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槐卧雪 发表于 2009-5-21 23:07:53

[原创]东陵女人(作者:花间留晚照)

    清东陵就该是这样。青山,绿林在空旷的平野上连绵不绝。我看不到山含王气地走龙蛇,看不出万年吉壤的吉祥何在,可是,却分明感受到山势舒缓中的气魄、山脉走向里的秩序和山林氤氲着的宁静。
    那么多的人,也打不破它的宁静。
      这就是东陵。
    说不准是哪一年了。年轻的顺治皇帝带着侍从狩猎,从京城出发,竟然被点化般地追逐到马兰关下。重峦起伏,四野宁寂,石壁峭立宛如门户,蔚然明秀的山林让年轻的皇帝驻马不前。那一刻,青春的心激动了,他一把捋下手上的扳指,信手抛了出去。“?落处定为穴”??一言既出,东陵就此诞生。
      顺治皇帝或许并不知道,就在他入关前,就在他们取代的那个先朝中,崇祯皇帝已经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虽然同为皇帝的他们有着相同的眼光,却无奈明朝气数已尽,崇祯帝与这块土地的缘分也就戛然而止。
    “万年龙虎抱,每夜鬼来朝。”马兰峪,似乎就是为了清朝准备的。
为了清朝的皇帝,以及与皇帝相关的人。现在,当我站在这片气势非常的陵园中仔细检点时,才第一次清楚地知道,这里葬着清朝的5位皇帝、14位皇后和136位妃嫔。这是一个多么不成比例的数字。恰如辜鸿铭的茶壶茶杯说,在那个漫长的特定时代中,女人只能是男人的茶杯,绿叶,星辰,或者附庸。
       按照“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说法,能够追随着皇帝?葬的,不过是后宫众多粉黛中的幸运者,紫禁城的重门,隔绝了她们轻快的脚步和青春的心怀,却隔绝不了变幻莫测的世事风云。谨慎地活着,求得皇上的恩宠,是她们生活的大部。皇室的光环中,有笑就必然伴随着泪水,有宠就肯定离不开冷落,即使不是秋扇见弃,也一定有许多如花少女走过多梦年华,在百无聊赖中,白头相对说玄宗。幸运的,因为皇帝而留得一丛枯冢;不幸的,在苍茫天地间早已不知所踪。这个世界她们来过,只是无论有没有痕迹,她们都不属于自己。
      这是东陵女人的宿命。
      (一)
    裕妃园寝五月浓重的绿阴,将这种感受变得沉重而不可收拾。谁能说出,在这里大大小小35座宝顶下,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故事。
    乌喇那拉皇后,生前就已经被人遗忘了。现在,她在裕陵一侧的裕妃园寝中,占据着孤零零的一隅。这里的女人都是孤独的,生前是,死后也是。33岁的她,因为“端庄惠下,宜体乾宁”而深得太后喜欢,乾隆不能违母命而谕旨册封她为皇后。起初的日子应该是和谐而温馨的,皇上出巡经常将她带在身边。史书中有记载说,最后一次是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他们从紫禁城养心殿出发,一路上看花灯,燃花炮,非常开心。二月十日,是那拉皇后的生日,虽然在行次中,也还是过得郑重其事。十八日在杭州进早膳时,皇后还接受了皇帝的赏赐。可是第二天,那拉皇后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她的再次被人注目,是第二年去世。当时乾隆皇帝正在木兰行围,得到消息后,只让皇后的亲生子回京料理,并且下旨以皇贵妃礼安葬。
    那一天一夜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多的传说是因为皇帝在江南狎妓而眠,皇后含泪进谏,以至触怒了龙颜。触怒,是肯定的。至于为什么触怒,前因不明,可是结果却异常明朗??皇后自取其辱,郁郁终生。
