡反成善」的背後力量

  

  但梅非斯特的對立面是浮士德嗎?其實不是!浮士德只是較勁的戰場。他的對立面正是真善美,是上帝。歌德怎麼形容這真善美的上帝呢?當梅非斯特說他自己「總是想作惡、卻總是行了善。」已經把真善美的上帝的本質也說出來了:上帝是對否定力量的再否定。也就是說,梅非斯特每一次較勁的戰場,所做的每一件惡事,那真善美的上帝都有辦法使這件事「欲惡反成善」。
  正像舊約聖經中的人物約瑟,他被他兄弟賣到埃及為奴,誰知道正因這個舉動,使約瑟日後有機會把他父親和兄弟從鬧飢荒的家鄉接\\到埃及,救了全家人的命。約瑟跟他兄弟說:你們本意是惡的,但上帝使它成為好事。約瑟沒有進行報復,是因為他崇敬那「欲惡反成善」背後的力量。
  這種「對否定力量的再否定」,能使邪惡力量「欲惡反成善」,再度看到歌德對真善美之上帝的傳神、又畫龍點睛的說明。
  不過,上帝彰顯那「對否定力量的再否定」,不是任意而隨時的,歌德深諳這一點,所以在「浮士德」的序曲中,歌德仿聖經舊約「約伯記」,提到上帝和梅非斯特的打賭,梅非斯特不只跟浮士德打賭,也跟上帝打賭,因為梅非斯特最喜歡把擁有浮士德精神的人拉入永遠否定的虛空,因此,當那人(一如前兩段所提到的人物約瑟)一旦擁有浮士德精神,他最容易被梅非斯特注意,成為較勁的戰場,也就是說,一個喜歡追求真善美的的人,總是特別容易成為戰場。他會在此生中,不斷經驗「欲善卻成惡」「欲惡卻成善」的雙主題賦格。
  兩個打賭,使浮士德這較勁戰場,不再只是浮士德的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事,因為,我們心中是對一切精神心靈的嚮往追求都持否定的心態?或者是對這否定予以再否定?這會讓我們的心靈傾向梅非斯特,或者是傾向真善美的上帝。一個越渴望真善美的人,越可能成為戰場,一如聖經上說的:我們成為一台戲,演給世人觀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04、契約

  

  浮士德接受了梅非斯特的挑戰,讓自己成為戰場。浮士德願意跟梅非斯特訂契約,是從自殺慾念中返回後,另一次追求精神心靈更高境界的努力,他認為他可以利用梅非斯特提供給他的機會;而梅非斯特願意讓他變得年輕,讓他人生有機會重來一次,是要對他這精神心靈的動機進行否定,他甚至打賭時就說了:「你將終究仍和你現在一般。」
  浮士德當然知道梅非斯特的本質,但他對自己有自信,他相信他精神心靈的追求不可能因梅非斯特的否定而幻滅。
  因此他第一個賭說:「如果我遊手好閒、虛度時光....如果你能用享樂把我哄弄....」
  但浮士德卻對自己追尋到真善美本體的經驗過度自信了。浮士德靈魂,總是一個過度自信的靈魂。
  浮士德已經驗過上帝的使者地靈,基於跟他「不相類」的理由,不願跟他對話談論生命的奧秘,這使浮士德相信他追求精神心靈會是永無止盡,直到他與真善美真正的相遇,而真善美既然存諸於上帝,當然人世間會永不得滿足。
  因此他又賭:「如果我對某個瞬間說,逗留一下吧,你是這樣美....。」
  浮士德忽略掉一點,就是人世間的確存有真善美的影像,儘管那不是實體,但品嚐這些影像時,那真或善或美的影像在精神心靈中引發的悸動,是會讓人渴望那瞬間駐足成為永恆的。(你聽音樂、或尋訪大自然、或閱讀書籍曉悟某片段真理、或沈浸在溫馨情愛中....,有沒有過這種瞬間?)
  而梅非斯特最後篤定認為浮士德已賭輸,浮士德的靈魂屬於他,正是因為浮士德在大我世界建構理想國時,曾認為理想國完成時,他會心滿意足到希望那瞬間成為永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05、當肉欲與純真愛情都在體內

  

