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楹联
本帖最后由 搜狐小资 于 2021-11-1 07:46 编辑林散之楹联
人生本一群骷髅,只缘骷髅玩骷髅,玩出来父子君臣,典章文物;
世界乃众生色相,太息色相吃色相,吃成了征诛杀伐,因果轮回。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赵朴初、启功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著名书法家,我省和县人。 似曾相识 发表于 2021-11-1 10:17
林散之是著名书法家,我省和县人。
哦了 似曾是安徽的啊 搜狐小资 发表于 2021-11-1 12:09
哦了 似曾是安徽的啊
呵呵!合肥的。 一、自勉类
述怀联:
世界大同,兼施博爱;
人间郅治,选贤举能。
二、题赠类
赠侄女端木丽生联: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三、名胜类
题扬州个园联: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题南京灵谷寺联:
觉苑喜逢今日胜;
道林行见古风还。
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虎踞龙盘,中山王气;
鸢飞鱼跃,少女莫愁。
题徽州黄宾虹纪念馆联:
九次入黄山,钩奇峰,钩老木,作画如字,浑浑噩噩;
一生堕黑海,写金文,写古鉥,以斜为正,点点斑斑。
四、春联类
春联:
对岸人家,枕流抱石;
此楼风物,古木苍岩。
五、挽联类
挽高二适联:
风雨忆江南,杯酒论诗,自许平生得诤友;
烟波惊湖上,衰残衔泪,那堪昨夜写君碑。
挽钱松喦联:
你住楼上,我住楼下,今生来生,早已结连枝,喜看云山玄武月;
君是老哥,余是老弟,先死后死,殊途而同归,共成图画太湖潮。 这副对联于1966年毁于文革“扫四旧”中。
乘月归田庐,千年论交惟纪叟;
大江流日月,一生低首是宣城。 犹听叱咤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
忍看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报主恩,战败头抛吕马童。
1983年,和县人民政府决定重修乌江霸王祠(又称项王庙),约请林散之为大殿撰写一幅楹联。乡梓盛事,他推托不得。1984年春,他写出了初稿,为慎重起见,用小幅宣纸将这幅联语抄写下来,送给他的老友、乌江诗人邵子退,并附了一封信说:“最近为乌江项王庙做了一幅对子,已耽搁半年才写成……此联颇不俗,可与范联平衡,你替我推敲。”“范联”,乃指前清贡生、乌江人范琴波撰写的霸王祠中的一幅名联: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
时隔不久,他对这幅联语,又做了一次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稿子再次送给邵子退,附书说:“子退四弟,项王祠联,一年来苦思不能成句,近以追索之急,不能迟缓,勉力为之,前曾奉正,今改数字,复录呈阅,不宣。”经修改的联语,出现在邵子退的面前:
犹听叱咤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
忍看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报主恩,战败头抛吕马童。
上联斥责秦始皇焚书坑儒,赞扬项羽起兵反秦的正义性,下联赞扬虞姬和项羽的宁死不屈。 雄笔映千古;
巨川非一源。
这是林散之逝世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他撰写了一幅挽联。这幅挽联赞誉林散之的书法成就会千古不朽。而且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世人公认的书法艺术大师,在诗词、山水人物画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汇成了像长江一样浩浩东逝的宇宙大观——巨川。
页:
[1]