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李敏

[原创] 萍踪传书(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2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瑞典的“混合经济”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瑞典有很多国际知名企业,沃尔沃汽车,萨博汽车和爱立信通信, 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全球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是一个工业化成功的范例。瑞典实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长周末人们喜欢到野外活动,远足于大自然之中,每年享受五周的法定有薪假期,和包括圣诞等各种宗教和国定假日。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大家纷纷到国外去旅游。瑞典已成为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正因为如此,跑到西伯利亚休假的安德森和林耐,在火车上和我们有缘成了朋友。
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临波罗的海。到了斯德哥尔摩,我们才知道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七十余座桥梁将十五个岛屿联成一片,这还是市区,东道主告诉我们,郊外的小岛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有了“北方威尼斯”的称号。春天的斯德哥尔摩,处处柳湾桃坞,楼船画舫。我们来的是时候,正逢瑞典黄金季节的开始,晴朗和温暖的天气,进入昼长夜短周期,已经没有全黑的夜晚了,一片光明的世界。“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城市河畔开满了未知其名的浅色花卉。
瑞典著名化学家和**炸药发明人诺贝尔,以及好莱坞巨星奥斯卡影后英格丽•褒曼就生于斯德哥尔摩,使这座北欧的皇都声名鹊起。十八世纪以来,瑞典一直避免卷入各种生灵涂炭的战争之中,老百姓得如此幸运,斯德哥尔摩因此被誉为“和平的城市”。但是瑞典不是一个懦弱的民族,英语里斯德哥尔摩是“木头岛”的意思,据说城市初建之时,海盗经常光顾,市民便在梅拉伦湖入海口的岛屿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防御工事,并在海水中设置木桩,阻止海盗船只靠近,众志长城,因而得名。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绿化率很高的皇城则是一片大好景色。我们沿着街道信步而行,观玩景致。斯德哥尔摩分有新旧城区,既有中世纪典雅的古朴,又有摩登城市的奢华。一边是年代久远的宫殿,教堂和狭窄的通衢小巷,另一边是崭新的高楼大厦和规划整齐的现代化街道。我们先来到旧城区,七百多年历史,这里的街巷自然是步行街,路面均采用石头铺筑,不过五米来宽,最窄处不及一步之遥,如果两人通过也是勉强。
街道两旁是一些出售瑞典传统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店铺。老城的中央广场有一口古井,是中世纪当地供饮用的惟一淡水井,据说海盗时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想到斯德哥尔摩实际上是一些海岛的组成,可见当时淡水是够缺乏的,自然需要重兵把守。在老城,可以找到皇宫,市政厅,议会大厦,和皇家歌剧院。
瑞典皇宫建于公元十七世纪,是个北欧风格的小城堡,和我们的紫禁城相比,可要小多了。皇宫大门前居然看到两只的石狮子各立一边,看的眼熟的很。门口的皇家御林军卫兵,穿着多少世纪以前的军服,纹丝不动站立在那儿。我们来了太晚,过了隆重的换岗仪式。购买了门票,人们就可以进入皇宫,参观历代瑞典王朝的金银财宝和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皇宫内有很多精美的浮雕,皇宫大殿两壁挂有历代君王的肖像画,宫殿穹顶饰有绚丽的绘画,据说是附庸风雅的海盗国王,请来的德国画家之杰作。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和珠宝饰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2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除了一面是亚得里亚海,克罗地亚三面为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与波黑三个南联盟共和国包围。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丘陵和萨瓦河平原,农业集中在此,由于温带气候缘故,除了葡萄,玉米,甜菜,小麦,烟草等欧洲传统农产品,还盛产柑橘,橄榄,柠檬等亚热带果类。克罗地亚畜牧业发达,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联邦土地一半。当然发达的旅游业,是联邦除了侨汇以外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重要的是矿产丰富,有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欧洲诸国通常矿藏贫瘠,风水宝地的克罗地亚是个特例。

按照人口比例,克罗地亚具有欧洲最多的博物馆,而且其中相当部分是私人所有的,民间原始资本积累已完成并向高端发展。这里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具有高水准,然而票价低廉,普通百姓很容易接触到高雅艺术。

青田小组感到欣慰的是,这里是马可•波罗的故乡,他出生于克罗地亚一个小岛,而当时这里是威尼斯公国的治下,同时马可•波罗的游记是用意大利文所写,就有了世人称他为意大利人的谬误。能够随着其足迹,到这位曾跋涉于丝绸之路的探险家出生地一游,年轻人觉得无疑是个好兆头,他们不敢以现代中国的马可•波罗自居,而为了能够继承著名旅行家的精神衣钵,显得沾沾自喜。