  浮士德重走人生一回,最先經歷的是愛情,這多少也看出歌德對男性心理的掌握。按推算,浮士德遇見梅非斯特時已是五十歲左右的男人,當時人壽命不像現在這麼長,因此那時的五十歲,也差不多等於現在男人的七十歲左右吧。
  一個七十歲的男人回返青春時期的愛戀,愛上情竇才初開的青少女,這樣的故事在藝術家中是屢見不鮮,歌德自己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只是那少女烏麗克顯然不在意歌德的名利地位,拒絕了歌德的求婚,歌德只好黯然寫下「馬倫巴悲歌」,這部晚年作品就和他早年因暗戀夏綠蒂而寫出來的成名作「少年維特的煩惱」,成為鮮明的對比。
  可是這樣一個經驗過不知多少人世歷練的老人對青春少女的愛戀,當然從一開始就不是訴諸情慾感官,而是傾向著精神心靈的,這種愛戀,是對青春的懷想、對單純心靈的眷戀,是對反璞歸真的渴望。
  梅非斯特一直想把浮士德引向純肉欲感官的愛情,但浮士德被梅非斯特帶進馬格麗特閨房,感受到她的寧靜、整潔、滿足、貞潔的性格,他的愛情立刻昇華成對反璞歸真的嚮往了。浮士德跟馬格麗特犯罪前,曾到森林洞窟中,在大自然中倘佯,這其實也是企圖抗拒他渴望馬格利特的慾念。但浮士德終究是個歷練過人生的老手,又有了年輕的身體,他並無青少年的羞澀膽怯,卻有青年的性慾,因此,他和馬格麗特發生性關係在所難免。
  浮士德引誘馬格麗特,兩人之間有了婚前性關係。這種對寧靜、整潔、滿足、貞潔的眷戀愛慕,轉移成肉體的侵佔,絕對是靈與肉的掙扎,也是心中黑暗與心中光明的交戰,這種掙扎交戰,對絕大部分男人來說,是太普遍的經驗了,即使沒有不軌行為,但在腦海盤旋心中交織的靈與肉、黑暗與光明,幾乎是男人這一生都在面對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浮士德引誘馬格麗特的「浮士德第一部」,擴大成「浮士德靈魂」的全解,「浮士德靈魂」也就成為「男人的靈魂」。當然,這絕不是歌德的本意。浮士德的第二部,關於真善美的追求,仍舊是徹底浮士德靈魂式的,只是第二部浮士德靈魂,轉成更抽象的形式,不容易具體轉化成普遍共通的經驗罷了。
  浮士德引誘了馬格麗特,誤殺了馬格麗特的母親與哥哥,梅菲斯特趕快攜浮士德逃亡,他把浮士德帶到他的地盤,也就是「瓦爾普吉斯之夜」。這導致馬格麗特單獨面對婚前產子的羞慚,她驚惶不知所措下,殺了自己的嬰孩,於是被判絞刑。

  

  這是馬格麗特的悲劇,但浮士德與馬格麗特的悲劇,即使沒有這一切戲劇化事件,仍舊會發生,馬格麗特遲早會被不斷追求超越的浮士德所遺棄,因為他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歌德透過馬格利特跟浮士德討論信仰那一段,說明了儘管馬格利特真的單純到願意為愛情獻身,但她正因著這種單純,跟浮士德之間其實是有很大的差距,以浮士德追求真善美永不停止的慾望,他一定會從小我走向大我(這正是浮士德第二部的主題),因此即使浮士德娶了馬格利特,他遲早會疏遠馬格利特,愛情也會因為心靈遙隔落差太大而失去感動。因此浮士德和馬格利特之間注定是悲劇以終的。愛情可能是真善美的影像,但終究不是實體,浮士德不可能在其中駐足太久,也不可能在其中得到滿足。浮士德與馬格利特,說明了一個擁有高貴心靈,追求真善美永不停止的人,是不可能讓他身邊單純的女人幸福的,除非這女人也和浮士德一樣,她的單純,是經過歷練、仍嚮往精神心靈更高層次的反璞歸真。
  浮士德時代的社會對女性是徹底不公平的,但從馬格利特的角度,她認為自己是死得其所。她為愛情獻身無怨無悔,她的良知讓她知道自己得為母親、兄弟、嬰孩之死付上罪責,她願意接受絞行,儘管梅非斯特帶浮士德去她那裡,想帶她逃離,但她一點都不想逃亡,他願意補贖她所犯的一切罪,對浮士德,也無任何責備怨怪之意。從這樣一個單純的角度來說,馬格利特是善的,因此她結束此生、付上罪惡需承受的代價後,她靈魂被上帝接去了。



  以浮士德的愛情作為戰場,梅非斯特並沒有贏,面對著浮士德與馬格利特的愛情,梅非斯特發現他沒有影響他們使他們沈淪腐敗的權勢。
  馬格利特以一片對愛情忠貞、無怨無悔的心甘願受絞行,對死一無所懼,在死亡面前,馬格麗特執著於愛,勇於付死,梅菲斯特一點都沒有辦法影響她。
  浮士德的精神心靈都沒有墮落沈淪成為只剩下感官的欲求,儘管他跟馬格利特發生了性關係,但他對馬格利特的愛情是徹底的反璞歸真、而非只有感官的,當他知道馬格利特下監,他竭力營救,因為他一點都不想拋棄馬格利特,讓她單獨面對刑責。是馬格利特為了自我罪譴,不肯接受營救。置身愛情、與結束愛情後,浮士德還是一直不停的追求真善美,梅非斯特期望發生的純感官肉欲、純粗陋鄙俗、純幽暗陰險,都沒有發生。

   

  這場愛情,使男女雙方的精神心靈都更加的被煉淨。梅非斯特完完全全遭逢到了「欲惡反成善」的結局。
  但浮士德也因這場愛情承受莫大的打擊。他不可能停止馬格麗特因他而死的究責,他絕對有可能因這重擊再也無法恢復、無法去追求新事物,因此第二部一開始,我們會發現浮士德躲在大自然中,這是他痛不欲生時,唯一的療傷止痛之法;而他也不再像第一部一開始時那個研究過哲學、法學、醫學、神學的驕傲學者,竟想召喚上帝的使者精靈,要求祂們長久的顯現,好直接認識上帝。
  他現在變得很謙遜,知道自己的極限。
  結果是善良的上帝使者、大地精靈主動出來尋他,因為祂們知道僅只靠大自然和浮士德自身,是不可能走出創痛的,祂們給他力量,好讓他開始他另一次的生命追尋之旅,當然,浮士德並沒有就此便遺忘過往、寬囿自己,但他是個充滿生命力的人,那種想要經歷、想要追尋、想要真真實實的生存的慾念,使他能夠與罪惡感並存的,讓他跟梅菲斯特定下來的契約,開始第二回合的短兵相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0 13:40 , Processed in 0.10122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