      人的一生,决定于命运,更有赖于性格。刚烈者,必自伤;不自知者,必受辱。即使皇上有错,那错可是一介女子可指责的?家国都是他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有权力去挑他的眉眼,指他的过失。一个同辇车华盖一样的女人,不过是皇上所需的物件,用来衬托他的威严和至尊,一旦越了位,忘了形,那断断不是皇上可以容忍的。黄瓦红墙中,最不是女人要尊严耍小性的地方。
      有些人没有机会说,有些人没有胆量说,偏巧,那拉皇后有机会也有胆量,于是悲剧注定了。可是也未必完全如此。做女人,做到香妃这个份上,总是成功的。因为坊间的许多传说,使香妃的墓穴格外受到青睐。
      香妃,清史中的记载不过短短的23个字: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妃,薨。可是传说却铺天盖地。说她美姿色,有异香,性刚烈,因不从乾隆,而被太后责令殉节。
    从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挣扎出来,在香妃墓外的台阶上小坐。身后是参天松柏,那个传说了几百年的维吾尔族女子,香衣鬓影,临风跬步,似乎就在我的身边游荡。不知她能不能听到我心底的疑问。从27岁进宫到55岁病逝,漫长的28年间,乾隆皇帝一直是善待她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那么,所能相通的只能是人类亘古以来的男女倾慕,可是他们有过倾慕吗?他们的结合,没能脱离民族纷争的大背景。当时,和卓首领发动叛乱想背清自立,是香妃的叔叔和兄弟帮助了清军。那么,乾隆的善待香妃也许与军事牵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沾上了政治色彩的婚姻中人,必然是庸俗而可怜的。
      可是,因为对于香妃的喜爱,我情愿把事情想象成另外的样子。她应该是个柔顺的女子,不大关心国事,少解风情也不谙嫉妒,这使得皇上与他在一起时可以放松得像个凡俗的丈夫。她不会给皇上带来更多的欢娱,可也决不会增添额外的烦恼;皇上不会把三千宠爱集于她一身,可也会时常想念起她不怒不嗔的好处。这是真正水一般的女子,懂得分寸,懂得节制,懂得爱人与自爱。
      那么,我们就权且忽略其他,让香妃成为东陵女人中的一抹亮色。
      (二)
    而慈禧太后,已经不仅只是亮色了。实在无法评判她是非功过的一生,因为单是“女人”这个称谓,就足以让人感慨万端。
      年青丧夫,中年失子,人世间还能有怎样的不幸?从这个角度上,有多少权力的光环可以弥补慈禧太后缺憾的人生?我们看到的,是她强悍的态度,凌厉的气势,却没有人能走入她的内心去窥探到真实人性的另一面。她曾经如花似玉,柔情似水,曾经在宫闱中争风吃醋显露出女人的小性,然而突然的变故使她不得不独立面对险恶风云。咸丰帝的热河薨逝如同弃她在苍茫海上,她没有家族势力,没有内助外援,她就是一叶孤舟。她唯一拥有的,是儿子,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5岁儿子。这是一缕充满了光芒的希望,她不过是适时地把握了它,让时世造就了那颗本就不安分的心。她要活,要活得体面,活得出人头地,所以她不得不沉郁、狡黠甚至残酷,不得不收敛了女人的柔弱,让自己比男人还威严起来。
      她是智慧的,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因材而用,显露出一个深宫女人的远见卓识。她又是不幸的,儿子的不成气候,让她永远都不能摆脱生的忧虑。天底下,没有不爱骨肉的女人,慈禧太后在权力上的不肯放手,谁知不是她实在不能放心的缘故呢?