作为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是千年沧桑的古城,它位于克罗地亚西北部,地处萨瓦河西岸。原意为“战壕”,欧洲民族流淌好战的血液,就像欧洲大多数的国家一样,萨格勒布历史上不乏烽火四起的年月,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萨格勒布最早由一些居住点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形成规模城市,十九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萨格勒布整个城市分成三个部分:由老城,新区,和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组合而成。在新区找到家便宜的旅店,青田小组住了下来。按照标准程序他们和意大利挂了电话,通知对方自己的住处,然后开始萨格勒布的观光。

萨格勒布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中世纪斯拉夫风格的圣马克教堂,最高的古典建筑是圣史蒂芬大教堂,建筑风格是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前端的圣坛上摆放透明的棺材,安放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蜡像。圣马克教堂一侧是硕果仅存的的萨格勒布古城门,见证古罗马时代的辉煌。古城门边上是城塔,上面至今还有一门大炮,并不是用来卫戍城堡,而是用来打更报时之用,每天正午大炮就会轰鸣,成了萨勒格布的一道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萨格勒布地区是南斯拉夫联盟缔造者铁托的出生地,早年的他就是在这座城市崭露头角。青少年时期的铁托,到邻国打工谋生,开风气之先,后来南斯拉夫大量出口劳工到西欧,和铁托的经历和示范有莫大关联。虽然侨民遍布欧美,能够减轻人口压力和改善经济,但是这仅仅是眼前的好处,因为必然涉及到大量精英出走和财富流失,作为一个小国的总统,不可能有政治远虑,南斯拉夫最终避免不了失败命运,也就在情理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3: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涉及面很广,感谢楼主分享,待细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1: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皇宫东侧是瑞典国会大厦。当国会开会的时候,每个普通公民都可以到此旁听,外国游客也不例外。瑞典的中小学经常会组织学生,由老师带队到议会列席观摩,聆听民选的国会议员和政治家们的辩论和演说,在唇枪舌剑的议会现场,接受直观的政治启蒙。

东道主特意带我们到位于皇宫边上的“中国宫”和“北海草堂”,白日悠悠,烟光树樾。忽闻水声潺潺,出于小溪之间,有亭翼然立于丘上。眼前雕甍画栋的中国园林建筑,是清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流亡海外时建造的。历史上记载,光绪帝被囚,慈禧太后大开杀戒,康有为跑到国外,作环球之行,到了瑞典便住在斯德哥尔摩。

当时康有为买下这里的地皮,修建池中奇峰绝壑,红楼画阁,粉墙朱户,雅号为“北海草堂”。这里有人题了一首诗:“芳林列于轩亭,清流激于堂宇”,大有“诗堪入画方称妙”的意境。堂前的牌匾写着:“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四隅寂静之际,康有为思想故国江山之胜,以此寄托对旧主的怀念 。如果这位当年公车上书的举人天上有灵,定会问我们两个后人,现今跑到北欧又是干吗来着?

我们来到了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这里的喷水池中有一大柱,由八万块玻璃制作而成,大放异彩。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街是斯德哥尔摩的最繁华地段,这里可以一睹北欧最时尚前卫的风貌。广场下面有着迷宫般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枢纽,号称“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和以小船作为代步工具的威尼斯不一样,斯德哥尔摩的海底地铁,堪称建造奇迹,四通八达,除了桥梁以外,连接各个岛屿。

东道主告诉我们,北欧国家公务员制度下的各级政府公职人员,倒真的做到了是“人民的公仆”。北欧没有“父母官”和“老百姓”的说法,只有公务员和公民的称谓。相对公务员而言,这里公民又称为纳税人,纳税人提供了俸禄,公务员成为其公仆也就理所应当了。这里高大的政府办公大楼没有吓唬人的功用,相反每个人打小就知道这只是一个公共机构,在里面办公的人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因此首相内阁部长也不过是一级公务员,没有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在过去的封建帝王时代,相对于君主官吏的人民,被称为“黎民”,“庶民”或者“百姓”,实际是可揉可捏的贬义词。即便在金融领域,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一律被称为投资人,而不是见怪不怪的“股民”“基民”,诸如此类有封建色彩的称号。

林耐对我们说,北欧执政精英将清誉看作生命线,往往以“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为榜样,而非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越是官高爵显,越是为人低调。因为在道德层面上,公众人物尤其是执政者,动见观瞻,应当是也必须是国民的楷模。

古人云:“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患祸必至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看来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政治精英,以清、慎、勤三字作为官箴,倒是得到了中国古代圣贤的真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2: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位于市中心西南国王岛梅拉伦湖畔,红砖结构的建筑有一钟楼,顶端上三个镀金皇冠,分别代表卡尔马联盟的丹麦、瑞典、挪威三国,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虽然装潢华美,但是和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相比,没啥特殊之处,瑞典主人告诉我们,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就是在此地宣布。每年的十二月十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聚集在这里的宴会厅,为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金碧辉煌的灯饰和蓝色的光柱,营造精英荟萃的气氛。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之所以分别在瑞典和挪威颁发,有一个历史典故。

十三世纪的挪威国王哈康六世与丹麦公主玛格丽特结婚,这位挪威皇后又成为丹麦女王,结果把夫婿的国度连同瑞典一起收入囊中,这就是历史上的“卡尔马联盟”,挪威沦为丹麦王国的一部分。挪威国王是得了夫人却赔了江山,这桩联姻的代价是挪威独立主权的易主。两百年以后,瑞典独立。

再过几个世纪,在拿破仑倒台之后,丹麦在欧洲列强威逼下,将倒霉的挪威割让给瑞典,奉瑞典王为国王,直到十九世纪初才真正独立。诺贝尔遗产基金共设五个奖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奖。诺贝尔规定,前四项由瑞典科学院授予,而由挪威议会选出的委员会来授予和平奖,因为当时挪威和瑞典是一家。

另一名为“金厅”的大厅,展示了以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以历史为题材,分别表现了瑞典海盗时代风云人物和故事,即使是江洋大盗也可登大雅之堂,可谓败者为寇,胜者为王,看来人类无疑还是崇拜强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外的广场,各种奇花异草,其中点缀有雕塑喷泉,恭候尊贵的客人。

我们在犹尔哥登岛找到了斯堪森博物馆,从这里能够了解昔日瑞典民俗生活。在几十公顷的露天展馆,建有一百多幢房舍,其中有瑞典南方地区的草顶木房,也有北部地区圆锥形民舍,还有古代的教堂和钟楼,不一而足。这里的工作人员也穿著上个世纪的农家服装,让参观者有一种时光隧道的感觉,不过这一切和辉煌的古代中国无法同日而语,农业社会在北欧是近代的产物,文明在这里的历史确实短得可怜,问题是后来者居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游玩了瑞典尤根王子故居花园。尤根王子是个不爱江山,爱艺术的皇子,当时的国王有了这样一位不思进取,不以社稷为重的儿子,深感沮丧。不过行行出状元,也因为帝王之家的艺术爱好和收藏,给后人大饱眼福。故居花园前面就是蓝色的波罗的海,花园内十来座青铜雕塑,闻名遐迩世人皆知。

值得一提的是米勒斯公园,主人卡尔米勒斯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花园建造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上,景色十分怡人。这里主人的传世杰作雕像和雕塑喷泉,保存完好,还有米勒斯收藏的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品,看来这位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家底殷实出手阔绰的收藏家。站在山坡上可以眺望皇都斯德哥尔摩的全貌。这儿我们出乎意料地看到了郭沫若的亲笔题诗,心中升起了对先驱的崇敬之情,这位大文豪跑得也够远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如同一茬又一茬的苜蓿,历史上的帝王走马灯似飞逝而过,除了其中那些躬行节俭的创业垂统之君,至今没有几个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至于犹入于靡费的末流之辈,更是被后人所唾弃。古人云:“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奢华辉煌的戴克里先宫尚在,而昔日的主人早已灰飞烟灭,“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但是历史上又有多少统治者,能够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呢?

伊利卡大街是萨格勒布主要的商业街,这里有很西方化的商店和大型超市,欧洲自由世界的文化和经济渗入显而易见。城市还用着古董级的老式有轨电车,并且是萨格勒布的重要交通工具,这一点和大多数欧洲都市相似。历史仿佛就是一个装满精选物件的包袱,怀旧的欧洲人无论走多远,都舍不得将其丢弃不顾。伊利卡大街中段,游客们可以乘坐缆车抵达上城区,爬上洛特尔萨克塔,登高望远,俯视山脚的旖旎风光,整个城市尽收视野。

他们还到了萨格勒布的“菜篮子”,是个当地的农贸市场,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蔬菜,面包,肉肠和奶酪等各色食品。克罗地亚农民们向远方的客人推销产品,连卖带送,热情非凡,青田小组的女性成员小甑,负责采购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一则为了解馋,另则补充营养,再则权当一顿丰盛的晚餐。