       许多人在慈禧陵前的陛阶石上触摸龙凤浮雕。五月的阳光下,一凤凌然翱翔于双龙之上。从表面看,慈禧的陵墓是独立的,其形制、规模都堪称豪华,其中的三殿不仅超越了清朝历代祖陵,而且超过了紫禁城中故宫三大殿。一个敢于打破“龙凤望柱”格局、不拘泥于祖制的大胆女人,即使死后,也留给后人震慑九州的余威。然而这又绝不是彻底的独立。相邻的定陵,是她生前身后都无法摆脱的灵魂归宿。只要有咸丰帝的定陵在,她就是附庸,是从属,她再大胆,也没有勇气说自己不属于清东陵。

       (三)
    我没有更多地打量昭西陵。在东陵所有入葬者中,这是辈分最高、最不同凡响也最值得注目的一位。孝庄文皇后,一个辅助了三朝皇帝的智慧女性,长眠在山峦起伏的东陵之外。她注视着,守候着,呵护着,以自己的方式和姿态,成为一个永远的传奇。
      13岁,博尔济吉特氏嫁给大她20岁的皇太极,成为文皇后。不谙世事的年龄,仿佛一张白纸,更容易被描画,被点染。19年耳濡目染,增长的是年龄,是阅历,是应对严酷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经验。还在皇太极时,她就成功地劝降了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威逼、利诱都不能奏效的硬汉子,生生是被她一个小女子所感化,成为毕生忠实于清朝的一员勇将。文皇后当年的无意之举,正积累了她日后参政的深厚资本。
    当皇太极辞世甚至没有立定接班人时,朝廷乱了。皇位,被多少人觊觎着,争夺着,靠地位的比拼,靠军力的较量,都想夺得自己的一杯羹。在众多的纷攘中,文皇后可能是最不动声色的。一个女子,失去了丈夫这座靠山,她没资格指点江山。不过,她的沉默并不是懦弱,她从开始就在锤炼自己,而且时局给了她机会,让她逐渐成钢。她在等待机会,在寻觅突破口,以使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有一块立足之地。
      有些人,是天生就适合从政的。这样的人,懂得如何变不利为优势,化磨难为通途,比如文皇后这样的女人。她千万次地思量之后,终于决定利用多尔衮,同时击碎豪格和多尔衮的皇帝梦。历史的结局是,她的儿子福临成功地成为顺治皇帝。
      有人说,女人自身是她成功的资本。可那是她的错吗?要么从此沦为人下人,要么从此扶持儿子担当大任,成败攸关,她必然孤注一掷。当她没有任何资本可以利用时,这未尝不是一种方式。对于多尔衮,她也许是虚与委蛇,也许曾动过一些真情,不管是假装去爱还是真的爱了,总之,她达到了目的。几百年后,当我冷静地审视那段历史时,却听到了发自心底的悲声。当年,她用柔情打动洪承畴,而今,她再次用“爱情”降服了多尔衮,一切的付出,围绕着明确的目的,如何不沾染上异样的色彩。还好,命运的轨迹在她睿智的筹划中继续下去,之后的康乾盛世是她抉择取舍的最好注脚。她在幕后为儿孙们把舵,让他们不会偏离航道,更不会折戟沉沙。于是,文皇后成为笑到最后的孝庄皇太后。
    历史总是充满色彩和戏剧性,当初情的允诺,成为日后极大的伏笔。聪明练达的皇太后为百年之后的去处自做了安排。她对孙子康熙帝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这是一个多么顺理成章的理由。我心里牵挂着你们父子,就把我就近安葬吧。那时,她的心里矛盾过吗?犹豫过吗?肯定是的。当初那一念带来的矛盾与挣扎,没人能知道。
      康熙帝觉得为难,所以终朝也没能将祖母入葬。直到雍正二年才为她建陵,碑文上的解释是,卑不动尊,所以不葬到沈阳皇太极的陵墓去了,母亲也可以从子的。这是个极其尴尬的结果。无论?葬皇太极还是多尔衮,都因为她的经历而变得不那么堂皇,那么,索性哪个也不从,就在这个大红门外,孤独地存在。
    一个女人,不管她多么洞明世事,多么有远见卓识,到了也是希望有所属的。不能属于丈夫,必将属于儿子。否则,她自己不安,儿孙不安,甚至世人都一道随着不安。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

(四)
    汽车缓慢地驶出陵区。五月残照中,人们在石像生那里耽搁着,照相,或者玩耍。回望过去,身后烟气缭绕,一片云蒸霞蔚。从紫禁城到东陵,这段并不漫长的路途,承载了5位皇帝的一生,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所凝眸的,不过是她们恰好进入了我的视线;我所撷取的,也不过是在众多女子中的信手拈来。时代风云,人生际遇,在东陵的一百多位女人中,只要用心,总可以觅到真实的星星点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东陵女人(作者:花间留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