即使还未抵达目的国意大利,如今能够顺利踏上欧洲的土地,已是青田小组的造化。和现在那些及时行乐,处处抖机灵的新生代不同,行思坐忆的青田小组年青组员,知道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短促。人是一种脆弱的动物,遇上意外可能倾家荡产,生一场病可能从此夭折,即便善始善终,然而韶华易逝,某日清晨睡醒,突然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青田小组成员得出的结论是,怀着对上苍的感恩之情,揣着对与过去迥异的新生活之憧憬,珍惜每个来自不易的人生机遇,不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他们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验证了这个人生哲理。和青田小组成员相比,后来年轻人的犬儒化显得十分可悲,不曾追求,就已放弃,不曾成长,就已衰落,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萨格勒布国家图书馆十分现代化,其藏书量在欧洲也是排得上号,是学者们常来光顾的地方。克罗地亚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这样小的联邦实属不易,可见克罗地亚的份量。萨格勒布大学是欧洲著名高等学府,很多毕业生被西方争先聘用,也是南斯拉夫人才出走流失的一个缩影。来到一片绿茵茵的城市花园,鸟语花香,一对对的年轻情侣相拥接吻,使得这座安祥宁静的古城增添了几分鲜活。八十年代东方来客看了都怪害羞的,他们是够老土的了。这里有很多人物雕像,反正一个都看不懂,据说都是有重大历史影响的贤达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还未抵达目的国意大利,如今能够顺利踏上欧洲的土地,已是青田小组的造化。和现在那些及时行乐,处处抖机灵的新生代不同,行思坐忆的青田小组年青组员,知道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短促。人是一种脆弱的动物,遇上意外可能倾家荡产,生一场病可能从此夭折,即便善始善终,然而韶华易逝,某日清晨睡醒,突然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青田小组成员得出的结论是,怀着对上苍的感恩之情,揣着对与过去迥异的新生活之憧憬,珍惜每个来自不易的人生机遇,不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他们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验证了这个人生哲理。和青田小组成员相比,后来年轻人的犬儒化显得十分可悲,不曾追求,就已放弃,不曾成长,就已衰落,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5: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和问候首席版主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当天晚上,我们回到了斯德哥尔摩郊外,客随主便,在安德森温暖的家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鸦叫鹊鸣,燕来雁往,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吃好早餐,我们出发前往林耐的家乡哥德堡。

林耐的家是位于海滨城市常见的别墅群其中的一栋。与众不同的是,它有着简朴的红瓦白墙,马蹄状的门窗,通透的回廊,陶砖和马赛克拼饰的鹅卵石地,别墅以蔚蓝色为基本色调,一种典型的的地中海人文风情,既是返璞归真,又有异国情调。林耐对我们说,他对被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拥绕的爱琴海水域情有独钟,这种内心的情愫也就自然渗透到主人家居设计之中。

看到出迎的年轻女主人是一位中国血统的少妇,我们着实感到意外,这才明白林耐对我们有特殊好感的原因。林耐太太是越南华侨,祖籍大陆汕头,从小生长于越南西贡。越战结束以后,为了逃避迫害,大批越南华侨沦为难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七十年代末随父母坐难民船逃到香港,通过联合国难民总署的甄别,最后被瑞典政府收容,当时她还是个未成年的女孩。

在客厅我们看到墙上的照片,上面是在林区空中执行任务的直升机,漂亮得像玩具一般。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纹丝不动,驾驶员就是前瑞典皇家海军飞行员,现任瑞典森林公司看林人林耐。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在栈桥状露台和开放式套房之间的餐厅,北欧春天的金色阳光洒满一地,蔚蓝色的天空,云成罗汉,近处是琥珀色的河湾,远处是层叠参次的雪峰,坐在这里品尝着清香扑鼻的花茶,大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的妙境。女主人用一桌标准的中国佳肴,款待远道而来的中国老乡,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意外的惊喜。当客人送上一幅江南刺绣的时候,林耐太太如获至宝,笑得那么灿烂,越发漂亮。

作为移民,宾主在餐桌上很容易谈到相关的话题。实际上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说移民就是人的全球化实不为过。近代不少瑞典人移民新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成为奥斯卡巨星的英格丽•褒曼,然而也有不少德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瑞典定居。古人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移民为所在国注入活力的写照。

目前,外来移民占瑞典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近些年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移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欧洲移民有两个同化模式:第一是英国的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模式,第二是法国的一元同化的社会传统模式,后来法国甚至立法,禁止伊斯兰女学生进入学校时佩戴头巾,而北欧是采用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路线。林耐太太告诉我们,外国移民一旦进入瑞典国境,就完全享有国民待遇,包括子女,没有任何户口,福利,教育,住房,医疗,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1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移民,宾主在餐桌上很容易谈到相关的话题。实际上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说移民就是人的全球化实不为过。近代不少瑞典人移民新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成为奥斯卡巨星的英格丽•褒曼,然而也有不少德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瑞典定居。古人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移民为所在国注入活力的写照。

好文章,全方位了解欧洲,感谢李敏为我们三年来一直写这样真实而细致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字 。一直跟踪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4 16:22 , Processed in 0.1175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